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遠波,羅艷萍,陳漢強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麻醉科,浙江 桐鄉(xiāng))
在重癥患者術前準備時,傳統(tǒng)方式多采用觸診盲探穿刺法進行橈動脈穿刺。但是危重癥患者常存在循壞系統(tǒng)衰竭、動脈搏動不明顯、外周灌注差等情況,采用觸診盲探穿刺法困難較大,由于置管時間長、失敗率高而延誤搶救時間,還可能導致穿刺部位發(fā)生血腫、感染等情況,反復穿刺失敗后,需要多個部位進行穿刺,增大了患者的創(chuàng)傷和所帶來的痛苦[1-2]。本項目主要研究通過超聲引導配合改良的塞丁格穿刺技術用于橈動脈穿刺置管,可極大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效縮短穿刺時間,為成功救治危重患者爭取寶貴時間,同時有效減少因穿刺帶來的并發(fā)癥,從而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現(xiàn)將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至2018年手術室內需手術的危重患者60例,隨機分為傳統(tǒng)觸診盲探穿刺組(A組)和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法穿刺組(B組),每組3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本項目實施前經桐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項目實施前向患者或家屬介紹橈動脈穿刺置管行有創(chuàng)動脈壓監(jiān)測的目的、穿刺過程及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并簽署動脈穿刺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術前需要進行有創(chuàng)動脈壓監(jiān)測及反復動脈血氣分析的危重癥患者;首次穿刺部位均選左側橈動脈;穿刺操作均有熟練掌握橈動脈穿刺置管及超聲引導技術的同一名醫(yī)師完成。
排除標準:有嚴重凝血功能異常;穿刺部位感染;患有動脈血管阻塞性疾病;Allen試驗提示尺動脈供血不足;拒絕穿刺的患者。
首先,讓患者平臥,然后將患者左前臂外展90°。其次,在患者左腕下部墊紗布卷,將腕關節(jié)托起,掌心向上,手掌背伸45°,同時將手指固定于托手架上。
A組:選用20G動脈穿刺針,實施觸摸盲探法進行橈動脈穿刺置管。
B組:選用20G動脈穿刺導管組套和索諾聲B超機,實施超聲引導下改良的塞丁格穿刺技術進行橈動脈穿刺置管[3-4]。置入外套管時無阻力,拔出內心后有波動性鮮紅色血液射出,置管后接換能器顯示動脈波形表示穿刺置管成功。若第一次穿刺不成功,則壓迫止血10 min,再次進行定位穿刺。超過3次不成功即更換另一側橈動脈或足背動脈進行穿刺。
兩組穿刺操作成功后,均接動脈換能器監(jiān)測有創(chuàng)動脈壓,妥善固定動脈套管以防脫落。
(1)動脈穿刺時間:分別記錄兩組從針尖首次刺入至橈動脈置管成功所用時間,所用時間越短越好。
(2)首次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穿刺到橈動脈且置管成功。
(3)總成功率:穿刺3次或穿刺時間>15 min且不成功的為穿刺失敗。
(4)平均穿刺次數:穿刺針一進一退為一次穿刺,分別記錄兩組首次穿刺到最后動脈置管成功時的穿刺次數[5]。
(5)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現(xiàn)血腫、感染、動脈損傷的情況。
由結果明顯看出,B組動脈穿刺時間短于A組(P<0.05),且平均穿刺次數少于A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動脈穿刺時間和平均穿刺次數對比()
表1 兩組動脈穿刺時間和平均穿刺次數對比()
組別 例數 動脈穿刺時間(min) 平均穿刺次數A 組 30 10.25±2.13 2.76±1.55 B 組 30 5.66±1.47 1.12±0.46 t 16.060 9.185 P 0.001 0.001
結果顯示,B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總成功率均顯著高于A 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總成功率對比[n(%)]
結果顯示,B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A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當前,可視化技術和微創(chuàng)技術已成為主流臨床醫(yī)療技術,加之諸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超聲下引導血管穿刺技術在橈動脈穿刺置管術中被廣泛應用[6-7]。本項目中對患者實施的超聲引導下改良的塞丁格穿刺技術,通過超聲屏幕可以清楚觀察到橈動脈大小、形狀、動脈走形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形成可視化操作,能準確找到最佳穿刺點,從而提高穿刺成功率。經過改良的塞丁格穿刺技術,采用先置入引導鋼絲,再置入動脈套管的方式,可提高置管成功率,極大程度上降低由穿刺置管導致的動脈損傷和周圍血腫的發(fā)生概率。超聲引導下改良的塞丁格穿刺技術定位準確度高,進而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時間短,為患者爭取得寶貴的搶救時間,同時也減輕了由穿刺造成組織損傷,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改良的塞丁格穿刺技術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的優(yōu)勢,成為國內外的主流血管穿刺技術[8]。該技術極大程度上提高了醫(yī)療服務質量和臨床治療效果,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壓力,提高患者就診滿意度和舒適度,改善醫(yī)患關系,減少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具有極大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