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艷
摘要:“自學、自展”的課堂教學模式,最大受益者就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展示成果;在展示的過程中,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提高自我、規(guī)范自我,給學生提供了合作探究的機會,并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增強了團隊意識,提高競爭意識。讓學生學習自己喜歡的數學、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地“閃爍”起來。
關鍵詞:學生;數學;課堂
新課程改革目標明確指出:“強調課程功能,要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yōu)橐龑W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現實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使學生被動地聽講,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權。造成學生厭學。為此,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滿足學生的需求,就必須還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學習自己喜歡的數學、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白詫W、自展”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師生積極參與、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的教學理念,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民主、和諧、開放、靈活的學習環(huán)境。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自學呢?
一、 引導學生學會自學
首先,教師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
自學時,如果只布置給學生自學的內容,沒有相應的指導,是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的。我認為在初始階段,教師應該利用上課時間和學生一起自學,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自學。
在自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來讀書。告訴學生什么時候應該動手畫、圈知識要點,應該標記哪些知識;要求學生多問“為什么?”并反復強化形成一種意識。同時,教師應該出示啟發(fā)性的自學提綱。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學能力。
比如:自學《認識周長》時,可以布置學生思考:
1、描出各種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并說一說是怎樣描的?
2、什么是周長?你是怎樣理解的?
3、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平面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其次,讓學生試著看書上的內容,不明白的地方標上記號或者做好記錄,以備與同學交流或課堂發(fā)問。
第三,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自學時,必須讓學生試著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
在學生自學時,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中去,解答學生的疑惑,進行必要的指導。在學生自學每一步內容和做每一道嘗試作業(yè)時,教師要巡視進行檢查督促,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便克服他們的缺點,發(fā)揮其特長。
二、 指導小組合作,提高自學效率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指導學生課堂合作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創(chuàng)設合作的機會
課堂教學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適時引導,不僅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因此,教師要尋找機會、創(chuàng)造機會,激勵學生合作。
比如:探究平面圖形周長測量的方法時,這項任務一位同學完成起來,比較費時、費力,教師可以布置幾人一組,給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的機會。
(2)、形成合作的習慣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建立合作小組。根據班級情況,通常是前后桌形成“四人小組”,這樣分組便于學生進行合作、討論。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再有意識地強化“小組”的集體榮譽感,達到合作的另一層意義,共同提高。
(3)、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師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因此,對小組合作適時進行引導,讓合作“出成效,有意義”。如:給學生設計“合作學習記錄表”,要求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做好記錄,每個學生輪流當小組長、輪流做記錄員、輪流發(fā)言,這樣就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自展”課——讓課堂充滿活力
有了自學課的充分準備,自展課為了消除盲目性,通常遵循一個原則:學生已在自學中都達標的學習內容不展示,展示的重點是自學中遇到的疑難障礙和預習中師生產生爭議的內容。為了面向全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讓更多的學生展示自己,盡量把機會給沒有發(fā)言的學生。在我們實際的數學課堂中,我們教師的一言一行或者一個眼神,對于學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記得在一節(jié)《分數的意義》一課中,我講完新課,學生在做課后的做一做中:有12塊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堆糖的幾分之幾,大部分學生都舉起了手,就在我環(huán)顧所有的同學時,突然有一位男同學高高地舉起了手,興趣極高,我滿懷希望地把他叫了起來,他支支吾吾(由于口癡)地回答道:我認為應該是二分之一,我馬上問:你是怎樣想的?他回答:可以把12塊糖看成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整體的二分之一,這一回答給我?guī)砹撕艽蟮捏@喜,我馬上表揚說:“你的回答太完美了,請大家給他熱烈的掌聲。”隨后,同學們的掌聲不斷,他也很高興。課下,這位男同學在一篇日記寫到:我今天得到老師的表揚了,我很高興,數學課可真有趣!這位同學是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從小由奶奶帶著,幾乎不認識父母,也許正是由于我的一句表揚,給了孩子一個溫暖。從此,他對數學有了極大的興趣,數學成績飛速上升,在一次模擬測試中,竟然得了第三名,作為老師,我真的很開心,也很欣慰。
通過“自學、自展”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還學會了耐心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形成了主動積極而且健康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每位學生都能在愉悅、寬松、開放的課堂氛圍中快樂地學習,真正地使他們在數學課堂中 “閃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