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旭 秦啟超 趙金山
摘 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我們出行已經離不開公共交通工具,車輛是屬于交通工具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車輛在眾多的法律法規(guī)當中都有體現,例如說《道路安全法》、《刑法》,但是,在我們現行法律當中還存在于一個極大的隱患,比如說,酒后駕駛,早在《刑法修正案(八)》當中,已經將其正式的納入到了刑法的懲罰范圍之內,而吸毒駕駛依舊成為我們現在司法實踐當中的一大難題。以下針對相關的內容進行闡述。
關鍵詞:毒駕;刑法;立法問題
根據2018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吸毒人數占全國總人口的0.81%首次出現下降,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在冊登記240.4萬名吸毒人員,而中國實際存在的吸毒的人數更多,估計超過1000萬,這樣龐大吸毒群體中, 這其中當然也存在著許多人駕駛機動車,這為毒駕埋下隱患,盡管刑法要保持謙抑性,但毒駕行為所存在的社會危害性需要用刑法加以嚴厲的規(guī)制。
一、國外關于毒駕的規(guī)定
世界范圍內許多國家很早就通過立法對毒駕行為出臺了相關規(guī)定,根據毒駕的社會危害性,不同國家對毒駕做出了不同的處罰規(guī)定。美國法律將“吸毒后駕駛”規(guī)定在了“醉駕”的情形中,只要駕駛人存在“毒駕”的行為,不管其是否造成了危害后果都要先行羈押,隨后交由刑事法庭來處理,進而給予嚴厲的法律制裁;德國“刑法”在有關危害道路交通安全與鐵路、水道安全以及空中交通安全的罪名中對毒駕做出了規(guī)定。這些罪名雖然在處罰上有些不同,但相同點是,只要行為人有毒駕的行為,就會受到刑法的嚴厲處罰,這是屬于典型的行為犯;在法國,毒駕是以非故意傷害人之身體罪或者是非故意傷害生命罪來論處的,如果行為人毒駕被發(fā)現,就會被立即判以罰款與監(jiān)禁,也是不考慮危害后果的有無。通過以上三個國家關于毒駕的法律規(guī)定,可以找到一個共同點:毒駕都是被列為行為犯加以規(guī)制。這為我國將毒駕以結果犯規(guī)制轉變?yōu)楦鼑乐氐男袨榉敢?guī)制指明了方向。
二、“毒駕”入刑的立法現狀
我國對毒駕行為有比較多的規(guī)定,但都比較寬泛,且處罰標準不一,彼此之間缺乏相互聯系,具體來講,我國對于毒駕的法律規(guī)定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處罰程度較輕的《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其中,《治安管理處罰法》七十二條作出規(guī)定,如果行為人吸食或者注射毒品,就會被處以兩千元罰款和十至十五日拘留,情節(jié)較輕的也要處五百元罰款或五日拘留?!兜缆方煌ò踩ā返诙l第二款規(guī)定了服用國家禁止服用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的,不允許駕駛機動車。根據《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吸食和注射毒品的行為人三年內不得申領駕駛證,此外,對于吸食、注射毒品駕駛機動車被發(fā)現的,還會吊銷機動車駕駛證。從以上規(guī)定不難看出,此類規(guī)定都只是對毒駕者申請駕駛證進行限制,或者只是處以輕微的罰款,嚴重的也只是處以半個月的拘留,難以形成與毒駕的危害性相適應的處罰,并且處罰標準也并不一致;第二類是《刑法》以及相應的司法解釋。我國《刑法》對毒駕的規(guī)制體現在兩個地方。第一個地方是將毒駕行為以交通肇事罪論處。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guī)定,吸毒后駕駛機動車造成相應的嚴重后果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第二個地方是將毒駕行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論處。交通肇事罪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都是屬于結果犯,目前《刑法》中尚無將毒駕作為行為犯處罰的規(guī)定,因此無法凸顯出毒駕的社會危害性。
三、從犯罪構成分析“毒駕”入刑合理性
(一)入刑合理性
首先,從主觀方面來說,我們知道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過失犯罪,而我們認為毒駕行為人的主觀上應是故意,且至少是間接故意?!兜缆方煌ò踩ā分忻鞔_規(guī)定了禁止在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麻醉藥品以后駕駛機動車輛,我們從中也能印證毒駕行為人的心理態(tài)度至少是間接故意。一般來說,毒駕行為人對吸毒的不良作用是有認識的,行為人明知道吸毒后的毒副作用仍然在吸毒后駕駛車輛或者在駕駛車輛的過程中吸食毒品的足以說明其至少是持放任的心理態(tài)度。行為人毒駕明知可能會造成危害結果的發(fā)生仍然放任不管也足以見其主觀心理態(tài)度至少為間接故意。
其次,從犯罪的客觀方面來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以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以外的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這里的“其他危險方法”描述屬于兜底條款,就是窮盡了同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危險性相當的、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為。如果要對毒駕這種危險駕駛行為進行處罰的話,只能將其歸入“其他危險方法”中的一種。由于使用了這樣的兜底性條款,在審理具體案件時,法官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增加了同案不同判的情況發(fā)生的可能性。而且法律對實施了毒駕行為且造成嚴重后果的犯罪人進行嚴懲,但是毒駕與其他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相比,主觀惡性顯然小了很多。因此,僅用嚴重的危害后果,就將主觀惡性不同的犯罪行為人,處以相同的刑罰,這是不合理的。
綜上,毒駕行為主觀上至少屬于間接故意,而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其主觀上為過失,所以毒駕行為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主觀構成要件;從客觀方面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來處罰毒駕行為時,仍存在著不確定性,主要依賴于法官的的判斷而并不具有針對性。所以,毒駕行為本身不應該按照上述“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來直接進行定罪量刑。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都是結果犯,而我們認為毒駕行為可能造成公眾個體的財產或生命、健康權利傷害或者公共安全設施和社會經濟重大損失的風險,而且這種危害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因此僅采用結果犯理論對其進行刑事處罰,并不能有效預防這種危害社會行為的發(fā)生,進而造成對“毒駕”這種行為的放縱,以危險駕駛罪對毒駕行為進行規(guī)制更為合理。
(二)毒駕與危險駕駛罪
危險駕駛罪作為一種行為犯,不論是否發(fā)生了嚴重后果即構成犯罪,其客觀方面表現為醉酒駕駛機動車等行為,這種行為侵犯的客體是公路交通運輸安全及行人人身、車輛及其他公共設施的安全,因為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人已經部分或全部喪失駕駛能力,對行為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在駕駛前是明知的,即對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持放任的心理態(tài)度,所以是故意犯罪。
吸毒者明知吸毒會損害其身體機能,卻繼續(xù)進行駕駛行為,這表明其主觀惡性大,是出于故意的心態(tài)。行為人吸食毒品后,往往產生幻覺或被麻醉,導致其辨認能力與控制能力減弱甚至喪失,這種狀態(tài)與醉酒狀態(tài)相似,吸毒駕駛行為對不特定多人的人身、財產安全具有極大的潛在的社會危害性,不應當列入結果犯的范疇。綜上,“毒駕”與“酒駕”在犯罪構成要件上具有極大的相似性。
刑法不僅懲處法益已經遭到侵害的結果犯,也規(guī)制行為犯,當危險行為未造成實際的損害結果,但使法益面臨威脅,足以使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財產陷入危險時,就可以將其犯罪化。吸毒駕駛與酒后駕駛行為顯然都屬于這種情況,而酒駕已經在2011年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中納入作為行為犯的危險駕駛罪中,毒駕行為也應將其作為行為犯進行規(guī)制。由于時代的演遷,對法益的認識往往會有很大的變化,在過去,沒有必要通過刑法來保護某些利益。隨著人們對保護要求的提高,需要進行相應的新的刑事立法,比如以往我們沒有意識到環(huán)境資源保護的重要性,但是現在環(huán)境資源是刑法保護的重要法益。我們之前輕視了“毒駕”帶來的社會危害,在交通事故發(fā)生前檢測到駕駛員在吸毒后駕駛車輛,僅以治安管理法處罰,發(fā)生交通事故后才追究其交通肇事罪,事實證明這不足以遏制毒駕行為繼續(xù)蔓延,滿足了刑法第二性的原則,將法益保護前移,把“毒駕”歸于行為犯,對“毒駕”導致的不能安全駕駛的行為進行更加全面的打擊。
刑法對毒駕的規(guī)定并不完善而且缺乏系統(tǒng)性,存在著不足,所以在刑法中對毒駕的規(guī)定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為此,課題小組建議,參考“危險駕駛罪”的量刑標準,提高毒駕刑事責任的最低法定刑,再結合吸毒量的多少作為量刑輕重的依據,并結合當事人意志及其它情節(jié),將毒駕的刑事責任進一步細化。
四、毒駕刑事立法的完善建議。
(一)首先將毒駕納入危險駕駛罪之中
我國現行刑法對毒駕涉及在交通肇事罪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兩罪名的成立都需要以一定的結果作為構成要件,顯然與毒駕潛在的社會危害性不一致,雖然《刑法修正案(九)》已經在危險駕駛罪中增加對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guī)定運輸危險化學品的行為規(guī)定,但還是沒有將毒駕納入危險駕駛罪,毒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與醉駕行為行為侵犯了同樣犯罪客體,都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危險駕駛行為,把毒駕納入危險駕駛罪符合毒駕的特征。
(二)提高毒駕刑事責任的最低法定刑
毒駕行為的刑事責任的大小應當與其所犯罪行的嚴重程度相適應,即使毒駕行為被納入危險駕駛罪,但毒駕的主刑只有一種拘役,顯然與毒駕的嚴重程度不適應,對此應加入有期徒刑這一主刑種,從而形成完善了懲罰體制、也能相對增加了懲罰力度。
(三)如果我們只是設置比較單一的主刑與附加刑很難表現刑罰的靈活性,應當結合吸毒量的多少作為量刑輕重的依據,并結合當事人意志及其它情節(jié),將毒駕的刑事責任進一步細化才能更好體現罪責刑相適應,如果行為人的毒駕也行也符合交通肇事罪或者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構成要件的,這時成立吸收犯,應根據毒駕行為的具體情況來對行為人判處交通肇事罪或者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當然對毒駕的規(guī)制不僅僅要從立法上進行規(guī)制,執(zhí)法與司法中對毒駕的預防與控制也發(fā)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
(1)執(zhí)法方面:基本上主要集中于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對毒駕檢測的技術性問題,如檢測技術范圍與檢測成本、了解尿液檢測和唾液檢測的不足、改善準確性較強的血液檢查卻因操作難度大很難實施的問題,因此應該推進先進檢測技術的研發(fā),積極創(chuàng)新快速檢驗技術,現階段應該大力推進先進檢驗技術的發(fā)展,讓更多新型快速檢驗技術能夠在全國得到推廣。
(2)司法方面:司法實踐中大量適用緩刑或者僅判處1個月、2個月拘役,導致醉駕行為人違法成本過低,法律威懾力明顯不足。法官應對毒駕現有的法律法規(guī)作合理的解釋,做出與毒駕行為相符合的刑罰,有效的實現立法目的。
從刑法上對毒駕行為進行有效的規(guī)制已經成為一個趨勢,我國吸毒人群龐大,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機動車也越來越普及,致使毒駕行為越來越多,毒駕行為離我們并不遙遠,而毒駕行為潛在危害性巨大,對公共交通安全產生產生巨大的威脅,在司法實踐中,毒駕行為通常以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來定罪處罰,但是我們從犯罪構成來看,以上述兩罪來進行規(guī)制存在一些不足,并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則,本文也分析了我國現行刑法對毒駕行為并沒有納入刑法中的危險駕駛罪,這也說明刑法中對毒駕行為的處罰還不夠完善,而與國外對毒駕行為的立法相比較,本文認為把毒駕行為納入危險駕駛罪能更好的符合毒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
參考文獻
[1] 何躍軍,周婕.法官如何解釋法律:基于三年醉駕入刑實踐的反思[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5,28(02):106-112.
[2] 高銘暄.刑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8:338-339.
[3] 張明楷.新刑法與法益侵害說[J].法學研究,2000(01):19-32.
作者簡介:康旭(1998- ),男,山東濟南人;秦啟超(1999- ),男,山東蘭陵人;趙金山(1999- ),男,山東濟寧人;莊凱翔(1998-),男,山東臨沂人;徐嘉浩(1998- ),男,山東濰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