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大家對“失敗是成功之母”已耳熟能詳,這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逆商尤為重要,但另外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是: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性,所以,在教學中我更奉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的理念。為什么有無數(shù)學生沉迷網(wǎng)絡游戲,就是因為游戲設計者抓住了用戶對成就感的迷戀。那我們的教學設計為何不借鑒這一做法呢?許多后進生放棄了英語,就因為屢戰(zhàn)屢敗,只有無盡的挫敗感,而缺乏成就感的必要刺激。以下是我在教學中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這一理念的踐行:
一、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長期教育實踐中首創(chuàng)的經(jīng)典教育原則。因:根據(jù);材:資質(zhì);施:施加;教:教育。這一原則的核心思想是對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強調(diào)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正是這一偉大教育理念,使孔子在教育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但對我國占代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對我們當今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意義。但我們現(xiàn)行的大班教學有一個不可避免的難題:不同層次的學生用同一課本,同一進度,同一評價手段。如果老師再不分層教學,兩級分化會越來越嚴重,最深受其害的要數(shù)廣大后進生,他們屢戰(zhàn)屢敗,慢慢積極性會被消耗殆盡,最終只能選擇放棄。所以,我們的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就感,這至關重要。
二、人為設置成功的體驗
我們班的子越同學從來都不交作業(yè),上課也天天睡覺,但有一次,我布置完小組任務后,大家很快進入熱烈討論環(huán)節(jié)。這時子越格格不入的身影就顯得特別突兀,我走過去,主動先給他講,等我確定他聽明白了之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一會我叫你可以嗎?”他很自信的點了點頭,然后等他回答完問題之后,不等我?guī)ь^鼓掌,全班所有同學都情不自禁為他熱烈鼓掌,可以看到這個靦腆的大男孩,特別不好意思的表情。但第2天的課堂多了他的專注,多了他的眼神互動,然后我又故伎重演,就這樣1個月后,我們不用再提前演練了,但課堂上多了一個活躍的身影,課后多了一個愛問問題的學生,而不交作業(yè)的名單里再也找不到他的名字。而這絕非特例,這樣的方法對于大多數(shù)后進生屢試不爽。因為他們?nèi)狈Φ氖亲孕牛狈Τ删透械拇碳?,而這些,我們可以通過人為設計來實現(xiàn)。
三、提高課堂可操作性
一次在理科平行班上課,首先中西對比中英文語序差異,進而總結出句型公式,I love you+ks,讓學生感覺到寫句子不就跟套公式一樣嗎?再也不用為顛過來倒過去的語序發(fā)愁了。然后讓學生拆解課文中的句子做實驗,以驗證這個公式的可信度。第1段大家一起完成,由我在黑板上將每一部分分開呈現(xiàn),這樣句子結構一目了然,然后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己任意挑一段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已初步感受到了他們的興奮。不過隨后就遇到了問題,他們見到從句不知道該如何分解,我隨機板書了一個主從復合句,讓他們觀察其構成,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一個簡單句+一個簡單句=一個主從復合句;再次簡化,一個句子+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再簡化就變成了1+1=1,其中加號就相當于連詞。這時明顯感覺到了理科生們欽佩的眼神,原來還可以用理科思維學英語,等拆解完句子后,我們開始背課文。因為本班程度相對較弱,所以我要求他們一個句子一個句子背,對于太長太復雜的句子就一部分一部分接,背完后立馬檢測。剛開始還得我點名背誦,但到最后主動舉手的人越來越多,我都突然不知道該叫哪一個,這種搶著回答問題的現(xiàn)象還真是第1次出現(xiàn),為師心里太激動了。
所以,不是學生學習主動性差,不是他們不愿意參與課堂,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不會學,學不會,當長期找不到成就感,長期被打擊后,任何人都不想再嘗試了,因為人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的。成就感才是興趣的基礎,不然培養(yǎng)興趣只是一句空話,所以課堂上的可操作性太重要了。設定目標,一步步拆解,為學生搭好腳手架,小步子教學,到最后目標達成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四、注重知識體系架構,從根本上解決英語難學的問題
傳統(tǒng)英語學習過程中為何有那么多孩子掉隊,尤其為何出現(xiàn)那么多英語瘸腿的學生,這個問題是值得深思的。因為一個其他學科都那么優(yōu)秀的學生,說明不管從思維還是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應該都不成問題,但為什么就唯獨英語學不好,是不是知識體系出了問題呢。我們現(xiàn)有的英語教學還是以死記硬背知識為主,背完又缺乏足夠的語境,所以很容易忘。但學習絕對不等于知識,而應該建立知識體系。如從詞到句到從句、超級從句,再到分詞句,每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核心突破點;1+1=1公式法學從句,時態(tài)簡圖畫出來等等??傊?,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我們得從根本上下功夫。如果不重新建立合理的知識體系,一切都只是空談。
我現(xiàn)在所帶班級是從高二接手的。永遠記得第一節(jié)課后,一個學生用顫抖的聲音所說的話:“老師,我的英語水平就是小學程度,永遠都沒聽懂過英語,但剛才您上的這節(jié)課我居然聽懂了,而且覺得英語也沒想象中那么難。”一周后,另外一個高個子男生,下課后跟我到辦公室,悠悠地問我一句:“老師,您知道我高一時英語多少分嗎?才18分,其實,我早就放棄英語了,但您讓我又燃起了對英語的希望,我特別希望您能一直帶我們到高三畢業(yè)?!边€有一次公開課,是在其他班上完課,那堂課因為學情不熟,并不成功,本來有點沮喪,但課后在樓道碰到一男生,(說實話我都沒什么印象),神采飛揚的告訴我:“老師,您給我上了一節(jié)課,我怎么突然覺得我的英語又行了,您豎著大拇指夸我Great時,我仿佛又找到了小學學英語時的自信?!边@個孩子自動自發(fā)的反饋以及他臉上興奮的表情拯救了我一天的心情。作為一名老師最幸福的莫過于此了吧,能得到學生的認可,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重拾對英語的信心。而這一切源于我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這一理念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