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能源敘事視角下《白鯨》中的美國捕鯨業(yè)及其全球化拓展

        2020-06-15 02:56:35翟莉
        關鍵詞:白鯨全球化

        翟莉

        摘要:美國作家赫爾曼·麥爾維爾的著名小說《白鯨》講述了壯闊海洋上的捕鯨壯舉,反映了19世紀美國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真實歷史,成為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道獨特風景。文本敘述了亞哈船長率領“裴廓德號”驚心動魄的捕鯨及復仇的故事,在海洋敘事背后展現(xiàn)的是捕鯨人豐富而生動的海上生活及捕鯨業(yè)發(fā)展的全景式社會畫卷。從能源視角出發(fā),作為美國19世紀財富重要來源的捕鯨船,無異于一座集“開發(fā)—提取—煉制”于一體的、漂浮在海上作業(yè)將其能源產(chǎn)品加工完成并推銷至世界各地的能源加工廠,捕鯨船的航程涵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其廣闊的海洋地理空間體現(xiàn)了美國對能源行業(yè)壟斷及全球拓展的雛形。

        關鍵詞:《白鯨》;能源敘事;美國捕鯨業(yè);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I10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595(2020)06-0034-07

        19世紀美國作家赫爾曼·麥爾維爾的小說《白鯨》在1851年出版時,并沒有在評論界引起很大反響,甚至《文學世界》指責該書是一部有關捕鯨的“知識雜燴”,在看似浪漫主義的外表之下,涵蓋了許多文學以外的東西,如哲學、自然史等,簡直像一盒“海鮮拼盤”。[1] 20世紀,麥爾維爾在文學上聲名鵲起,《白鯨》越來越多地受到文學評論者的青睞與關注,20世紀20年代英國作家勞倫斯歡呼它是一本“偉大的著作”[2],理查德·蔡斯稱這本小說是“美國想象力最宏偉的表達”

        [3] 。麥爾維爾在海上冒險故事的基礎上不僅構思創(chuàng)作了一部技巧復雜、思想深刻、富有哲理的小說,還有根有據(jù)地向讀者講述了許多有關捕鯨業(yè)的知識和大海航行的詳細情況,《白鯨》也因此被譽為一部美國捕鯨業(yè)的“百科全書式的作品”[4]。在《白鯨》中作者曾借書中人物的話說過:“要寫出巨著,就得選擇大題材。”[5]590由此看來,捕鯨無疑正是這個“大題材”,而這本小說也確實被普遍認為是一本有關捕鯨業(yè)的“巨著”。

        一、小說《白鯨》中的能源敘事

        現(xiàn)如今“能源敘事”已經(jīng)是一個含義豐富的多元話題。能源的重要性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是不言而喻的,它與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外交和環(huán)境等議題密切相關,成為政府機構、各類媒體及行業(yè)談論的焦點議題。能源話語已成為各類會議和各種專欄、專題等展開熱烈討論的焦點,如能源與環(huán)境、能源與氣候、能源與地緣政治、能源與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以及能源與全球治理等議題。因此,能源話語以其多維度、多媒體、多渠道、多層面反復傳播,相互交叉重疊,構成了具有復雜網(wǎng)絡聯(lián)系的能源話語體系。[6] 在這一背景下,探討《白鯨》中的能源敘事就有了重要的意義。

        在19世紀,雖然現(xiàn)代意義的能源話語體系和能源敘事理論尚沒有形成,但麥爾維爾在《白鯨》文本中卻用了大量篇幅,在不同層面和不同維度展開捕鯨與能源加工的相關話題,從不同角度展示了捕鯨作為能源產(chǎn)業(yè)的重要性,高額的利潤致使人們在遼闊的大海上競相追逐。麥爾維爾在《白鯨》的寫作期間,曾到圖書館查閱了大量與鯨魚和捕鯨業(yè)相關的資料。為此,他曾經(jīng)自豪地宣稱:“捕鯨船是我唯一的耶魯和哈佛?!盵7]185 因此,僅從文學、宗教或哲學的角度來解釋《白鯨》這樣一部具有思想內(nèi)涵的著作顯然是不夠的,而且僅從篇幅來看,文中關于捕鯨行業(yè)的知識和背景描寫就超過了總篇幅的四分之一。作者繪聲繪色描寫海洋景觀、追捕鯨魚的驚險場面、解剖鯨魚獲取能源的過程,通過敘述者的談天說地,在看似信手拈來的大量信息背后,隱含著深層復雜的文化內(nèi)涵,使讀者可以窺測到捕鯨業(yè)在資本主義發(fā)展過程中所起到的支柱作用、捕鯨作為一種能源產(chǎn)業(yè)的整個生產(chǎn)過程以及生產(chǎn)者種種艱辛的生活細節(jié)。19世紀前期的海上捕鯨業(yè)促使美國東北沿海地區(qū)的經(jīng)濟迅速繁榮起來,那些充滿野心的資本家以鯨油的多寡來炫耀財富,富裕人家用鯨油作為女兒的嫁妝;捕鯨業(yè)的巨大經(jīng)濟利益更是誘惑著形形色色的冒險家、無業(yè)者和流浪漢從四面八方匯集到捕鯨船上,他們前仆后繼地追求著海上捕鯨這種冒險刺激、浪漫而又或許有利可圖的生活,這種題材的豐富性本身就構成了《白鯨》的獨特魅力。這種在波瀾壯闊的海洋上追逐鯨魚的航海敘事成為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道獨特風景,關于鯨魚加工業(yè)發(fā)展及擴張的能源敘事也是一面映射那一時期美國經(jīng)濟發(fā)展以及社會風俗變遷的鏡子。

        從歷史背景來看,18世紀煤炭作為主要能源形式登上了歷史舞臺,而紡織機、蒸汽機等的發(fā)明標志著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爆發(fā),歐洲列強憑借著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龐大工業(yè)和軍事力量,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進行殖民侵略,從而主導著世界各地的能源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美國從18世紀末開始擁有捕鯨業(yè),這一行業(yè)很快就成為其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重要領域,并迅速成為當時美國社會發(fā)展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每年為國家增加大量的財富。事實上,在1856年石油被發(fā)現(xiàn)并開采以前,歐洲和美國都是用鯨油來照明, “差不多一切照耀整個地球的,以及照耀在那許多圣殿之前的大小燈燭”[5]140。使用鯨油作為燃料的路燈為城市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以鯨骨為原材料的時裝成為時尚的符號,以鯨油積累財富成為歐美貴族和上流社會滿足自我欲望的方式,也成為塑造個人形象、提升社會地位的有力工具,這些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鯨魚的經(jīng)濟價值。不僅如此,到了19世紀,西歐與北美因工業(yè)革命促成技術與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引發(fā)了社會政治與文化生活的巨大變革。在麥爾維爾寫作《白鯨》之時,捕鯨業(yè)作為那時如日中天的能源行業(yè)已經(jīng)成為美國財富的重要來源,成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發(fā)展動力之一。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12月到了19世紀,美國捕鯨業(yè)既要向歐洲市場出售鯨魚商品以換取美國國內(nèi)工業(yè)發(fā)展的資本,又要為本國的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提供能源資料,而且出于資本積累和在全球范圍內(nèi)進行地理擴張的需要,對鯨骨、鯨魚和抹香鯨油的多元化需求大幅增加,捕鯨業(yè)被人類賦予了新的價值。

        麥爾維爾緊緊地抓住了這一時代命題,并在《白鯨》寫作中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出來。

        在1815年前后,捕鯨船的捕獵對象主要集中為抹香鯨,因為除了鯨油外,人們還可以從抹香鯨的體內(nèi)提取可供制造香料的極其昂貴的龍涎香。美國捕鯨業(yè)當年最鼎盛的時候,“捕鯨的船只多達七百艘;人數(shù)多達一萬八千人;每年耗費四百萬美元;當時航行的船只價值二千萬美元!每年有高達七百萬美元的收獲輸進我們的港口”[5] 140。隨之而來的是,那些追逐利潤的股東們、那些貪婪而瘋狂的資產(chǎn)階級以及整個資本主義體系,在更大的海域、在更廣闊的大自然中進行大肆征服與占有,進行更瘋狂的捕獵和屠殺,甚至到了恣意妄為的地步,《白鯨》即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chǎn)生的一本多維度敘事的典范小說。正如薩義德在《世界·文本·批評家》一書中說過的那樣:“文本總是具有世事性,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們就是事件,盡管它們看上去否認這一點,它們依然屬于社會世界的一部分,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屬于它們所位于和受到闡釋的歷史時刻的一部分。”[8]書中大量記載了關于鯨類學的材料和捕鯨業(yè)的信息。從這個角度出發(fā),那一段關于捕鯨業(yè)發(fā)展的歷史書寫并不僅僅只是作為《白鯨》這本小說文學研究的背景,而是以獨特的敘事慣例以及對個體生活的深切關注的方式敘述著歷史,構成這一作品的歷史文化語境,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現(xiàn)實生活,而其中的能源敘事就成為小說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19世紀中期,即《白鯨》出版的1851年前后正是捕鯨業(yè)蓬勃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一只看不見的大手正在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折為兩截:在此之前,人類社會曾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時期,人類對大自然持一種敬畏的態(tài)度,在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生活中都是維持著低限度生存水準,以同大自然保持相對協(xié)調(diào);而當歷史翻過那一頁之后,資本主義社會則是以“資本和利潤”推動歷史新開端,以征服和占有自然資源支撐其發(fā)展,因此,對自然資源的“征服與占有”成為那個時代的大主題。作為一部美國浪漫主義時期誕生的杰出小說,《白鯨》對捕鯨知識的詳盡描述卻是現(xiàn)實主義的,其詳盡程度令人嘆為觀止,其對歷史描寫甚為詳細。作者對捕鯨業(yè)的經(jīng)驗知識與實踐了如指掌,并在小說里充分加以運用,因而作品中充滿了海風的氣息與鯨油煉制過程中散發(fā)出的特有味道。彼時,清教徒移民已經(jīng)登陸美洲,捕鯨業(yè)也因此在這個新生的國家發(fā)展中成為重要的動力。1712年,北美人殺死了第一只抹香鯨,發(fā)現(xiàn)其巨大頭部的神秘器官中有一種叫做鯨蠟的獨特物質(zhì)。在“鯨類學”章節(jié)中,麥爾維爾對這種獨特物質(zhì)的功用做了百科全書式的介紹,并極盡所能地展示了其有關鯨類的學識,不僅將不同的鯨魚進行分門別類的詳細描述,還在描述各種鯨魚形態(tài)和習性的過程中, 交待了哪一種鯨的商業(yè)價值是最高的、從哪一種鯨的嘴巴里得到芬香可口的油是極其名貴的、由哪種鯨魚油制成的蠟燭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哪種鯨魚的鯨腦可以做油膏和藥劑、哪種鯨魚的鯨角可以被蒸餾成一種揮發(fā)鹽等信息。此外,從鯨魚口中割下的鯨須,還能被用來制作女士裙裝的裙撐或束緊腰身的胸衣,并由此確立了當時女性時裝的潮流。書中特別提到,為提高鯨油的生產(chǎn)效率,在開始出現(xiàn)在大西洋上的北美洲各殖民地捕鯨船上,人們還安裝上提煉爐,使捕鯨者在海上就可以把寶貴的鯨脂提煉成油,之后再把鯨油貯存在油桶里,再不必把捕到的鯨拖回岸上加工。有了如此加工能力,捕鯨船通常能在茫茫大海之上停留4年之久。從這一角度觀察,北美人無論是其文化,還是經(jīng)濟甚至精神氣質(zhì)都可以說是從鯨魚身上得來的,那么這本史詩般講述捕鯨故事的小說,無疑就是美國歷史上最非凡的巨著。

        二、《白鯨》航海敘事中的捕鯨人及能源加工

        在19世紀40年代,美國正處于開疆拓土的時代,在海洋上游弋的900多艘捕鯨船中,就有735艘是來自美國,其中大約有400多人將新貝德福德稱為他們的故鄉(xiāng)。以這樣的規(guī)模和數(shù)量,我們不難推斷捕鯨業(yè)已經(jīng)成為一個幾乎被美國壟斷的行業(yè)。在人類大量開采石油之前,照明和機器潤滑主要依靠鯨油,美國捕鯨業(yè)成為一個規(guī)模龐大、產(chǎn)量和利潤可觀的能源與財富源泉,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全球化產(chǎn)業(yè)之一,其海洋捕鯨區(qū)域遍布全球四大洋,產(chǎn)品銷售范圍遠至北美、中美以及歐洲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因此,此時的捕鯨業(yè)作為美國的支柱產(chǎn)業(yè),成為美國經(jīng)濟起飛的引擎,幫助這個年輕的國家迅速崛起,由被壓榨的英國殖民地成為一個經(jīng)濟強國。在這樣的語境中,捕鯨船就是那個時代漂泊在海上的能源開采和能源加工廠。[9]

        小說中的敘事者——以實瑪利出海是由于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尋求解脫出路,那艘捕鯨船的名稱為“裴廓德號”,是一個馬薩諸塞州已被斬盡殺絕的印第安部落的名稱,而作為一條闖蕩過世界各個大洋大海、飽經(jīng)滄桑的老船,常年在外遭受風吹日曬,久經(jīng)滄海的生活使其顏色如墨一般黑,如同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士兵,周身點綴著作為其戰(zhàn)利品的、獵逐到的“敵人的骸骨”——鯨魚骨,以此隱喻“決斗與死亡”的主題,預示著它終將覆沒的命運,其敘事言辭中不乏幽默冷峻,卻直接對人類生存困境提出了拷問,并流露出一種不容樂觀的擔憂和悲觀宿命思想。捕鯨船上的人員組成像是一個微型的“人類世界”,同時也是一個設備齊全、人力配備充足的能源工業(yè)生產(chǎn)中心。捕鯨船上人員管理嚴密,分工精細,每人各司其職,包含著從瞭望—圍捕—宰殺,到分割—煉油—加工—儲藏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把控的操作程序,雖然紛繁復雜,卻有條不紊,雜而不亂。[10] 從某種意義上說,19世紀的捕鯨者甚至可以把鯨魚視為一口游動的油井,因為那時的精密機器正是因為有了鯨油這樣的潤滑劑才得以順利生產(chǎn),為工業(yè)國家創(chuàng)造財富。

        《白鯨》里的環(huán)境描寫、心理描寫甚至人物描寫都相當出彩,其中有關鯨魚的科普性的內(nèi)容所占比例也相當重,范圍涉及捕鯨業(yè)的地理學、發(fā)展史、博物學等多個領域。而且,除了“裴廓德號”之外,捕鯨船還有“玫瑰蕊號”“單身漢號”“撒母耳·恩德比號”“歡喜號”“拉吉號”等,以此表明人類獵殺鯨魚的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龐大,技術日臻成熟,已經(jīng)是一個遍布全球的行業(yè)。麥爾維爾正是從捕鯨船這一角度反映了美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反映了美國資本原始積累的殘酷性以及對深藏于太平洋的財富與資源近乎瘋狂的掠奪。

        《白鯨》作為一部無愧于進入世界偉大作品之列的美國浪漫主義時期的小說,其海洋敘事氣勢恢宏、驚心動魄,描述了各種捕鯨的冒險經(jīng)歷與傳奇;其能源敘事詳盡、條分縷析,包含著許多捕鯨業(yè)的專門知識。船員們在“海中之王”亞哈船長的帶領下,駕駛“裴廓德號”越過大西洋,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然后又來到了太平洋,開始了海上捕鯨的驚險歷程,從中也展示出在19世紀初期美國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的背景下迫于謀生壓力出海捕鯨的水手們的悲慘命運,再現(xiàn)了作為當時能源行業(yè)的捕鯨業(yè)的真實生活。小說將海洋敘事與能源敘事結合起來,不僅向讀者細致地展示了捕鯨這一特殊行業(yè)的百科知識,同時也投射出美國社會政治、經(jīng)濟、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全景式畫卷,而且表露了作者對所處時代的美國社會所做的較為深刻的思考,這也正是作品頗具魅力的關鍵。《白鯨》的主要情節(jié)是講述亞哈船長率領“裴廓德號”的船員與鯨魚搏斗的驚險故事,以亞哈船長率領眾船員追捕鯨魚莫比-迪克為主線,同時穿插了許多有關鯨魚的傳奇與利潤的解說,對鯨魚進行了堪稱是解剖學意義上的詳細分解,而這些解說一方面是引經(jīng)據(jù)典,另一方面則是源于實際觀察。航海捕鯨是一種非常刺激且充滿危險的職業(yè),渺小的人類通過精細的分工合作,戰(zhàn)勝比自己大得多的在海中翻天攪海、呼濤喚浪的龐然大物,這樣的畫面只要想象一下,就令人心潮澎湃,驚嘆于其偉岸的氣概與恢弘的精神。

        小說中以亞哈船長為代表的人類,除了捕殺鯨魚的直接利益動機外,還兼顧了生存需要之外的更多內(nèi)容。小說通過“我”——以實瑪利的敘述視角,在小說第133章—135章,詳細講述了“裴廓德號”的船長亞哈與白鯨莫比-迪克生死決斗的過程及場面,如:“這一切使他一陣狂亂,光著雙手,抓住那只長長的下頜,發(fā)狂似地想把它揪住,免得被它卡在里面。正當他此時在這樣自負地奮斗時,那下頜打他手里一滑,滑脫了,那只嘴巴像一把巨剪似的,往后一閃,把這只小艇咬成兩段,脆薄的船舷頓時彎卷起來,豁地一聲斷了,那只鯨卻把嘴巴一閉,閉得緊緊地打兩片漂浮的殘艇中間游去了”[5]709;“亞哈就這樣跟它短兵相接了,他身子往后一仰,雙臂筆直地高舉起來,把他那根兇猛的標槍,加上他那遠更兇狠的咒罵聲,一起投進這條可恨的大鯨身上。標槍和咒罵聲一起戳進了它的眼窩里,仿佛是陷進了泥潭里。莫比-迪克斜斜一扭;它那緊靠著艇頭的脅腹猛地一滾,艇身連一個洞孔都沒有被撞穿,就驀地翻了個身,當時如果亞哈沒有緊緊扳住那翹起的艇舷的話,準會又給翻進了海里” [5]736-737。在如此生動的描述和勾勒下,翻動著白色浪花的大海與幽靈般穿行于海洋的白鯨融為一體,使閱讀者真切地感受到大海的險惡與恐怖氛圍。其實在小說一開始,以實瑪利引領讀者走進“彼得·科芬”(諧音“棺材”)的大鯨客店,那裝飾古怪的居所處處閃露著兇兆,竭力渲染緊張、恐懼的氣氛,使人聯(lián)想到無處不在的死神,就連人們尋求心靈庇護的教堂,也無法使人擺脫對死亡的恐懼,面對一座座葬身于大海的海員的墓碑,讀者直接感受到那索取人性命的元兇迫近的氣息。捕鯨人的宿命就是注定要在驚濤駭浪中謀求生存,對于每天與巨鯨、大海對抗,挑戰(zhàn)自然、挑戰(zhàn)極限的捕鯨人來說,死里逃生就是家常便飯。

        麥爾維爾就是要借助《圣經(jīng)》上以實瑪利這一“荒野上的孤兒”于大海之上尋找自我、尋找謀生之路與生命意義的“最高真理”的歷程,折射出對美國應該如何對待他者的看法。[7]1-3 《白鯨》對從事捕鯨業(yè)的蕓蕓眾生給予關注,從船長亞哈,到大副斯達巴克、二副斯塔布、三副弗拉斯克,再到標槍手魁魁格、塔斯蒂哥……詳細的描述和精彩的刻畫使捕鯨者的形象躍然紙上,也使捕鯨人的航海生涯充滿英雄主義甚至是悲劇色彩,他們的航程遍及世界汪洋大海的各個角落,他們出沒于翻涌的波濤中,抗爭、暴動、逃離、高歌縱飲,在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之余,帶回了無數(shù)個關于勇敢、頑強、堅韌和生存的故事,捕鯨人成為“木船上的鋼鐵之人”,為人們留下了無數(shù)充滿戲劇性、時而悲愴時而恐怖的故事,這些故事總是能夠攪動我們內(nèi)心不為人知的情緒,激活我們想象力中最原始的那部分。

        根據(jù)小說中的詳細描述,我們可知捕獵一頭鯨魚的過程實際上包括捕獲和處理加工兩個階段:在浩渺無垠的大海上瞭望,發(fā)現(xiàn)鯨魚的蹤跡,追逐它,殺死它,在波濤翻卷之中拖回大船并固定在船舷邊上;之后,全船人員密切配合,就像剝橘皮一樣,分割鯨脂。在《白鯨》第66章“屠殺鯨魚”、第67章“割油的艱辛”、第96章“煉油間的鬼影”等多個章節(jié)中,明顯帶有作家內(nèi)心精神體驗的哥特式自然書寫,詳細描述了處理加工的過程,也即獲取能源的過程:他們首先是把鯨脂從鯨魚身上一大塊又一大塊地切割、分解,把它的鯨脂割盡,把它的頭掛在船邊;然后,把割下的鯨脂源源不斷地送進煉油房,燒起灶火,把它的鯨脂煉出油來,直到一頭在大洋中悠然生活的大鯨終于被消滅完畢。此時,這艘船在茫茫的大海上儼然變成了一座煙塵飛揚的、油乎乎的煉油加工廠了。至此,麥爾維爾被美國社會“資本和利潤”浸透過的商品意識已溢于言表,從這一角度閱讀“割油”“絨毯”“海德堡大桶”“龍涎香”“手的揉捏”“煉油間”等章節(jié),從一大段一大段對工廠化操作的描述中,讀者恍然大悟,原來這里所談及的才是遠洋捕鯨的真實目的——獲取能源,“金錢與利潤”才是捕鯨、獵鯨、屠鯨的最初動機。而且,捕鯨業(yè)既是暴利行業(yè)又是風險行業(yè),從事捕鯨業(yè)能夠創(chuàng)造巨大的財富,以美國捕鯨中心新貝德福德為例,從事捕鯨業(yè)者的人均財富收入接近全市人均財富的兩倍,促使新貝德福德在1815—1850年間成為美國人均最富有的城市。[11]

        捕鯨業(yè)利潤雖然豐厚,但其風險極大,捕鯨者極有可能葬身魚腹,血本無歸。正如“裴廓德號”捕鯨船一樣,最終的歸宿是沉入海底,只有敘事者以實瑪利一人死里逃生。亞哈船長率領的“裴廓德號”捕鯨船可以說是早期資本主義迅猛發(fā)展時期的美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充滿了勇于進取、艱苦奮斗的美利堅精神,同時也揭示了以捕鯨業(yè)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工業(yè)生產(chǎn)的殘酷無情,意味著人與勞動對象之間的尖銳對立與殘酷壓迫。在《白鯨》的第16章中,兩位“虔誠的桂格派”船主法勒與比勒達在新人以實瑪利面前上演了一出著名的雙簧,上演了對捕鯨者的殘酷壓榨:按照慣例,以實瑪利認為自己應得捕鯨利潤二百七十五分之一到二百分之一的分紅,但比勒達船長聲稱他只能得到七百七十七分之一,法勒假裝不滿,認為以實瑪利應該得到三百分之一,兩人激烈爭執(zhí)起來,最后年輕的以實瑪利為了息事寧人,只得接受了三百分之一的苛刻標準。同時作者采用反諷手法,讓比勒達手捧《圣經(jīng)》,閱讀《新約》中的“不要在地上積攢財富,要在天國積攢”的段落。在捕鯨船上,在船員的歡呼與擁戴下,亞哈不再是原本“可憐的捕鯨老頭”,而更像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獨裁者“亞哈國王”。 [12] 水手們在遼闊無邊的海域,如同其在西部開發(fā)中一往無前的同胞一樣開疆拓土,擴張了美國的海疆及影響力,彰顯了其勇猛頑強的開拓精神和英雄氣概,但卻無權主宰自己的生活和命運。他們打拼出來的以捕鯨船為中心的能源產(chǎn)業(yè),則作為新的經(jīng)濟引擎推動了美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其積累了大筆原始資本。這對于剛從英、法、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海洋強國手中獲得主權獨立的正處于上升時期年輕國家來說,尤為重要。

        三、海洋地理空間中的能源敘事及全球化拓展

        捕鯨航程中所呈現(xiàn)的海洋地理空間及能源全球化拓展空間在規(guī)模與深度方面是空前的。小說中的地理環(huán)境描寫可以分為陸地與海洋兩部分,陸地部分主要描寫了新英格蘭的南塔開特和新貝德福德。19世紀中期,美國船隊大部分從新貝德福德和南塔開特啟航,美國捕鯨業(yè)由這里起步、發(fā)展、壯大,憑借地理優(yōu)勢,這座孤懸于海外的小島獨力支撐起美國捕鯨業(yè)的輝煌,以風險與收益并存的捕鯨業(yè)推動了美國經(jīng)濟的巨大轉(zhuǎn)變。馬薩諸塞州的新貝德福德鎮(zhèn)被視為世界捕鯨中心,并且新貝德福德鎮(zhèn)由于盛產(chǎn)鯨油,成為美國最富饒的城市,其發(fā)展歷史就是一部捕鯨史,也可以說是美國捕鯨史的縮影。捕鯨業(yè)被稱為“國家財富來源”,在新貝德福德所在的馬薩諸塞州,捕鯨業(yè)是排在制鞋業(yè)和棉花種植業(yè)之后的第三大產(chǎn)業(yè)。

        美國捕鯨業(yè)逐漸從淺海邁向了深海,捕鯨范圍很快從北大西洋擴展至南大西洋,其行程覆蓋了世界四大洋的波瀾壯闊的海洋空間。結合19世紀美國歷史,《白鯨》生動細致地展現(xiàn)了捕鯨的壯觀場面和航海旅程,其關于海洋形象的描寫較之先前作家有了極大的空間拓展,這種海洋上的冒險及追逐活動象征了美利堅民族勇于開拓、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麥爾維爾筆下的海洋是生動而鮮活的,無邊的海洋是受生活所傷的以實瑪利、伯斯等人的療傷地,是亞哈船長等人與海洋及大鯨魚爭強斗狠、展現(xiàn)征服與復仇力量的競技場,也是斯達巴克、弗拉斯克等人來海上尋找財富或?qū)崿F(xiàn)自我夢想的耕耘收獲之地,總而言之,它滿足了形形色色美國人不同的心理期許與追求。在海洋的社會意蘊方面,麥爾維爾筆下的海上捕鯨與美國西部開發(fā)一樣同屬于開疆拓土的偉大事業(yè),具有重要的歷史構建意義。捕鯨船上的水手在海洋上擴張了美國國土面積與心理想象空間。以捕鯨船為核心載體發(fā)展出來的海洋能源產(chǎn)業(yè),為美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積累了大筆原始資本。捕鯨行業(yè)的水手們的海上生活方式,則映射了這一時期美國民眾生活方式所發(fā)生的新轉(zhuǎn)變。

        從海洋空間意義上看,“裴廓德號”的航跡幾乎遍布世界各個海域,呈現(xiàn)出美國發(fā)展空間上的全球視野?!芭崂绿枴睆拿绹鴸|岸南塔開特出發(fā),經(jīng)南大西洋到非洲南端,進入印度洋、太平洋,一路追捕莫比-迪克,稱得上是一場環(huán)球海洋之旅。從種族和人員構成上看, “裴廓德號”的水手由各個種族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員構成,船上的水手來自于以下不同國家和地區(qū): 南塔開特、法國、荷蘭、冰島、馬耳他、西西里、亞速島、長島、中國、東印度、塔西提、葡萄牙、丹麥、英國、西班牙、布勒法斯特和圣地亞哥。 [13] “裴廓德號”的人員組成堪稱一個人類社會的“小世界”,象征著“一種美國精神,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遠渡重洋探尋自然界的秘密”[14]。由這里可以看出美國歷史文化的全球化,展現(xiàn)了地球上各種族、民族和國家開啟全球化進程的趨勢?!芭崂绿枴陛d著這些有著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水手航行在海洋這個獨特的空間里,儼然成了一個縮微的世界。因此,無論從字面意義還是從象征意義上來講,美國的文化、經(jīng)濟甚至精神,都可以說是經(jīng)由捕鯨業(yè)走向了全球化。

        小說中的海洋和陸地是對立的,陸地的日常生活自給自足、平庸愜意;海洋航程則是兇險莫測的。小說能源敘事的開拓性和宏觀視角,構建出宏大的社會圖景,作者詳細描繪了捕鯨者的艱苦生活和辛勤勞作,對他們在十分兇險境遇下艱辛勞碌的命運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并且還深情地為這些被稱為“社會渣滓”的人唱贊歌,并稱之為英雄,將捕鯨業(yè)譽為最偉大的事業(yè),因為不僅捕鯨業(yè)為社會發(fā)展增添了巨大的財富,而且捕鯨水手也是海上貿(mào)易的開拓者,他們探索了地球上最荒僻和邊遠的角落,敲開了許多閉關自守國家的大門,為資本的積累和輸出打前站并掃清了道路,成為其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開路先鋒。在美國的歷史上,西部運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完成了美國東西部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一體化,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培育了美國人民的拓荒精神。但是很少有人意識到,在與西部開發(fā)的同期甚至更早時期,美國人已經(jīng)開始在海洋上“開海疆,拓漁區(qū)”,《白鯨》中所描述的航海與捕鯨業(yè)即是美國從陸地走向海洋的見證??梢哉f,“裴廓德號”作為一艘捕鯨船所象征的能源產(chǎn)業(yè)門類和經(jīng)濟影響具有全球化的意義。[15] 247正是社會發(fā)展對鯨魚的大量需求,才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投身于捕鯨的事業(yè)當中。作為一個歷時300余年的成熟的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美國捕鯨業(yè)并不僅僅是捕殺鯨魚那么簡單,其運轉(zhuǎn)還包括籌備資金、招募船員、購買補給、規(guī)劃航程以及銷售等環(huán)節(jié)。僅以籌備資金而言,美國捕鯨業(yè)很早就采用股份制度。相比于其他陸地產(chǎn)業(yè),捕鯨業(yè)的風險更大:一方面,捕鯨業(yè)要面臨市場價格的波動;另一方面,捕獲鯨魚的數(shù)量并不穩(wěn)定,經(jīng)常一無所獲,而且更重要的是,海上捕鯨活動危險甚多,時常發(fā)生海難,導致捕鯨商人血本無歸。投資一次捕鯨活動需要的資本甚大,實力弱小的捕鯨商人根本無法單獨承擔,而對于實力較強的捕鯨商人來說,全額投資一艘捕鯨船也超出了其風險承擔能力。因此,許多捕鯨商人之間采取股權分散制度,不僅可以降低投資成本,而且便于管控投資風險。

        捕鯨業(yè)在給美國帶來巨大經(jīng)濟利益的同時,也對整個世界的穩(wěn)定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捕鯨者突破艱難險阻,打通了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線,探尋那些人跡罕至的荒僻地區(qū)。在麥爾維爾看來,正是捕鯨者把西方的文明傳到了世界許多地方。“正是通過捕鯨者,才終于把秘魯、智利和玻利維亞從舊西班牙的羈軛下解放了出來,并在這些國家里建立了永遠的民主政體。” [15]247 就國家層面而言,捕鯨業(yè)一直是美國重要的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之一。巔峰時期,捕鯨業(yè)成為美國第五大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在世界經(jīng)濟體系中,鯨魚不僅是某一地區(qū)捕鯨者的生產(chǎn)材料,而且被納入世界市場,變成為歐美社會帶來“光明”“潤滑”和“時尚”的商品。[16]書中講述的捕鯨者在全球范圍內(nèi)追捕一條叫作莫比-迪克的鯨魚,其史詩一般的旅程本身就是一場“生存還是死亡”的冒險之旅,其船員的多民族、多元化的構成似乎表達著當今全球經(jīng)濟會一體化的預言。

        正如小說中所描述的那樣,美國的捕鯨船隊穿梭行駛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之上,終日忙碌地捕殺著數(shù)以十萬計的鯨魚,包括抹香鯨、露脊鯨、弓頭鯨、灰鯨和座頭鯨等不同種類的鯨魚,富有的捕鯨船船長能在新貝德福德最好的街區(qū)建造華園美苑、豪宅富邸,新貝德福德也被稱為“照亮世界的城市”。1848年,美國捕鯨船通過白令海峽到達北冰洋,捕鯨范圍最終擴大至全球。超過全球四分之三的捕鯨船由美國捕鯨港出航,美國捕鯨業(yè)至此達到巔峰。美國捕鯨業(yè)的黃金時代一直延續(xù)到了19世紀50年代,而導致其滅亡的直接原因是石油工業(yè)占有了照明和潤滑劑的市場。

        從這一角度來看,“裴廓德號”的覆沒似乎真的是上天注定的。全船人的英勇搏斗為曾經(jīng)輝煌的捕鯨業(yè)唱響一曲莊嚴肅穆的挽歌,因為緊接著石油作為主要能源登上了歷史舞臺。人們追逐利益的目光很快被石油帶來的巨大價值所吸引,排除各種投資的風險不算,一次長達3年的捕鯨航行最多可以帶回的鯨油大約有400桶,而一口油井一天的產(chǎn)油量就可以多達3 000桶。于是,石油作為能源的后起之秀很快就取代了鯨油。石油就這樣順理成章地作為新的主要的能源迅速崛起,確立了其世界能源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 Evert A Duyckinck.“Moby Dick” in Literary World [J]. Literary World, 1851(11):403.

        [2] Lawrence D H. Studies in Classic American Literature [M]. New York : Penguin , 1977:28.

        [3] Richard Chase. The American Novel and Its Tradition[J].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957:113.

        [4] 張沖.新編美國文學史:第1卷[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344.

        [5] 赫爾曼·麥爾維爾.白鯨[M]. 曹庸,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

        [6] 趙秀鳳. 能源話語研究的體系與范疇[J].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8(3):63-77.

        [7] 吳偉仁. 美國文學史及作品選讀[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8] 愛德華 W 薩義德.世界·文本·批評家[M].李自修,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4.

        [9] Rubinstein, Annette T. American Literature Root and Flowe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88: 124.

        [10] 楊金才. 赫爾曼·麥爾維爾創(chuàng)作簡論[J]. 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00:204.

        [11] Zephaniah W.Pease,“The Arnold Mansion and Its Traditions”[J].Old Dartmouth Historical Society,1903(2):9-11.

        [12] 張陟. 國家如船:美國內(nèi)戰(zhàn)之前的航海敘事與國家想象[D]. 杭州:浙江大學, 2017.

        [13] 王彥興.《白鯨》和美國的帝國主義視野 [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 (6):66-69.

        [14] Baranzini,Marlene Smith. Milestones in California History: Two Years before the Mast: Its Significance 150 Years after Publication [J]. California History, 1990 /1991(Winter):12.

        [15] 郭銀玲.《白鯨》:一曲捕鯨者的哀婉贊歌[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7).

        [16] 卡魯姆·羅伯茨. 假如海洋空蕩蕩: 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 [M]. 吳佳其,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89.

        責任編輯:曹春華

        猜你喜歡
        白鯨全球化
        空中“大白鯨”——浮空艇
        白鯨
        幼兒畫刊(2021年5期)2021-12-02 04:24:04
        我的白鯨朋友
        海豚VS白鯨,誰更聰明
        新舊全球化
        英語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英語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好奇心與全球化是如何推動旅游新主張的
        英語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28
        白鯨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空中“大白鯨”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做夜欢视频九色 |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96avv| 亚洲丁香五月激情综合| 天天操夜夜操|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a级国产乱理伦片| 尤物网址在线观看| 青青操国产在线| 精品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视频在线观看 |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中文字幕护士| 视频在线国产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7人妻蜜臀中文字幕| 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影音先锋女人av鲁色资源网久久| 热久久这里只有| 色佬易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a片| 欧美人与禽zozzo性伦交|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国产一级做a爱视频在线| 国产av三级精品车模| 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人人蜜桃麻豆| 国产一区二区自拍刺激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越南女子杂交内射bbwxz|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中文字幕高清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日韩区在线| 无码伊人久久大蕉中文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 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最新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