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珠
摘 要學困生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班主任應該采用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對學習充滿興趣,敢于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學困生的特點通常有以下幾點:學習習慣懶散,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成績不理想;記性差、遺忘快、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自甘落后甚至叛逆心理強。針對這些原因,為了管理和轉(zhuǎn)化班級的學困生,要做到教師以身作則、戰(zhàn)勝心理障礙、建設班級文化、適當聯(lián)絡家長、制定互助計劃、建立學生檔案。
關鍵詞學困生;管理;班主任工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A,C36,A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10-0146-01
學困生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每個班級都有優(yōu)等生、學困生之分。學困生雖然人數(shù)不多,但卻影響著班級秩序和良好班風的形成,甚至影響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從事班主任工作兩年以來,最初面對班級里形色各異的學困生,筆者也曾經(jīng)束手無策氣急敗壞,懷著一顆“恨鐵不成鋼”的心循循善誘卻無濟于事,后來經(jīng)過兩年的“摸爬滾打”,漸漸摸索出管理學困生的道路。作為班主任應該采用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對學習充滿興趣,敢于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
學困生的特點通常有以下幾點:學習習慣懶散,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成績不理想;記性差、遺忘快、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自甘落后甚至叛逆心理強。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形成“學困生”的原因有三點:一是家庭因素的影響;二是教師教育方法粗暴、不人道;三是學生思維尚未覺醒。由此可見,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不僅與社會、家庭、學校有關,也與學生個人因素有關。通過對班級學困生的觀察、訪談和調(diào)查,筆者做了一個檔案記錄,詳細記載了每個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并制定了管理計劃。為了管理和轉(zhuǎn)化班級的學困生,筆者是這樣做的:
一、教師以身作則,傳播正能量
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的領導者和主心骨,一言一行無不影響著學生。班主任自身的語言、態(tài)度、行為習慣,甚至上課的方式、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都對學生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如果班主任每天都精神煥發(fā),展示自己積極向上的一面,在語言上多鼓勵、在工作上刻苦奮斗,每天都傳播正能量,這樣無形中也會影響著學困生,讓他們覺得自己也應該振作起來努力學習了。
二、戰(zhàn)勝心理障礙,各個擊破
學困生形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個人心態(tài)散漫、自甘墮落,甚至自我放棄。大部分學困生都有自卑心理,覺得自己總是不如別人,覺得自己就算努力了也不會取得好成績,所以干脆就放棄了。作為班主任,應該正確引導和鼓勵學困生,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三、建設班級文化,創(chuàng)造新環(huán)境(班級環(huán)境)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擁有良好班風的一面鏡子,好的班級文化能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響。為了創(chuàng)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筆者圍繞“書香班級”建設班級文化,學生們一起參與班級文化設計(包括學困生們),選購書架、盆栽,設計黑板報、班級照片墻等等。在組裝書架時,有幾個學困生主動前來說幫忙,可見他們漸漸放下了自卑心理,敢于參與班級活動,證明自己的能力了。
四、適當聯(lián)絡家長,家校合作
學校教育的成功離不開家庭教育,教育不是單方面的,只有家校合作,目標一致共同教育孩子,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難辭其咎。針對班級里學困生的家庭情況,筆者通過打電話、建立微信群一個個和家長聯(lián)系,和他們講明白管好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分別為他們制定了家庭教育的計劃,從語言和行動上打動他們。有條件實施的,他們都按照計劃實施了,實在沒條件的,也在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盡最大可能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成功的家校合作,能讓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五、制定互助計劃,實行同伴幫扶
班集體是學生每天生活和學習的主要環(huán)境,班主任要發(fā)揮班集體的作用,制定“一對一”同伴幫扶計劃。有的學困生總是害羞,有不懂的都不敢問老師,但卻和同學玩得開。借助優(yōu)生的力量去幫助和監(jiān)督學困生的學習,不僅可以讓學困生感受到溫暖,也可以讓他們從中學習優(yōu)生的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久而久之,學困生的學習態(tài)度就會有所轉(zhuǎn)變,學習成績也會自然而然地提高。在互相學習的同時,也鞏固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有利于構建和諧班級。
六、建立學生檔案,跟蹤記錄
學困生的管理與轉(zhuǎn)化是一場持久戰(zhàn),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為了讓轉(zhuǎn)化工作到位,筆者為每位學困生制定了檔案,以便跟蹤記錄。檔案記錄內(nèi)容包括學困生形成原因、訪談記錄、家訪(電訪、信訪)記錄、學習成績進步記錄、班級表現(xiàn)進步記錄等,通過記錄可以隨時掌握每位學困生的轉(zhuǎn)化進程,為下一步的轉(zhuǎn)化計劃提供量化的參考。
班級學困生的管理與轉(zhuǎn)化工作任重道遠,筆者認為,要想完全消除學困生是不太可能的,但通過分析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再對癥下藥,采取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使其不斷轉(zhuǎn)化,并縮短與優(yōu)生的差距,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教無定法,盡管每個老師采取的方法都不盡相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希望學困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能盡早找到自信,改變自己,勇于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一切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何杰.淺談學困生的轉(zhuǎn)化[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9,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