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艷
廣西桂林市全州縣人民醫(yī)院麻醉科,廣西桂林 541500
困難氣道指的是臨床經驗超過5年的麻醉醫(yī)師處理氣道插管、 面罩通氣時遭遇困難的臨床情形, 分插管困難、通氣困難兩種[1]。 困難氣道患者行麻醉手術時,氣管插管較為復雜,手術操作困難,可能對患者氣道造成損傷,引起臨床并發(fā)癥。 喉鏡是檢查患者咽喉部生理結構的技術手段,其中直接喉鏡是較為常規(guī)的一種,在麻醉手術中應用廣泛,但直接喉鏡下的暴露范圍相對狹窄,對患者咽喉、氣道可能會造成損傷[2]。 相對而言,可視喉鏡的暴露范圍比較廣闊,對患者造成的侵害性較小,優(yōu)勢比較顯著?;诖?,該文以該院2017年3 月—2019年6 月收治收治的240 例困難氣道患者作為對象, 圍繞可視喉鏡與直接喉鏡在困難氣道患者中的應用情況展開探析, 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240 例困難氣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由臨床醫(yī)師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觀察組120 例, 男56 例,64 例,年齡37~79 歲, 平均年齡(58.25±5.56)歲。 對照組120 例,男61 例,女59 例,年齡36~77 歲,平均年齡(57.69±6.06)歲。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困難氣道臨床診斷標準;②患者均接受氣管插管治療;③患者對該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該次研究所選病例均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直接喉鏡。 在直接喉鏡下行氣管插管,將患者的舌根、會厭直接挑起,直接觀察口腔來確定患者的聲門暴露情況,在聲門暴露后,右手將氣管導管從右側送入口咽部,在聲門開放時輕輕插入氣管內,導管進入聲門后將引導銅絲取出,然后輕輕進入所需深度,隨即從氣管導管后方置胃管中。 如果患者聲門暴露情況不佳,則由另一名醫(yī)務人員壓迫甲狀軟骨, 使聲門暴露范圍達到可插管狀態(tài)。
觀察組可視喉鏡。 以右手拇指、食指將患者上下唇打開,上下牙齒也分開,左手持電子視頻喉鏡(生產廠家:珠海市嘉潤亞新醫(yī)用電子科技公司,VIS-1000 型號多功能電子視頻喉鏡),鏡片以緩慢速度進入患者口腔中。 隨后,氣管導管經患右側口角處,植入聲門,將管芯移出,氣管導管停留在所需查看的深度, 即可將電子喉鏡的鏡片退出,最后固定氣管。
①對比兩組聲門暴露級別。 以氣道馬蘭帕蒂(Mallampati)分級[3]為標準進行劃分,含Ⅰ級:完全暴露,前后聯(lián)合清晰;Ⅱ級:僅聲門后聯(lián)合可見;Ⅲ級:僅會厭可見;Ⅳ級:僅軟腭可見。 Ⅲ、Ⅳ級有氣道插管困難。
②記錄對比兩組聲門暴露時間: 鏡片置入到生門暴露最佳狀態(tài)的時間;氣管插管時間:鏡片置入到呼氣末二氧化碳波形成的時間。
③記錄比較兩組1 次性插管成功率。
④觀察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含咽喉疼痛、咽喉黏膜損傷、咽喉水腫、以及聲音嘶啞。
該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等級資料以Z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Ⅰ、Ⅱ級聲門暴露級別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聲門暴露級別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glottic exposur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觀察組聲門暴露時間、氣管插管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聲門暴露時間、氣管插管時間對比[(±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glottic exposure time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s),min]
表2 兩組聲門暴露時間、氣管插管時間對比[(±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glottic exposure time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s),min]
組別 聲門暴露時間 氣管插管時間觀察組(n=120)對照組(n=120)t 值P 值9.35±2.98 20.65±14.77 9.157 0.014 26.08±4.48 129.93±12.74 14.931 0.001
觀察組1 次性插管成功率95.83%, 對照組8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1 次性插管成功率對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uccess rate of single intub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67%,對照組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困難氣道是由困難氣管插管、 困難面罩通氣兩種所構成,其中困難面罩通氣是單獨麻醉醫(yī)師在多次嘗試后,仍無法獲取正常面罩通氣; 困難氣管插管是指經三次嘗試后仍不能完成的情形[4]。 困難氣道的預測中,一般表現、張口度、Mallampati 分級是主要參考依據, 其中一般表現包括門齒前突、下頜短小、肥胖等;張口度指的是上下門齒之間的正常距離為3.5~5.6 cm 之間, 低于3 cm 則由困難氣道的可能性;Mallampati 分級是將咽部結構分為Ⅰ、Ⅱ、Ⅲ、Ⅳ4 個級別,Ⅰ、Ⅱ級通??膳懦骞芾щy,Ⅲ、Ⅳ級則提示有插管困難, 臨床中可通過對上述指標的分析來對困難氣道患者的情況做出預測和判斷[5]。 困難氣道患者氣管插管對麻醉醫(yī)師的挑戰(zhàn),需引起重視。
由于人體咽喉部位的生理結構具有復雜性, 且位置較深,肉眼無法直接窺及,因而多采取輔助工具來完成檢查[6]。 其中直接喉鏡檢查過程中,需將患者舌根、會厭挑起,使患者口、咽、喉保持直線,以達到聲門暴露的最佳狀態(tài),在手術臨床中應用較為廣泛[7]。 但需要注意的是,直接喉鏡的侵入式操作下,將會對患者氣管、咽喉造成一定的壓力,加之以困難氣道患者本身咽喉結構局限性強,更加大了聲門暴露的難度,不排除有臨床并發(fā)癥的風險[8]。 相較于直接喉鏡, 可視喉鏡在困難氣道患者群體中的應用優(yōu)勢更為顯著, 原因在于可視喉鏡應用了全新的視頻插管系統(tǒng)技術,建立在人體生理結構、咽喉解剖結構特征的基礎之上,適用性更強,且該系統(tǒng)由喉鏡、顯示器兩個主要部分組成,操作靈活性強,視角更加廣闊[9]。 因而,對困難氣道患者應用可視喉鏡后,攝像頭可清晰地窺探患者口腔、咽喉,并全部呈現到顯示器影像之中,在構造復雜的咽喉結構內,也能達到預期的聲門暴露效果,且操作簡便,速度快,侵入及創(chuàng)傷性小,降低了對患者造成的不適[10]。
針對該次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 觀察組困難氣道患者行可視喉鏡后,聲門暴露級別降低,絕大部分達到Ⅰ、 Ⅱ級水平, 而對照組內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停留在Ⅲ、Ⅳ級別;觀察組聲門暴露時間、氣管插管時間分別為(9.35±2.98)min、(26.08±4.48)min;對照組分別為(20.65±14.77)min、(129.93±12.74)min,該結果表明,經可視喉鏡下,困難氣道患者的聲門暴露時間、氣管插管時間都得以縮減,操作效率較高,而對照組內的時間仍較長;觀察組1次性插管成功率95.83%,對照組83.33%,這表明困難氣道患者行可視喉鏡的1 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直接喉鏡。同時研究結果發(fā)現,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67%,對照組7.5%,觀察組內疼痛、水腫各有1 例發(fā)生,對照組內疼痛、損傷、水腫、黏膜出血并發(fā)癥均有發(fā)生,結果表明困難氣道患者做可視喉鏡后的并發(fā)癥風險較低, 而直接喉鏡下的并發(fā)癥風險仍然偏高。 因此,可視喉鏡相較于直接喉鏡的優(yōu)勢明顯,安全性高,創(chuàng)傷性小,速度快,聲門暴露級別能滿足應用需求。
與他人研究成果進行對比發(fā)現,吳文滔等[10](2019)對兩組氣管插管急診困難氣道病患分別行可視喉鏡、 普通喉鏡,結果發(fā)現前一組內患者1 次性插管成功率為83.3%,普通一組為53.7%,低于該次研究結果的1 次性插管成功率,這可能與急診插管的難度較高有關。 陳繁榮[11](2018)在研究中對困難氣道插管患者分別采取可視喉鏡、普通喉鏡兩種不同方法,結果發(fā)現前一組內患者的心率、血氧飽和度以及平均動脈壓等循環(huán)功能指標更加穩(wěn)定,降低了喉鏡操作對患者機體可能產生的刺激。 張福清等[12](2017)在研究中對老年患者困難氣道分別做可視喉鏡、 直接喉鏡氣管導管插入, 結果發(fā)現可視喉鏡組內咽喉暴露程度分級、氣管插管時間、1 次性插管成功率均高于直接喉鏡組,與該次研究結果的趨勢相一致。
綜上所述, 可視喉鏡相較于直接喉鏡的應用優(yōu)勢顯著,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