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俊
[摘要]小學生已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但無論是哪種策略,想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使其自覺、主動地運用,就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這種策略的價值和作用;要讓學生具體地、充分地、不斷地感悟,在反復的感悟中內(nèi)化策略。只有多感悟,才能品出策略的味道。
[關鍵詞]感悟;策略;畫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20)17-0056-02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過了幾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如“從條件想起”“從問題想起”“列表”等。但無論是哪種策略,想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使其能自覺、主動地運用,就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這種策略的價值和作用。為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感悟,讓學生具體地、充分地、不斷地感悟,在反復的感悟中內(nèi)化策略。筆者現(xiàn)以四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例,談談是如何讓學生充分感悟的。
一、在比較中感悟策略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是什么策略呢?讓我們像以前那樣在解題的過程中尋找吧!
師(出示例題:小明和小華共有72個跳跳球,小明比小華多12個。小明和小華各有多少個?):輕聲讀題,將你的解法寫在作業(yè)紙上。
生甲:72÷2=36(個)。小華:36 12=24(個);小明:36十12=48(個)。
師:他算得對不對?
生1:不對!用小明的跳跳球個數(shù)減去小華的跳跳球個數(shù)等于24個,題目只說多12個,所以是錯的。
師:你是用檢驗的方法判斷出他是錯的。我們再看一個同學的算式。(展示生。的算式)
生乙:72-12=60(個)。小華:60÷2=30(個);小明:30+12=42(個)。
師:他的對不對?
生2:通過檢驗他是對的。
師:你能說說解題思路嗎?
生2:……(含糊說不清)
師:雖然他知道答案,卻不能說清思路。我們再來看一個同學的算式。(展示生;的作業(yè)紙)
師:生丙和生乙的解題過程是一樣的,但生丙先做了什么?
生3:畫圖。
師:能結合圖形說說你的思路嗎?
生3:從圖中可以看出,小明比小華多12個,如果先將多的12個去掉,兩人就一樣多了。再除以2就可以得到小華原來有30個,用30加上12就是小明的個數(shù)。
師:你是借助什么說清你的思路呢?
生3:通過圖形。(第一次比較)
師:(隱去題目)你能根據(jù)圖形來說說題意嗎?
生3:小明和小華一共72個跳跳球,小明比小華多12個,小明和小華原來各有多少個。
師(重現(xiàn)題目):那文字和畫圖比,哪個更能清晰地表示題意呢?
生3:畫圖。(第二次比較)
[反思:通過比較三個學生的解題過程,學生真切體驗畫圖的價值,產(chǎn)生畫圖的需要。引導學生圖文對照,看著圖說其所表示的意思,并與原題中的文字進行比較,從而讓學生感知畫圖的優(yōu)越性,產(chǎn)生用畫圖來解決問題的內(nèi)在需要。]
二、在多解中體悟策略
師(點名生乙):能根據(jù)圖形來說說你的思路嗎?
生乙:從圖中可以看出,小明比小華多12個,所以將小華的總數(shù)減去12個。
師:為什么要減去12個?
生乙:因為小華減去12個,兩人就同樣多了,這時兩人的跳跳球總數(shù)變成60個。
師(課件顯示“小華減去12個,同時總數(shù)也減去12個”):現(xiàn)在,從圖中可以看出“60個”表示什么呢?
生乙:“60個”表示小華的跳跳球個數(shù)的兩倍。
師(學生說解題過程,教師板書解題過程,略):通過圖形能說清解題的思路。這個結果對嗎?我們還要做什么呢?
生乙:檢驗。
師:檢驗完,我們還應寫上答句。有的學生在寫答句時常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有什么好的方法解決呢?
(生,不知道怎么回答)
師(指著圖形):其實,只要畫圖正確,就可據(jù)圖知道誰多誰少。(指圖作答)
師:除此之外,畫圖還能幫助我們作答呢。既然畫圖有如此多的好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板書:畫圖)
師:剛剛我們是去掉多的讓它們同樣多,從而解決了問題,你還有別的解法嗎?
生4:可將少的部分給補上,這樣它們也同樣多。
生4:總數(shù)也要加上12個。
師:誰來說一說解題過程?
生5:小華的加上12個,這時小華和小明就同樣多了,共84個。再除以2就可以得小明有42個,用42減去12得小華有30個。
師:同樣是補上少的讓它們同樣多,還可以怎么做?
生6:將小明比小華多的拿出一半給小華,這樣它們也同樣多了。
師:誰來說一說解題過程。
生7:小明拿6個給小華,兩人就同樣多了,每人現(xiàn)在有72÷2=36(個),小華原有36-6=30(個),小明原有36+6=42(個)。
師(課件將三種方法一同呈現(xiàn)):這三種方法在解題思路上有什么共同點呢?
生8:都是把兩個量變得同樣多。
師:也就是將不相等的都設法變成相等的,從而方便地解決問題。畫圖的作用可真大??!
[反思:借助畫圖能觸發(fā)多種解題思路,能直觀地分析數(shù)量關系,快速地找到解題策略。學生通過觀察圖形,思考如何將兩個量變得一樣多,從中感受到畫圖的優(yōu)越性。]
三、在回顧中領悟策略
師:其實我們早就學過了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看——(課件分別展示三幅圖)
師:第一幅圖我們解決了什么問題?
生1:通過圈一圈、畫一畫可知道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師:那第二幅圖呢?
生2:畫線段圖可以解決倍數(shù)問題。
師:那第三幅圖呢?
生3:圈一圈可以解決簡單的周期問題。
師:這些都是用了畫圖的策略來解決問題。畫圖可以畫示意圖,畫線段圖,還可以畫實物圖,以后我們還會畫其他圖。
[反思:數(shù)學知識絕不是單一的、零散的、碎片化的。這就要求教師能將所教的知識連成塊、結成網(wǎng),而回顧就是連接彼此的紐帶。筆者有目的、有意識地從一至四年級的教材中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題,一一呈現(xiàn)三幅圖,并讓學生具體介紹當時是如何運用的,讓其感受畫圖策略在各個階段和各個領域的運用,進一步增強體驗,豐富感知。]
四、在運用中深悟策略
師:選用合適的策略解決下列問題。
兩個小隊的少先隊員去植樹,一共植了34棵。其中第二小隊比第一小隊多植4棵。兩個小隊各植樹多少棵?
師:你們是如何找到這個策略的?
生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的。
師:你能說說畫圖的策略有什么好處嗎?
生2:畫圖能讓題意更簡明清晰、一目了然。
生3:畫圖能讓解題思路更清晰。
生4:畫圖能讓我們得到更多的解法。
[反思:通過對解題策略的選擇讓學生明了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對于“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應更關注“策略”教學,而不是單純地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始終圍繞策略的內(nèi)涵,重視學生對策略的感悟,要讓學生具體感悟、充分感悟、不斷感悟。還要重視策略的運用,只有經(jīng)常地、反復地運用,才能不斷地強化體驗、深化認識,學生才會主動、自覺地運用策略,形成策略意識。
(責編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