張青葉,賈育蓉,王 敏
(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潔癬酊作為甘肅省中醫(yī)院皮膚科協(xié)定處方已在臨床應用十余年,但由于客觀條件限制,一直未能對該方劑的藥理、毒理、藥物安全性等作出系統(tǒng)研究。本實驗旨在研究該方劑的安全性以及治療的機制,使我科現(xiàn)有的、臨床療效確切的一些外用制劑規(guī)范化,以便使該系列制劑更安全和有效地為廣大患者服務。
潔癬酊藥物組成:苦參100 g,百部30 g,白鮮皮50 g,蛇床子50 g,地膚子50 g,土茯苓50 g,共六種。通過制備、提取制成可以涂抹皮膚的酊劑供實驗用。
藥品(供試品:潔癬酊;對照品:蜂蜜;陽性致敏物:2.4二硝基氯苯,批號930806,軍事科學院藥材供應站),用丙酮配置1.0 % 的致敏濃度和0.1 %的激發(fā)濃度。
SPF級、體重(155±10)g,SD大鼠,雌雄各半,由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經(jīng)多次預實驗,測得潔癬酊實驗用大鼠未出現(xiàn)急性毒性結果。
2.1.1 實驗方法
取大鼠30只,按體重隨機分為三組,給藥前24 h用剪刀將大鼠背部脊柱兩側的毛剪掉,剪毛范圍相當于體表面積的10 %左右。第一組為空白對照組,不使用任何藥物。第二組為實驗組,局部外涂潔癬酊0.5 mL/體重·g,1 d 2次。第三組為對照組,給予對照蜂蜜0.01 g/體重·g,1 d 2次。連續(xù)觀察24 h、48 h、72 h大鼠的行為活動、呼吸、皮毛光澤、飲食、眼和黏膜、體重和死亡情況。
2.1.2 結 果
潔癬酊實驗組、空白對照組、對照組大鼠均未出現(xiàn)異常。
2.2.1 實驗方法
取大鼠30只,按體重隨機分為三組,每組10只,完整皮膚。給藥前24 h用將大鼠背部脊柱兩側毛剪掉,剪毛面積為每側約5 cm2,每組大鼠一側背部均涂敷潔癬酊0.5 mL/體重·g,另一側背部均涂敷蜂蜜0.01 g/體重·g,持續(xù)24 h后,用溫水洗凈藥物。分別觀察涂抹部位1 h、24 h、48 h、72 h的皮膚刺激反應,按表1、表2進行皮膚刺激反應評分及強度評價。
表1 皮膚刺激性反應評分表
表2 皮膚刺激性評價標準
2.2.2 結 果
結果表明,潔癬酊對完整皮膚的刺激反應積分值為小于0.1,即潔癬酊對完整皮膚無刺激性;停藥72 h后,刺激現(xiàn)象基本消失。見表3。
表3 潔癬酊對大鼠完整皮膚刺激反應實驗結果
2.3.1 實驗方法
取體重(155±10 g)大鼠30只,隨機分為三組,分實驗組(潔癬酊組)、空白對照組(清潔飲用水)和陽性對照組2.4-二硝基氯苯,每組10只,雌雄兼用。進行致敏與激發(fā)試驗(劑量同前,均勻覆蓋剪毛區(qū)域)。給藥前24 h用剪刀將大鼠背部脊柱兩側毛剪掉,剪毛面積每側約3 cm×3 cm,給藥組每只大鼠左側脫毛區(qū)涂敷供試品1 mL。第7天和第14天以同法分別給藥1次,空白對照組涂敷對照品1 mL,陽性對照組涂敷0.1 % 2.4-二硝基氯苯0.2 mL,方法同給藥組。于末次給藥后14 d,給藥組每只大鼠在右側脫毛區(qū)涂敷供試品1 mL,6 h后觀察,然后分別于1 h、24 h、48 h、72 h再次觀察皮膚過敏反應情況,空白對照組和陽性對照組分別給予對照品1 mL,0.1 % 2.4-二硝基氯苯 0.2 mL,方法同給藥組。按表4記錄時間過敏反應分值,計算過敏率并按表5評價藥物的致敏性。
2.3.2 結 果
空白對照組和實驗組大鼠于涂抹潔癬酊后分別于1 h、24 h、48 h、72 h皮膚未見過敏反應,實驗對照組動物于激發(fā)接觸后均出現(xiàn)過敏反應癥狀。各組反應分值見表6。
表4 皮膚過敏反應程度評分標準
表5 皮膚致敏性評價標準
表6 潔癬酊對大鼠皮膚反應過敏反應實驗結果
本研究通過大鼠自主活動、皮膚、黏膜等情況證明潔癬酊的臨床使用安全性,結果證明潔癬酊安全無毒,對完整皮膚無刺激、無致敏現(xiàn)象。實驗中酊劑本身是95 %乙醇配制的賦形劑,這種劑型可對破損皮膚產(chǎn)生輕微刺激。皮膚長期反復接觸乙醇易造成皮膚干燥、脫屑、皸裂和發(fā)生皮炎等不良反應,并對破損皮膚有刺激性[1]。有研究表明[2],乙醇可改變皮膚表層結構,使角質層脂質發(fā)生溶解而變得疏松,加劇皮膚局部用藥吸收后產(chǎn)生的全身毒性。但該實驗中大鼠未出現(xiàn)全身毒性反應,今后實驗可通過藥物濃度及用藥時間等方面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