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代以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在歷代文人筆下傳唱不休。描寫李楊愛情故事的《長生殿》因其傳播范圍廣,影響力巨大被譽為四大名劇之一,本文以《長生殿》為藍本,試分析其中帝妃二人的形象特點,并總結《長生殿》中帝妃形象與其他同題材作品的異同。
關鍵詞:《長生殿》;楊貴妃;唐明皇
一、才貌雙絕,一往情深的楊貴妃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從來不乏“紅顏禍水”、“美色誤國”的聲音。不論是新舊唐書或是民間傳說,楊貴妃一直被認為是狐媚惑主、嬌蠻放蕩的角色。例如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論其創(chuàng)作主旨為:“開元至尊,為舞霓裳失政”,“亡家若無安祿山,傾國誰知楊太真”把“安史之亂”全部歸罪于楊貴妃。白樸的《秋夜梧桐雨》雖沒有直接批判責難楊玉環(huán),但受戲曲體制的限制,整個戲本由唐明皇一人獨唱,楊玉環(huán)不過是陪襯而已。
但《長生殿》中卻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楊貴妃的固有認知,使之從安史之亂的罪人變?yōu)檎味窢幍臓奚?,塑造了一個才貌雙絕、深明大義的貴妃形象。這樣的改變首先體現在材料的選擇上,洪昇在自序中直言“凡史家穢語,概削不書”,刪去了楊玉環(huán)曾為壽王妃的事實,將李楊二人的愛情美化為盛世帝王與掖庭宮女的一見鐘情,避開了李隆基強奪兒婦,楊玉環(huán)迎合從之的人倫大防,大大改善了李楊二人的形象?!堕L生殿》中也并未涉及貴妃與安祿山的私情,二人從未有過正面接觸,安祿山倒是垂涎過貴妃的美貌,但楊玉環(huán)對此事卻一無所知。這樣的安排不僅洗脫了貴妃私通安祿山,穢亂宮闈的罪名,更使得安祿山為奪美人而挑起兵變成為無稽之談。
要塑造一個完美的楊貴妃,僅僅刪掉一些不利于主人公的材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洪昇耗費大量筆墨對楊貴妃進行了從從內而外的美化。首先,楊貴妃的身世不再是寒門陋質的普通女子,而是因微過被貶謫凡間的蓬萊玉妃。《春睡》中說她“生有玉環(huán)在左臂,上隱‘太真二字。因名玉環(huán),小字太真?!卑凳酒渖矸萏厥狻!堵勄芬怀鰟t借月宮仙女之口直接點明楊玉環(huán)仙人的身份。其次是對楊貴妃容貌與才華的贊美?!堕L生殿》中用大量篇幅直接描寫楊玉環(huán)的容貌昳麗,姿態(tài)優(yōu)雅,如《春睡》中說她翠鈿紅脂雙蛾眉,粉容嬌嫩只恐風吹。如《窺浴》中侍女唱到:“亭亭玉體,宛似浮波菡萏,含露弄嬌輝”,豈止宮女被貴妃的美貌打動,就連坐擁佳麗三千的唐明皇也“凝睛睇,恁孜孜含笑渾似癡呆”。美貌不是楊貴妃唯一的資本,她玲瓏聰慧,《制譜》一出中月宮仙樂經其修改,竟比從前更勝一籌?!段璞P》描繪貴妃舞于翠盤上“飄然來又往,宛若迎風菡萏翩翻葉上”的風采,突出了貴妃舞姿曼妙。再次是對楊貴妃內在品質的歌頌,《長生殿》里的楊玉環(huán)雖為貴妃,卻不似其他文學作品中邀恩傍寵,盛氣凌人的后妃形象。她對皇帝情之所鐘,不能忍受“雨露均沾”的 背叛,所以她對皇帝與虢國夫人、梅妃的私情感到萬分痛苦、憤怒。在洪昇筆下,比起貴妃,她更像一位妻子。楊玉環(huán)對皇帝的真情不僅可以同富貴,更能夠共生死,《驚變》一折中,面對六軍不發(fā)的危機,她清醒的認識到形勢嚴峻,懇求皇帝賜死,“陛下得安穩(wěn)至蜀,妾雖死猶生矣”的直白將她一顆真心顯露無疑。
二、瑕不掩瑜,真情不悔的唐明皇
唐明皇是《長生殿》中另一個主人公,洪昇對他的塑造也與前人有所不同。作為開元盛世的締造者,他無疑是一位杰出的帝王。洪昇在《長生殿》中也肯定了他的政績,《定情》中提到“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統一皇唐”的太平景象,治國有方的帝王“愿此生終老溫柔,白云不羨仙鄉(xiāng)”的愿望就顯得無可非議了。除了將皇帝尋覓美色的欲望合理化之外,洪昇不僅沒有描寫唐明皇統治后期沉迷聲色的墮落,反而在《制譜》中以“晌午已過未曾退朝”曲筆表現他的勤政,一反《長恨歌》中“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慵懶懈怠。
“情”是《長生殿》的創(chuàng)作主旨,因此,唐明皇身上也有“情”的影子。首先是對美人的癡情。李隆基得遇美人后百般體貼恩愛,《春睡》一折中雖喜愛貴妃卻不舍得將其驚擾,《窺浴》一折,他與嬌弱無力的貴妃“肩相并,手相攜”,好一派恩愛光景。即便是與貴妃生了嫌隙,將貴妃放逐出宮,也抵不過思念與后悔,最終又派高力士復召貴妃回宮,還向貴妃賠禮道歉。在這位癡情的皇帝身上,似乎難以看到九五之尊的霸氣與威嚴。癡情往往是短暫易變的,在李楊二人感情發(fā)展初期,李隆基曾與虢國夫人暗通款曲,也曾與梅妃舊情復燃,然而隨著感情的發(fā)展,這些小波折已漸漸消散。在《密誓》一出中,貴為皇帝的李隆基放棄了坐擁佳麗三千的艷福,甘愿與楊玉環(huán)生生世世長相廝守,許愿永不變心。在《驚變》一出中,離京避難的李隆基非但沒有拋下貴妃,反而憂心路途遙遠,蜀道艱難,悲泣“累他玉貌花容,驅馳道路。好不痛心也!”自身尚且難保,卻仍掛記妃子要受顛沛之苦,這哪是驅使天下人的帝王,分明是心疼妻子的丈夫?!堵裼瘛芬怀鲋?,在六軍不發(fā)的緊急關頭,貴妃愿以身死護佑皇帝順利西行,可李隆基卻不愿放棄貴妃,大哭“你若捐生,朕雖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則甚!寧可國破家亡,絕不肯拋舍你也!”?!堕L生殿》的后半部分幾乎全是這位痛失愛人的落魄帝王凄愴悲切的內心獨白,《聞鈴》中的觸景傷情,《哭像》、《看襪》、《改葬》的深切追憶,《覓魂》、《得信》的苦苦追尋,無一不體現著李隆基的一顆真心。
三、結語
縱觀中國古代有關李楊二人的文藝作品,多是批判聲音。《長生殿》卻反其道而行之,在這里,貴妃不再是狐媚惑主、致使大廈傾頹的紅顏禍水,皇帝也不是罔背人倫、不理朝政的好色之君,二人唯有一段真情長存天地之間,因此才能團圓于月宮,化長恨為長生。
參考文獻
[1]洪昇著.徐朔方校注.《長生殿》[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2]湯斌.楊玉環(huán)形象演變研究[D].漢中:陜西理工學院,2014.
[3]錢葉春.《長生殿》人物形象的主體性色彩——再論“美人寄托與戲劇主旨”[J].戲劇文學.2010(07).
[4]謝柏梁.從《長恨歌》到《長生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1).
[5]衛(wèi)疆娜.古典戲曲中李楊故事的嬗變——從《梧桐雨》到《長生殿》[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6(04):111-113.
作者簡介:
孟敏(1997年-),女,漢,山東省臨沂市,碩士研究生在讀,黑龍江大學,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