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玲
小學是學生接觸語文這一學科的起始階段,作為起始階段,它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字詞的積累量,而生字生詞的記憶與學習向來都是小學生比較頭痛的內容。如果教師使用更有趣的方式教學生識字,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本文將細致分析阻礙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并著重探究趣味識字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及其具體教學手段。
識字是小學語文的基礎教學內容。這項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教師能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將課堂上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就會很大程度上促進小學語文課堂質量的提升。我國教育改革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應當緊跟新課標的要求,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將趣味識字教學方法廣泛應用于語文課堂中。
一、阻礙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分析
識字教學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漢語字詞,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減少一些障礙,這也是所有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就目前的教學情況而言,小學識字教學在課堂上的具體實施受到了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語文課堂經常游離于現實生活之外,很難體現語文學科的實用性,同時極大影響了學生識字效率的提升。此外,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還存在著教學目標不夠明確的問題,同時,教學方式陳舊,難以激發(fā)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以上這些都對現階段識字教學非常不利。
二、趣味識字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趣味識字的教學方式最大的作用在于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大多直接灌輸,這種教學方式早已被證明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趣味識字教學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對識字的興趣,使他們更全面地理解教學內容,加深對文字的識記,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水平。
三、趣味識字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的實踐
1. 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主要目標設計教學
所有教學設計都需要有一個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設計與識字相關的課堂教學時,除了課標與教材上要求的目標,還需要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將其作為主要的目標去設計教學,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所帶來的一些弊端。
例如,在教學《對韻歌》的時候,除了讓學生靈活掌握和運用其中的一些字詞,教師還應該將“了解一個漢字多種含義之間的基本關系”設置為教學目標,為學生之后理解和學習古詩文中的對仗規(guī)則做一定的鋪墊,同時也讓學生領略到漢語文化的精妙,激發(fā)他們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設計一些學生參與度較高的課堂活動,創(chuàng)設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
當今的教育體系強調課堂活動的組織,教師要科學合理地設計一些課堂活動作為識字教學的重要輔助。這些有趣的小活動往往能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更好地去辨析和記憶那些比較復雜的生字。
例如,在教學《日月水火》識字專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個關于自然的小活動,在課前準備一些印有圖案、文字的小卡片,活動開始時將這些卡片打亂后隨時發(fā)放到不同的學習小組成員手中。學生需要將卡片上的圖案與文字匹配,再由這兩位匹配成功的同學在田字格中規(guī)范地完成這個文字的書寫,完成得又快又好的那兩位同學就是這個小活動最終的勝利者。
3. 多采取鼓勵教學的方式
小學生處于最渴望得到肯定與贊揚的年齡,這個階段對他們自信心的樹立相當重要。因此,教師應當采取以鼓勵為主的教學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同時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識字教學中。
例如,在教授學生漢語拼音時,教材在聲母“d”的例字中有一個“地”,這個字在這里的拼音是“de”,而不是“土地”的“地”,教師可以將此作為契機,教學生去辨識“的地得”三個字之間的關系。對小學生來說,這個問題是有難度的,這時教師要一步一步地引導,在學生掌握其中一點的時候及時表揚,這對學生信心的樹立非常有利,也能讓他們更好地掌握這幾個字之間用法的異同。
識字是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因為趣味教學符合提升學生識字效率的需要,所以應當在課堂上大力推廣。教師應從教學設計、課堂活動、教學方法三個層面出發(fā),使用趣味識字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識讀漢字,為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