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歷史時期隴南珍稀動物的地理分布與生態(tài)環(huán)境

        2020-06-15 07:14:06
        隴東學(xué)院學(xué)報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華南虎金絲猴隴南

        唐 旭 波

        (隴南市文聯(lián),甘肅 隴南 746000)

        對隴南地區(qū)珍稀動物的地理分布學(xué)界早有論及,但均語焉不詳。文榕生認為歷史時期犀牛在中國的分布北界曾達到河南安陽,亦即36°N,歷史時期甘肅亦有犀牛分布[1]。文煥然則認為地質(zhì)時代中國野犀牛幾乎遍及全中國,歷史時期華北、川、黔、湘、鄂、粵、桂都有犀牛分布[2]。藍勇認為唐代隴南地區(qū)有野生印度犀存在[3]。歷史時期隴南地區(qū)華南虎、金絲猴和麋鹿的地理分布則“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鮮為人知。故此考察歷史時期隴南地區(qū)珍稀動物的地理分布有助于學(xué)界更加全面地認識和勾勒全國范圍內(nèi)珍稀動物的地理分布圖景,同時也為認知歷史時期隴南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供一個維度。

        一、歷史時期珍稀動物在隴南的地理分布

        從文獻記載來看,隴南地區(qū)先秦時代就有華南虎的活動蹤跡,而且還形成了“虎患”,對民眾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度A陽國志》載:“秦昭襄王時,白虎為害,秦、蜀、巴、漢患之。昭王乃募國中有能殺虎者,邑萬家,金帛稱之……昭王嘉之曰:‘虎歷四郡,害千二百人。一朝患除,功莫大焉’?!盵4]《后漢書》亦載:“秦昭襄王時,有一白虎,常從群虎數(shù)游秦、蜀、巴、漢之境,傷害千余人。”[5]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1年)起用由余伐西戎,史稱“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盵6]至秦昭襄王時期隴南地區(qū)已屬秦地300余年,而《華陽國志》把漢武都郡(今隴南大部)納入漢中地,此處雖無法確定隴南地區(qū)隸屬“秦”“漢”何地,但其有華南虎的分布是毋庸置疑的。

        受文獻資料所限,自秦漢至魏晉時期尚未發(fā)現(xiàn)隴南地區(qū)對華南虎活動的記載。唐季以降,隴南地區(qū)華南虎的記載在詩文、地方志和正史中如縷不絕,為了說明,茲列表1于下頁:

        從表1的數(shù)據(jù)來看,隴南地區(qū)的武都區(qū)、成縣、徽縣、西和縣、禮縣和兩當(dāng)縣均有華南虎的分布,地處徽成盆地核心地區(qū)的成縣、徽縣兩地華南虎活動的文獻記載次數(shù)多達31次,其比例占到記載總數(shù)的近79%(1)百分比取小數(shù)點后兩位,四舍五入。,若把地處徽成盆地邊緣的兩當(dāng)縣亦納入徽成盆地這一地理單元,這一比例則高達82%,其他地區(qū)則僅占18%。從宋至清代,徽成盆地華南虎數(shù)量眾多,白晝肆虐為害,遂成“虎患”,以致需要官方組織獵戶來捕殺,地方官亦執(zhí)筆撰寫《虎災(zāi)祈》《虎禳》,祈禱城隍神驅(qū)逐老虎,保一方平安,徽縣令牛運震更因捕殺華南虎數(shù)十只而位列《循吏傳》。引人注目的是,由于華南虎的長期出沒肆虐,隴南地區(qū)還遺留著“虎崖石”“老虎蔵”這樣的地名,而民間更是謠傳著“嘗聞虎噬人,月朔則先首,月晦則先足”這樣令人毛骨悚然的華南虎妖魔化習(xí)性的故事??傊瑲v史時期隴南地區(qū)的華南虎主要分布在徽成盆地。

        隴南地區(qū)華南虎消亡的年代約在清嘉慶年至民國之間,清乾隆六年(1741年)黃泳《成縣新志》和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張伯魁《徽縣志》“物產(chǎn)”條下均有華南虎,而民國十六年(1927年)成縣政府上報省政府的縣情統(tǒng)計表在動物類中已無華南虎[7]。

        表1 歷史時期隴南地區(qū)華南虎活動記載一覽(2)表1文獻“來源”未詳者見參考文獻部分,表中只注明頁碼,表2同。

        隴南地區(qū)關(guān)于金絲猴的最早記載出現(xiàn)在唐乾元年間。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從秦赴蜀途徑西和縣境內(nèi)作《石龕》詩云:“我后鬼常嘯,我前絨又啼?!盵8]687絨,清仇兆鰲注曰:“陳藏器《本草》:絨,生于南山谷中,似猴而大,毛長,黃赤色,人得其皮作鞍褥?!钝拧罚涸逞ㄖ畬?,輕捷善緣木,生川峽深山中。又云:尾作金色,俗謂金線絨,中矢毒即嚙尾以擲之?!盵8]687杜詩中的“絨”即后世的金絲猴,此后西和縣境內(nèi)關(guān)于金絲猴的記載遂絕。宋文同曾作《寄夏文州謝金線絨皮》云:“天地生奇獸,朝廷寵近臣,”[9]60此詩顯然是文同為致謝夏文州贈金絲猴皮而作,詩中“奇獸”即指金絲猴;所謂“體被金毳,皮以藉馬”就是指金絲猴皮毛被作為鞍具,可見宋代文縣地區(qū)有金絲猴的分布,并且至清代亦有分布?!洞竺饕唤y(tǒng)志》文州條“土產(chǎn)”中就有“絨”,即是金絲猴;清陸廷黼《階州雜詠三十首》有“范君遺我金線絨,聞?wù)f能醫(yī)拘攣風(fēng)”[9]396之語,這是金絲猴被醫(yī)用的例證??悼h地區(qū)亦有金絲猴的分布,民國《新纂康縣縣志》載:“金線絨,形似猴,群居深林中,來往攀懸?guī)r樹枝,而行不落地,食林木果實,其毛多著七八寸,密而不亂,遠望之如金線,太陽反射,毫光閃閃,故名曰金線絨,為皮毛中第一有價值之物,縣南產(chǎn)之?!盵10]195—196今文縣、康縣地區(qū)還有金絲猴殘存。

        隴南地區(qū)關(guān)于犀牛活動的記載很少,歷代正史《地理志》中亦闕。唯《資治通鑒》記載仇池國與劉宋交戰(zhàn)稱:“氐悉衣犀甲,戈矛所不能入。”[11]3852魏晉時期,氐楊在今隴南地區(qū)立國數(shù)百年,其既言“氐悉衣犀甲”,可知“犀甲”數(shù)量為數(shù)不少,當(dāng)為本區(qū)所產(chǎn)。犀甲作為士兵“戰(zhàn)袍”的淵源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國語》云:“今夫差衣水犀之甲億有三千萬?!表f注曰:“犀形似豕而大,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則無。”[12]氐楊“犀甲”就地取材,則知魏晉時期今隴南地區(qū)有犀牛的分布是無疑的。唐杜甫《送韋十六充同谷郡防御判官》亦證實唐代隴南地區(qū)有犀牛分布,其詩云:“羌父豪豬靴,羌兒青兕裘?!碧仆瓤?,約轄今隴南西和縣成縣兩地。“青兕”,清仇兆鰲注曰:“宋玉《招魂》:君王親發(fā)兮憚青兕?!墩f文》:兕如野牛,青色,皮厚,可為凱?!盵8]356《爾雅》云:“兕似牛?!睍x郭璞注曰:“一角,青色?!盵13]可見,杜甫所遇的是一種皮膚青色的犀牛,即小獨角犀,亦稱爪哇犀。其后關(guān)于犀?;顒拥挠涊d遂闕,遲至清嘉慶年間(1802—1809年)張伯魁知徽縣,有《謁吳忠烈祠》云:“青嶂四周啼熊兕,烏云出沒隱魑魅”、《大河店》云:“寺門日暮啼熊兕,殿中寂寂羅漢睡?!盵14]652此處之“兕”亦即犀牛。

        隴南地區(qū)有關(guān)犀?;顒拥奈墨I記載雖極少,但犀牛棲息活動所遺留下的傳說和地名亦能證實歷史時期隴南有犀牛分布。相傳,唐末一趙姓少年在犀牛經(jīng)常出沒的西漢水邊上嬉戲,巧遇一地仙指點,少年陰差陽錯地把自己祖先的遺骨塞入犀??谥校`把地仙祖先的遺骨掛在犀牛角上,犀牛沉沒西漢水,至此不見蹤影。后趙姓少年婚后育有一子,其天資聰穎,習(xí)武征戰(zhàn),終成一代真龍?zhí)熳樱磕贽r(nóng)歷臘月二十四都要離此地不遠的毛壩集檢閱軍隊,而地仙之子亦成為大將,號稱“掛角將軍”。后人為酬謝犀牛,西漢水此段改稱犀牛江[15]716-717。

        此傳說在犀牛江流域流傳極廣,有其合理成分。傳說言及犀牛喜歡在西漢水邊出沒就符合犀牛的生活習(xí)性,據(jù)《游宦紀聞》載:“(兕)自惡其影,常飲濁水,不欲照見也?!盵16]古人認為犀牛害怕看見自己的影子,所以經(jīng)常在濁水中活動,其實這是對犀牛生活習(xí)性的誤解。其實犀牛之所以在水邊活動,首先是因為犀牛對水的需求量極大;二則犀牛在水邊泥沼中活動,可以在皮膚上形成一層保護膜,避免寄生蟲的侵擾,以故《唐國史補》云:“南中山川,有鳩之地,必有犀牛?!盵17]就是因為鳩鳥可以幫助犀牛消滅其皮膚上的寄生蟲,既然傳說能反映出犀牛的生活習(xí)性,那么唐末犀牛江流域有犀牛的活動就是可信的。

        據(jù)宋《犀牛寺碑文》載:“中書門下牒:階州將利縣仁濟院、階州將利縣羅漢院,牒奉敕宜賜仁濟院為額,牒至準敕故牒,嘉祐七年十二月一日牒……去乾寧五年,××故右街興圣寺出家后,于天復(fù)八年,隨師到階州犀牛鎮(zhèn)。”[15]898—899碑文顯示,宋嘉祐七年,中書門下省重頒敕牒,賜犀牛寺羅漢院以“仁濟院”為額,則說明在此前已有犀牛寺的存在,后世方志中亦保留了犀牛寺的信息?!段潆A備志》載:“羅漢院在犀牛江側(cè),即《通志》所稱犀牛寺也。周顯德三年帖,宋嘉祐八年敕,熙寧泐石?!盵18]170又《大明一統(tǒng)志》載:“犀牛社,在階州北二百六十里,有犀牛江,廟在焉。”[19]又《大清一統(tǒng)志》載:“西漢水,《通志》犀牛江,在州東北二百四十里,即西漢水,有犀牛江廟在其旁?!盵20]由此可見,犀牛寺自后周顯德三年(956年)敕牒以來,歷代香火不斷。犀牛寺在后周顯德三年前已創(chuàng)建,且入國家“祀典”,《資治通鑒》載:“(顯德二年)敕天下寺院,非敕額者悉廢之……是歲,天下寺院存者二千六百九十四,廢者三萬三百三十六,見僧四萬二千四百四十四,尼一萬八千七百五十六……成、階二州皆降,蜀人振恐?!盵11]9527《新五代史》載:“(顯德)二年春二月……甲戌,大毀佛寺,禁民親無侍養(yǎng)而為僧尼及私自度者……冬十月辛未,取成州。戊寅……取階州?!盵21]顯德二年(955年),后周收復(fù)后蜀秦、鳳、成、階四州,悉廢天下“淫祀”,裁汰僧尼,整頓寺觀。顯德三年(956年),地處階州將利縣地的犀牛寺重獲敕牒,入祀典,以故香火供奉如常。

        從地名學(xué)的角度出發(fā),犀牛寺和犀牛江的命名當(dāng)與此地犀牛出沒有關(guān),如前文所述,歷史時期隴南地區(qū)有犀牛棲息是有據(jù)可循的。與犀牛出沒有關(guān)的地名還有麒麟寺和麒麟山,《武階備志》載:“麒麟寺,在縣南四十里”[18]172,又《新纂康縣縣志》載:“麒麟山,在縣北一百三十里,林木豐滿?!盵10]56麒麟原型為印度犀牛,其被視為“仁獸”,故麒麟寺被視為圣王之治的征兆[22],麒麟山則意為犀牛出沒之山。

        歷史時期隴南地區(qū)分布著種類繁多的鹿類動物(3)所謂鹿類動物,從動物學(xué)的角度來說是指反芻亞目鹿上科動物,包括麝科和鹿類動物,一般也將鼷鹿上科的鼷鹿列為鹿類,文中鹿類動物主要指麝、獐和麋鹿。鹿類動物的分類界定詳見蔡和林《中國鹿類動物》,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2年,第1頁。,麝、獐和麋鹿均有分布,尤其是麝分泌的一種強烈芳香氣味的外激素——麝香而聲名大噪,麝香被列為隴南地區(qū)為數(shù)不多的“土貢”。依邏輯而論,出產(chǎn)麝香的區(qū)域必定有麝的活動,以故文本中把麝香亦作為麝分布的重要依據(jù)。為便于說明,茲列表2:

        表2 歷史時期隴南地區(qū)鹿類動物活動記載一覽

        由表2可知,歷史時期鹿類動物在隴南基本上均有分布,尤為可貴的是唐宋時期成縣、文縣、徽縣等地的麝香因品質(zhì)優(yōu)良而被列為貢品,武都地區(qū)唐季有麝香上貢,而宋代已無,這說明宋代武都地區(qū)鹿類動物減少的事實。

        二、珍稀動物的地理分布與歷史時期隴南地區(qū)的生態(tài)狀況

        梳理前文,我們對歷史時期隴南地區(qū)珍稀動物的地理分布有了基本了解,囿于文獻記載的缺陷,難以對珍稀動物的數(shù)量做出精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歷史時期隴南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做一些可靠的研判。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種野生動物的生存和繁衍都與當(dāng)?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相適應(yīng),現(xiàn)代動物學(xué)研究表明,華南虎、犀牛、金絲猴和麋鹿等生存都與相應(yīng)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如華南虎和金絲猴都喜歡在物種豐富的密林棲息,犀牛和麋鹿則更宜在沼澤、河灘附近活動[23]。

        如前文所述,徽成盆地的邊緣山區(qū)華南虎出沒無常,“虎患”肆虐,就與其當(dāng)?shù)厣置?、野獸眾多有關(guān)。如成縣北部山區(qū)的黃渚關(guān),“其經(jīng)黃渚關(guān)一帶,巖層峭壁,聳翠臨霄,木陰翳而蔽日……狐兔茸伏,蛇龍菹藏?!盵24]又,徽縣北部山區(qū)的火鉆嶺,“嶺多林木,乃虎狼出入……石棗兮間馬桑,鐵杠兮雜黃楊,槲葉干兮蔓荊長,不見天日兮虎豹藏。白狐立兮或跳梁,時掛樹兮崖之羊,人上慄兮怵徬徨……枯樹崩崖兮,蟒橫虬僵……山高林深勢險惡兮,驅(qū)獸焚林?!盵14]627華南虎是一種兇猛的肉食動物,處在動物圈食物鏈的最頂端,故其生存分布之地必有許多其他諸如狐兔之類的動物,其生存繁衍才有保證。反之,以武都地區(qū)為例,前文述及清代武都城中群虎食人,以后見之明視之,可能只是武都地區(qū)華南虎“回光返照”現(xiàn)象——即該區(qū)人地關(guān)系矛盾已達極點,華南虎在棲息地破壞和食物鏈斷裂的情況下而不得不破城食人,其生存窘迫至極,文獻記載亦能證明此點,因為此后武都境內(nèi)關(guān)于華南虎的記載遂絕于世。相關(guān)研究表明,西南地區(qū)華南虎棲息地的森林覆蓋率一般要求在50%左右[25],而清初全國森林覆蓋率已下降至21%左右[26],武都地區(qū)地處西北半干旱地區(qū),萬山皆濯,森林覆蓋率顯然難以滿足華南虎的生存繁衍,這在文獻中也有所反映。清《公議嚴禁山林碑記》載:“(武都)□××舊有山林一所,居民資其材用已久矣。乃初壞于秦人之用木廠,繼壞于□之□火田。然木廠開而猶有萌焦之生,火田墾則忍觀化為灰燼?!盵27]1484又清《鳳凰山水源碑記》載:“(武都)其西南鳳凰山,山水常美,林壑尤盛。原泉因之混混焉。原泉混混,吾輩得以生焉。此地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其間上下左右,并無山澤人耕種之尺寸。自道光廿六年,舊墩族、舊房族、腰道族夷人烈山而焚之,則水之有本者無若本焉……向則未辟者,今則辟之;向之未焚者,今則焚之?!盵27]1477清代以來,武都地區(qū)由人口增值引起的人地矛盾已經(jīng)十分凸顯,“火田”式的開墾對林地的毀滅性的破壞已經(jīng)引起了“公議”,遂有立石勘界護林之舉,意在“各指分明,斧斤不入。”然時至清末民初,五鳳山雖屢有種樹倡議付諸實踐,但“第山形陡峻,栽樹者恒培植為艱,古雖有名剎足以壯觀,而樹木鮮有,幾與童山相等?!盵9]292華南虎在動物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處于食物鏈的頂端,一只華南虎需要大約40—50公里的獵物豐富的生存領(lǐng)地[28],武都萬山皆與童山無異,已難以滿足華南虎生存繁衍的基本條件,以故清代武都城華南虎食人成為絕響!

        唐代金絲猴在今西和縣有分布,但唐代以降已不見于記載。金絲猴生存對森林覆蓋率有很高的要求,其“來往攀懸?guī)r樹枝,而行不落地,食林木果實”的生活習(xí)性注定其只能生活在林果豐盈的密林之中,西和縣至清代生態(tài)已大不如前,清康熙年任西和縣令的李訪為保持水土,“又勸民種樹”[29]。文縣地區(qū)地處川甘交界地區(qū),山大溝深,交通不便,故原始森林中的金絲猴得以繁衍至今。康縣地區(qū)金絲猴遺存得則益于康南“群山密林”的庇護,據(jù)康縣碾壩《李氏族譜》載,李氏一族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離蜀至此,但見巍巍峻嶺,流水潺潺,蒼松盤翠嶺,藤灌懸峭,每聽松間鶴唳,時聞谷口猿啼,一片荒蕪景象?!盵15]911其時康縣地廣人稀,生態(tài)完好。遲至民國,康縣“查縣西南十里許有大山曰毛埡,自山根至頂高十余里,上則平衍無垠……半逃亡四散,無人種植,適成官荒,人稀地廣,多生草木,漸成茂林?!盵10]91民國八年(1919年),康縣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里9人,相當(dāng)廣大的廣大區(qū)域無人居住,尚處于原始未開發(fā)狀態(tài),以故金絲猴能在康南一隅繁衍不絕。

        犀牛和麋鹿都適宜在沼澤、湖泊和河灘附近活動,麋鹿又稱“澤獸”,其生存對水體環(huán)境的需求可見一斑。隴南歷史上有犀牛和麋鹿的活動,可知必有其適宜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稘h書》載:“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置……天池大澤在縣西”[30]天池大澤雖難確指,但其在隴南境內(nèi)則確證無疑。魏晉時期氐楊仇池國士兵所用“犀甲”產(chǎn)于仇池山周邊,史稱仇池山有池百頃,極盡泉流之利,其上必有湖泊和沼澤。至于犀牛出沒的犀牛江畔,兩山夾河谷的地形形成了相對獨立局部小氣候,其河谷氣溫自然比其他地方更為溫暖,大片的河灘濕地亦有利于犀牛的活動。值得注意的是,歷史時期犀牛江的河面寬度和徑流量遠超現(xiàn)當(dāng)代,其一條支流的徑流量就十分可觀,“平洛河,上自望賊關(guān),下至犀牛江口,長一百二十里,闊五十余丈”[10]61,另一條支流的徑流量亦比肩平洛河,“畢家河,上自打船壩,下自吳家河口,長百余里,闊五十余丈?!盵10]64若此,犀牛江河谷寬闊的河灘濕地自然是犀牛的絕佳處所。

        其實,隴南地區(qū)許多湫池和天池都有利于犀牛和麋鹿棲息,唐乾元間杜甫稱徽成盆地栗亭“密竹復(fù)冬筍,清池方可舟”[8]672-673,可見其時徽成盆地茂林修竹,清池遍地,有舟楫之利,儼然一副水鄉(xiāng)景象。清徽縣令牛運震《杜公祠記》亦稱:“今之栗亭川者,實為唐同谷之故界……嘗試周覽斯川之體勢,翠岫迴環(huán),平田廣敞,秋沼雙清,沃泉可稻。凡所謂竹木薯蕷之屬,靡不繁衍周步其中,維子美之詩于今可征也?!盵14]583—585可知遲至清初,栗亭川仍有大片沼澤存在。除川原地帶的沼澤外,隴南地區(qū)高山之巔多有天池,更有山以天池名之,如徽縣“天池山,東南三十里,上有池,”[14]13又兩當(dāng)“天池山,在縣西北五十里,謂之西天池也,又一在東北二十里曰東天池,上皆有池。”要之,查閱地方志,隴南地區(qū)湫池和天池之多令人驚嘆,其多被視為祈雨禳災(zāi)之所,但其為珍稀動物提供棲息之便的功用似未被充分挖掘認識。

        三、隴南珍稀動物消亡的原因

        歷史時期隴南地區(qū)珍稀動物得以生存繁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然約從清代開始隴南地區(qū)人地矛盾開始凸顯,伴隨著田地糾紛的是放火燒山,“火田”式開墾對林地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前文《鳳凰山水源碑記》就是顯例。清嘉慶《徽縣志》中透露出久為蠻荒之地的西秦嶺山地亦有人地關(guān)系緊張之患:“幅員周七八百里,四遠窮山,密菁人跡罕到,土著民久視為不毛,惟櫵采者入之。數(shù)十年來,四川、湖廣人絡(luò)繹而至,墾荒落業(yè),山中亦無閑田,編其戶為客民,雖擇誠謹有家者為客頭,以約束之,而其遷移無定,性復(fù)不馴,公廷訟獄,若輩居多,邑號為難治,是在于斯?!盵14]465清中葉以降,四川、湖廣“客戶”已在徽成盆地東南山區(qū)開墾落業(yè),民間戲稱其為“湖廣廣”。前文述及,徽成盆地的邊緣山區(qū)是華南虎的重要分布區(qū)域,開墾林地嚴重擠兌和破壞了其生存空間。

        此外,礦業(yè)對珍稀動物生存空間的破壞也是顯著的,如清《成縣黃渚關(guān)士庶為本縣高大爺升任保厘永恩記》就顯示清代黃渚關(guān)銀礦開采之烈,礦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木材,如支撐礦坑的鑲木、冶煉過程中所需的木材和木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森林資源,故有“有礦之山,根無草木”之說[31],礦業(yè)開采于此可見一斑。

        除了森林資源的破壞,犀牛和麋鹿賴以生存的湫池和沼澤亦開始減少或者完全消失。如“卜池峪,東北八十里,古為昉魚池,久涸?!盵14]48又“太白池,東二十里,周五十畝,眾山環(huán)遠……今涸。”[32]自漢代名顯于世的仇池“十九泉”至清代也開始枯涸,清人登臨仇池,惟見昔日仇池已淪為半涸方塘,“而今只有沮洳水,不見當(dāng)年十九泉?!盵9]396歷史時期消失的湫池和沼澤雖難以統(tǒng)計,但棲息環(huán)境的變遷之于珍稀動物無異于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這對犀牛和麋鹿的繁殖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對珍稀動物消亡的影響是長期漸進的過程,而人類對動物的捕殺卻能使一個區(qū)域的動物迅速消失殆盡。如宋代成州知州晁說之言成州獵戶“雪中獵戶來呈虎”,清代成縣黃渚關(guān)一帶虎患酷烈,成縣令黃泳“則募強弓毒矢斃之……居士爭執(zhí)羔酒以除道驅(qū)虎獻功邑宰?!鼻寤湛h令牛運震對付虎患亦是不竭余力,曾募壯士殺虎二十六只之多,道路一時暢通安全無阻。鹿類動物則因肉質(zhì)美味而成盤中餐(4)在歷史時期林區(qū)野生動物資源是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是鹿類動物被獵殺,其實如熊、野雞、水鴨等都成為“民生”對象,見王士敏:《新纂康縣縣志》第194—198頁。。金絲猴如前文所述,由于毛皮和其他醫(yī)用功效,宋代朝廷曾“禁采狨”[33],但還是被濫殺饋贈親友,此不贅言。

        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近代以來中國內(nèi)地市場與世界市場互聯(lián)空前加強,“港口——腹地”模式的張力已經(jīng)波及隴南地區(qū),客觀上促進了隴南地區(qū)“山貨”市場化和商品化的進程,但對于華南虎、鹿類動物和金線絨等珍稀動物卻無疑是“數(shù)千年未有之變局”的大災(zāi)難,上海、天津等地商人常駐隴南,收購山貨。民國《新纂康縣縣志》載:“麝香,全縣皆產(chǎn)……本地人或以網(wǎng)擒,或用槍擊,必先辨雌雄而后逮捕也,因得之無定期,故河南、天津、上海等處商人常駐康收之?!盵10]178“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山貨”在經(jīng)濟浪潮的刺激下,“金線絨為皮毛中第一有價值之物也,”其自然難逃厄運。民國學(xué)者汪公亮記載:“虎產(chǎn)于本省東南部兩當(dāng)、天水、武都等縣,虎皮多運銷內(nèi)地?!盵34]其實不僅僅是珍稀動物,其他如狼、熊、豹、狐、水獺等動物由于其皮毛和血脂的價值而顯得“貴重”。

        四、余 論

        歷史時期隴南地區(qū)珍稀動物如華南虎、麋鹿和犀牛主要集中分布在徽成盆地邊緣山區(qū),金絲猴則主要分布于康縣和文縣南部并遺存至今,諸此反映出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優(yōu)良性和多樣化,這也符合現(xiàn)當(dāng)代對隴南生態(tài)的一般認知。以動物命名的地名是歷史時期珍稀動物分布和活動的重要見證,諸如“犀牛江”“犀牛鎮(zhèn)”“麒麟山”“虎崖石”“老虎葬”“黃鹿山”等地名,需要進一步挖掘研究其背后的歷史地理意義;以水體命名的地名是研究歷史時期隴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諸如“大潭”“太塘”“麻池湫”“亮池寺”等地名皆隱含著較為豐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信息,需要學(xué)術(shù)界同仁共同努力揭橥。

        猜你喜歡
        華南虎金絲猴隴南
        中國獨有的虎亞種
        都市人(2024年2期)2024-05-07 13:35:01
        川金絲猴
        綠色天府(2023年5期)2023-06-27 09:25:26
        滇金絲猴(Rhinopithecus bieti)
        你好,我的動物朋友
        隴南茴香籽中揮發(fā)油化學(xué)成分的測定
        云南化工(2021年11期)2022-01-12 06:06:22
        好黑好黑的金絲猴
        青青之島 悠悠隴南
        金橋(2020年12期)2020-04-13 05:50:56
        金絲猴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守護“中國虎”的未來
        隴南記憶
        中國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 12:10:10
        亚洲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看片| 丰满熟妇人妻av无码区| 日本一级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大香伊|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日本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男女啪啪视频高清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又爽又黄无遮挡高潮视频网站|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H|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二三|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无码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免费又爽又色又粗视频|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一本精品| 国产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性大片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亚洲欧洲三级片A级| 国产3p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精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日产av在线| 三级全黄裸体|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久久久99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在线| 怡红院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四虎| 免费看av网站在线亚洲| 少妇愉情理伦片高潮日本| 亚洲综合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