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紅
摘 要:在高中美術課堂中,美術鑒賞教學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有效的美術鑒賞教學,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素養(yǎng)、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塑造學生完美品格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引領下,教師不僅僅要重視美術鑒賞教學,還要改變傳統(tǒng)鑒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不斷提升美術鑒賞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7-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7.078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美術作為提升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重要學科,已經成為高中階段最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美術鑒賞教學作為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但是在以往的美術鑒賞教學中,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限制,不僅沒有涉及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也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美術鑒賞教學價值。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不斷優(yōu)化美術鑒賞教學,全面提升美術鑒賞教學質量,已經成為一線美術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美術鑒賞教學與核心素養(yǎng)
美術鑒賞教學是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美術鑒賞教學就是通過所積累的生活經驗、文化知識、直觀的視覺感知等,對美術作品進行體驗、感受,或是在此基礎上對美術作品展開進一步的聯(lián)想、分析和判斷,進而對美術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理念等進行深刻的感知和理解。同時,在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自身也獲得了一定的審美享受。通過有效的美術鑒賞,進一步拓寬了人們對美術的欣賞、感知范圍,逐漸超越了視覺感知,并將其上升至思想聯(lián)想、情感共鳴的角度,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1]。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加強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美術教師開展教學的重點。具體來說,美術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即:圖像識別、美術表現(xiàn)、創(chuàng)新思維、審美情緒、文化理解。(1)圖像識別:主要是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對圖像識別、理解能力進行培養(yǎng),要求教師在鑒賞教學中,不僅僅要注重文本中的讀圖能力,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橫向的延伸和拓展,使得圖像的載體更加豐富,不斷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2)美術表現(xiàn):主要是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美術知識、獲得的美術經驗等,進行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確保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美術作品,可以實現(xiàn)信息的互動、情感的傳遞。(3)審美情感:主要是在美術學習中,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并與作者之間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對美術作品產生獨特的情感。(4)創(chuàng)新思維:主要是指在美術鑒賞學習中,學生可以自覺地學習到“變式”的思想,將靜態(tài)的圖像進行轉化,使其成為動態(tài)化的圖像,并賦予其不同的藝術內涵,引導學生在多角度的思考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5)文化認知:主要是指在美術鑒賞教學中,通過學生對作品的學習,并對作品所反映的背景進行分析,進而在此基礎上對作品背后所反映的文化風格進行精準地把握[2]。
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現(xiàn)狀分析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上來說,由于美術鑒賞并未作為一門考試學科,致使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常常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并且將美術教學內容局限在美術基礎知識教學中;另一方面,教師在開展美術鑒賞教學的時候,由于教學理念落后,所使用的教學手段也比較落后,并且在具體的教學中沒有顧忌學生自身的感受,以至于美術課堂上出現(xiàn)了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的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絲毫體會不到美術的價值和魅力,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美術學習效果。
其次,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高中階段作為美術知識學習的重要階段,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學生人文感知的培養(yǎng),并借助多元化的鑒賞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感知,進而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時候,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并未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開展教學,忽視了學生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的差異性,致使部分學生在學習中,難以體會到美術的興趣,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最后,美術教學實踐有待加強。在當前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過分地依賴書本知識,并未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部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美術鑒賞教學的時候,也僅僅采取了口頭講解的方式,并未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嚴重制約了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3]。
三、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途徑分析
(一)加強美術基礎知識教學
當前的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學生在美術鑒賞學習時,只有具備深厚的美術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進行美術作品鑒賞。一旦學生缺乏美術基礎知識,在進行美術作品欣賞時,就會覺得美術作品晦澀難懂、難以理解,根本無法對美術作品進行全面、深刻的鑒賞。因此,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教學,引導學生形成深厚的美術知識,并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充分感知到美術的魅力,進而逐漸提升自身的美術鑒賞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在引導學生對中國畫進行欣賞時,就在鑒賞之前將與中國畫相關的美術知識講解清楚,使得學生對中國畫形成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作品的鑒賞學習中[4]。
(二)適當補充文化知識并展開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在美術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美術鑒賞的時候,必須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就美術作品來說,不僅僅是一門藝術創(chuàng)作,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內心感受、思想情感等,其背后蘊含著豐厚的文化知識。因此,教師在開展美術鑒賞教學的時候,不能流于形式,必須要引導學生展開有效的討論,分析美術作品背后的含義,進而將美術作品中的核心內涵把握住。具體來說,教師在開展美術鑒賞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結合美術作品,將作者的生平事跡、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文化背景、人文背景等知識進行適當的補充,進而引導學生結合美術作品背后蘊藏的文化素養(yǎng)對作品開展鑒賞,并揣摩作者在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時所蘊含的精神等,進而對整個美術作品進行更加全面、深刻的鑒賞。另一方面,在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時候,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對作品內涵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通過集體的力量,共同挖掘出美術作品中的內涵。同時,在這一討論的過程中,也提升了學生的美術知識和美術素養(yǎng),促使學生在討論中,增強了對美術作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