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玲 劉代順 張龍舉
特發(fā)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種慢性進展性且不可逆轉的纖維化間質性肺炎,目前病因不明確,其表現(xiàn)特征為UIP(普通型間質性肺炎)[1-2]。該病患病率不斷上升,最常累計60歲以上患者,該病每年以11%的比例增長[2-4]。IPF診斷后的平均生存期僅2.8年,死亡率高于大多數(shù)腫瘤,因此被稱為一種“類腫瘤疾病”[5-6]。IPF相關的主要生長因子包括TGF-β、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Kulkarni A A等[7]報道,PPAR-γ配體CDDO、15D-PGJ2及羅格列酮均有抑制肺成纖維細胞向肌纖維母細胞轉化的作用,它們主要是通過抑制TGF-β誘導肺成纖維細胞向肌纖維母細胞轉化的FAK下游的PI3K-AKT途徑。本研究旨在應用PPAR-γ配體羅格列酮及FAK探討PPAR-γ與PI3K-AKT途徑上游的FAK通路在TGF-β誘導的小鼠成纖維細胞轉化為肌纖維母細胞進程中是否存在關聯(lián)性,為肺纖維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分子機制。
一、細胞、藥物和試劑
第3~4代C57BL/6(美國ATCC○RCRL-6013TM)細胞,羅格列酮(德國Sigma) ,TGF-β2(美國 R&D Systems),PCR試劑盒(日本TaKaRa),PCR引物合成 (中國 生工),DMEM(Hyclone USA),MTT試劑盒(中國 凱基)。
二、細胞培養(yǎng)
加入DMEM培養(yǎng)基的C57BL/6小鼠肺成纖維細胞放置于溫度37℃、飽和濕度、含5%CO2的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每2~3 d換液1次,在用于實驗時,C57BL/6小鼠肺成纖維細胞處于80%左右融合狀態(tài)。
三、藥物處理
參照文獻[8],刺激C57BL/6小鼠肺成纖維細胞的TGF-β2濃度為10 ng/mL。參照文獻[9]羅格列酮用DMSO溶解,刺激C57BL/6小鼠肺成纖維細胞的濃度分別為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及40 μmol/L。進行MTT實驗、PCR實驗、細胞生長計數(shù)實驗。
四、RNA提取及PCR
C57BL/6小鼠肺成纖維細胞培養(yǎng)24 h,以Trizol提取總RNA,判斷純度和濃度達到要求標準后,取2 μL總RNA使用反轉錄試劑盒(cDNA)進行反轉錄。PCR反應過程參考PCR試劑盒說明書。檢測PPAR-γ mRNA、FAK mRNA光密度值。
五、MTT實驗
取對數(shù)生長期的細胞,胰酶消化后制成單細胞懸液,每孔100 μL懸液分別接種于96孔板。24 h后設置調零孔,未處理組UNT,以TGF-β2 10 ng/mL刺激C57BL/6小鼠肺成纖維細胞轉化,羅格列酮(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及40 μmol/L)分別加入,每組設置3個復孔,再分別培養(yǎng)24 h,48 h,72 h。MTT實驗時吸去孔內(nèi)上清液,MTS:培養(yǎng)基=1:5稀釋后,連續(xù)加樣,每孔50uL,避光孵育,酶聯(lián)免疫監(jiān)測儀檢測各孔在490nm吸光光度,最后記錄數(shù)據(jù)結果。
表1 PCR引物序列表
六、生長實驗
密度相同的C57BL/6小鼠肺成纖維細胞分別接種于6孔板中,實驗分為空白組、TGF-β2組(10 ng/mL)、TGF-β210 ng/mL +羅格列酮組(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及40 μmol/L),分別培養(yǎng)24 h,48 h,72 h后以血球細胞板分別進行計數(shù)。
七、統(tǒng)計學分析
一、PPAR-γ配體對C57BL/6小鼠肺成纖維細胞生長的影響
從圖1A可以看出,隨著 PPAR-γ配體(羅格列酮)培養(yǎng)濃度增加的增加,C57BL/6小鼠肺成纖維細胞生長受到抑制,在濃度40 μmol/L抑制72 h最明顯。從圖1B可以看出,在相同濃度TGF-β2 10 ng/mL刺激下,隨著PPAR-γ配體(羅格列酮)培養(yǎng)濃度的增加,C57BL/6小鼠肺成纖維細胞生長也同樣受到抑制,仍在濃度40 μmol/L抑制72 h最明顯。因此,從(圖1A)和(圖1B)可以看出,PPAR-γ配體羅格列酮抑制肌纖維母細胞生長(見表2)。
二、PPAR-γ配體對小鼠肺成纖維細胞C57BL/6增殖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小鼠肺成纖維細胞C57BL/6在相同濃度TGF-β2 10 ng/mL的刺激下,隨著A.不同劑量羅格列酮對C57BL/6小鼠肺成纖維細胞生長影響; B.TGF-β210 ng/mL+不同劑量羅格列酮對C57BL/6小鼠肺成纖維細胞生長影響PPAR-γ配體(羅格列酮)培養(yǎng)濃度的增加,細胞增殖受到抑制,在濃度40 μmol/L抑制72 h最明顯。因此,PPAR-γ配體羅格列酮抑制肌纖維母細胞增殖(見表3)。
表2 羅格列酮對小鼠肺成纖維細胞C57BL/6細胞生長的影響
注: Rosi不同濃度組與空白組比較:*P<0.05;TGF-β2+ Rosi不同濃度組與空白組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3 羅格列酮對小鼠肺成纖維細胞C57BL/6增殖的影響
注: Rosi實驗組與空白組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圖1 羅格列酮對C57BL/6小鼠肺成纖維細胞生長的影響
圖2 羅格列酮對C57BL/6小鼠肺成纖維細胞增殖的影響
三、PCR檢測不同濃度 PPAR-γ配體對PPAR-γ mRNA、FAK mRNA轉錄水平的影響
從圖3A可以看出,PPAR-γ配體(羅格列酮)使PPAR-γ mRNA轉錄增加且存在明顯濃度依賴,在羅格列酮40 μmol/L時PPAR-γ mRNA轉錄增加最明顯。從圖3B可以看出,羅格列酮使FAK mRNA轉錄減少且存在濃度依賴,在羅格列酮40 μmol/L時FAK mRNA轉錄減少最明顯(見表4)。
IPF的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以活動后明顯的進行加重的呼吸困難、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彌散功能降低伴低氧血癥、干咳及爆裂音。IPF的病因不清,但一些風險因素已經(jīng)確定(如吸煙、環(huán)境暴露、慢性病毒感染及家族病史、胃酸反流異常)。IPF多為散發(fā),
表4 羅格列酮對PPAR-γ mRNA/FAK mRNA表達影響
注:結果使用表示,PPAR-γ mRNA組*P<0.05、FAK mRNA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圖3 A:PPAR-γ mRNA在不同濃度羅格列酮刺激下的轉錄水平;
B:FAK mRNA在不同濃度羅格列酮刺激下的轉錄水平
占所有間質性肺病的20%~30%,男女比例為1.5 ∶1~2 ∶1,IPF每年的病率約為(6.8~16.3)/10萬,由于IPF病因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影響早期診斷及治療,確診后的平均生存時間為3~5年[4,10-11],急性加重是IPF死亡的首要原因,加重后的中位生存期僅為3~4個月,病死率55~88%[12]。IPF預后比多數(shù)腫瘤要更差,如皮膚癌、甲狀腺癌、乳腺癌等,5年生存率約20~40%,因此稱其為“不是癌癥的癌癥”,因它的發(fā)病機制不確定、進展快、預后差,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TO)稱為肺系疑難疾病[1-2]。近年來,IPF發(fā)病機制的探討和治療靶點研究已成為研究熱點,加大對肺纖維化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案的探討意義深遠。
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PPAR-γ配體CDDO、15D-PGJ2及羅格列酮在細胞分化、誘導細胞凋亡、脂質代謝、抑制細胞增殖、抗炎癥反應等方面發(fā)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PPAR-γ合成配體羅格列酮目前研究最多[13-14]。多項研究表明,羅格列酮、CDDO、15D-PGJ2均能阻礙TGF-β誘導的肺成纖維細胞向肌成纖維細胞轉化[7,10,13]。FAK是一種非受體型酪氨酸激酶,它與細胞周期增殖、凋亡、遷移、侵襲、轉移、調控等密切相關,它可以介導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細胞與細胞間信號的轉導,而且還具有調節(jié)細胞與ECM粘附的作用。IPF存在成纖維細胞增殖及大量ECM聚集,F(xiàn)AK是抑制TGF-β誘導肺成纖維細胞向肌成纖維細胞轉化的一個基本的要素。Kulkarni A A等[7]報道,PPAR-γ配體羅格列酮能抑制肺成纖維細胞向肌纖維母細胞轉化,它們主要是通過抑制TGF-β誘導肺成纖維細胞轉化的FAK下游的PI3K-AKT途徑。但是,PPAR-γ與FAK上游信號通路在IPF中的關系及分子機制令人關注。
本實驗通過培養(yǎng)小鼠肺成纖維細胞C57BL/6,以TGF-β2誘導其向肌纖維母細胞轉化,使用不同濃度PPAR-γ配體羅格列酮作用于小鼠肺成纖維細胞C57BL/6,探討PPAR-γ與FAK信號通路在IPF中的作用,細胞生長計數(shù)實驗證實羅格列酮對肌纖維母細胞的生長存在抑制作用,MTT實驗證實羅格列酮對肌纖維母細胞的增殖存在抑制作用,抑制肌纖維母細胞的生長及增殖存在明顯的濃度依賴及時間依賴。PCR實驗可以看出,PPAR-γ mRNA轉錄水平隨羅格列酮濃度增加而增加,F(xiàn)AK mRNA的轉錄水平隨羅格列酮濃度增加而減少。
綜上所述,PPAR-γ配體羅格列酮抑制TGF-β誘導的小鼠肺成纖維細胞向肌成纖維細胞轉化,其機制可能與抑制FAK表達,進而抑制TGF-β2誘導的小鼠肺成纖維細胞向肌纖維母細胞轉化有關,該分子機制的研究對深入探討肺纖維化發(fā)生機制及治療靶點可能存在潛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