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術后患者心臟康復療效的對比結果。方法 選取了2017年~2019年收治的患者52例,分為2組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結果 實驗組患者對此次康復訓練滿意度為95.15%,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9.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此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和心功能分級均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患者在介入術后實施康復訓練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同時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術后;心臟康復;療效;對比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5..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arative result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intervention.Methods? ?52 patients admitted from 2017 to 2019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Result?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atisfied with 95.15 % of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9.23 % of the control group,P & lt;0.05;In this study,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score and cardiac function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 lt; 0.05.Conclusion?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fter intervention.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ervention;Cardiac rehabilitation;Curative effect;Comparison
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比較急,是中老年人群比較常見的疾病,而多數患者是發(fā)生在冠狀動脈硬化病變的基礎上,心肌血流供給的持久性中斷到導致的心肌壞死。常常出現心前區(qū)持續(xù)疼痛,放射到背部,肩部等部位,常伴有胸悶、憋氣等情況出現[1]。而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選方式之一,在術后對患者進行心臟康復訓練的效果較好,可有效改變心臟負荷,增加冠脈的血流。本文敘述了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探討分析患者在實施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術后對心臟康復訓練的效果,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選取了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實施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手術治療。在術后按照隨機的方式分為實驗組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齡48~80歲,平均(60.12±4.73)歲;對照組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齡44~75歲,平均(57.04±3.28)歲。根據心功能分級,II級有28例,III級24例,2組患者之間的基本資料無明顯的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此次研究均經過了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和家屬同意下進行的。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于實驗組的患者在實施介入手術治療后采用的基礎護理的方式進行干預。
1.2.2 實驗組
對于實驗組患者在術后采用的是優(yōu)質的康復訓練的方式進行干預:在患者經過介入手術后,心臟血管的病變基礎還在,微血管病變手術解決不了,引起疾病的危險因素仍在等。所以在術后住院期要保持臥床休息24小時,如病情比較穩(wěn)定無不良情況發(fā)生,然后可以讓患者在床邊靜坐依靠,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關節(jié)被動和主動的運動。逐漸的增加活動范圍,5~7天后,可在病房內行走,適當的進行醫(yī)療體操,下上樓梯訓練。出院后頭一個月應保持在住院時的活動量,讓后逐步增加運動量。但是在進行運動時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保持不出現心慌、氣短等情況,通??炻Y合步行,10~15分鐘一次,每周進行3~4次。在出院后3個月,患者可以在醫(yī)學監(jiān)護下進行有秩序的訓練,并接受營養(yǎng)的生活方式,定期復查。維持健康的狀態(tài),按時吃藥,而且要隨時接受隨訪[2]。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在介入術后進行康復訓練的滿意度以及2組患者在接受康復訓練后心臟康復的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數據采用了SPSS 20.0的數據軟件進行處理,組間的對比結果用x2檢驗,產生的計數資料用%表示,而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2組之間對比的結果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過此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對此次康復訓練的滿意度為95.15%,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9.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此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和心功能分級均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為心肌細胞缺血性壞死導致血供急劇減少,是比較危險的疾病,發(fā)病率正逐年的上升。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療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癥狀緩解已經滿足不了患者的需求。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心臟的功能,在介入術后的康復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對患者實施康復訓練,實施“早活動、早下床、早出院”,降低心血管危險因素,保持健康的行為,使心臟康復,同時也改善了心臟功能的儲備[3]。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實施康復訓練,可以增加患者心臟的耐受量,降低心肌缺血,緩解患者的癥狀,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對此次康復訓練護理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實施介入術后康復訓練的效果良好,明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的心肌缺血癥狀,具有臨床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緒洪.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術后患者心臟康復療效的對比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8,16(04):8-9.
[2] 卓? ?茹.不同心臟康復程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術后心臟康復的療效對比研究[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4(04):434-436.
[3] 歐傳杰.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術后患者心臟康復療效的對比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2(1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