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萍
摘 要:博物館作為一個公共場所,其以特有的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沉淀的歷史質感,在聽覺、視覺方面給人們帶來極致的享受,成為社會的第二課堂。對剛剛與藝術接觸的學前幼兒們來說,博物館以其展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特有優(yōu)勢,讓學前幼兒對展品的色彩、形狀有更加直觀的學習,在學前美術教學中占據有利地位。教師或者引導員諄諄引導,通過對展覽物的介紹和講解,可以達到使幼兒們感受世界、感受歷史的目的。文章就學前美術教學與博物館教育相融合進行探析。
關鍵詞:博物館教育;學前美術教學;園館融合;策略
1 博物館教育的優(yōu)勢
博物館中陳列著歷史悠久、收藏價值高的展品,且館中積極引入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對其進行展示。通過聲光電特技等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以展品具現(xiàn)化的形式將參觀者帶入展品所包含的情景中,給參觀者帶來極大的震撼。利用現(xiàn)代技術進行情景帶入,能讓幼兒們與古人文化產生更加生動的互動,給參觀者帶來新的視覺體驗。博物館本身具備的新奇、趣味、教學等特性與幼兒渴望新知識、趣味學習的調性相符。博物館教育以其特有的優(yōu)勢給學前美術教學帶來諸多便利。
博物館的數字化程度越高,博物館教育的趣味性就越強。博物館教育以多元化形式展示在人們面前,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幼兒們的注意力,達到教學目的。并且博物館可以將家長口中講述的文化瑰寶具體化,使其不再只存在于傳說中,讓幼兒們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更加具體的認知。同時博物館教學可借助高新技術將展品以立體形式展現(xiàn)出來,能夠讓幼兒們與古人文化進行具體、直接的對話,更加便于幼兒們理解藝術。
2 博物館教育對學前美術教學的幫助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十三定終身”,可見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博物館陳列的物品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藝術價值,許多展品在當年乃至現(xiàn)在都是最為杰出的藝術杰作。通過教師和博物館講解員對展品來歷進行介紹,以及對展品的作者、工藝等進行介紹,可以完成對幼兒初步的美學熏陶教育,使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作美,這對幼兒學前美術教學的開展大有裨益。因此,為了提高學前教育的水平,教育部提出了學前美術教學與博物館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2.1 具體化展開學前美術教育
在博物館進行學前美術教育,可以讓幼兒們直接與博物館中的名畫、歷史人物、有歷史價值的手工藝品等接觸,不局限于存在網絡或者父母老師的言語中。這是幼兒教育近幾年提及的重點—為幼兒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教學。沒有什么比將孩子帶到歷史文物和藝術品面前進行感受更加真實的情境了。在博物館進行學前美術教育時,學前教育老師與博物館工作人員可提前溝通,將要學習的展品1∶1仿制出來。以彩色釉陶印花盤為例,幼兒們通過近距離觀看、觸摸對展品有更加清晰的認識。然后通過視頻或者PPT對展品進行更加詳細的學習,最后給幼兒們符合展品所在年代的顏色讓幼兒們自己制作彩色釉陶印花盤,檢驗學習成果。在自行創(chuàng)作過程中,幼兒們通過色彩搭配、繪畫等對美術有自己的解讀,培養(yǎng)了幼兒們的創(chuàng)作力和創(chuàng)新力。
2.2 多元化展開學前美術教育
博物館的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展品所展現(xiàn)的形式更加立體、飽滿,可以實現(xiàn)幼兒們與展品進行直接、生動的互動,這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如在紅色革命紀念館中,利用電子屏幕詳細記錄革命故事,利用多媒體技術、聲光電等特技將紅色故事再現(xiàn),用渾厚沉穩(wěn)的聲音講解那段艱難困苦的光輝歲月,中間不斷穿插著革命陣地中戰(zhàn)士們沉重的對話。幼兒們雖小,也能因博物館所營造的氛圍而對那段歲月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增強了其民族榮譽感,同時讓他們對紅色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這是博物館教學盡善盡美的展現(xiàn)。而學前教育因為資金、場地等原因,不能全部做到高度數字化,需要融合博物館教育。博物館是面向大眾群體的,整體設施建設完善,能夠更加完善地進行學前美術教學。
2.3 熟悉化展開學前美術教育
因為博物館的高度數字化,幼兒們在進行學前美術教育的過程中,也在使用高新的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設備的使用方法在學前教育過程中進行,使其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同時,博物館中的文化熏陶無疑為語文的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幫助,語文教師蒼白的語言、名家詩詞與歷史朝代變遷的故事與博物館中展品的具現(xiàn)化展示是不可比的。博物館所帶來的歷史質感,使幼兒們能更加深刻地了解詩詞中的感情。博物館教學不僅方便學前美術教學的進程學習,也方便之后課程的學習。且在使用博物館中的高新科學設備時,也是開闊眼界的時候,可讓幼兒們及時與社會的高新技術接軌,久而久之產生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從小培養(yǎng)根正苗紅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3 博物館教育與學前教育的融合策略
3.1 雙方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在博物館與學前美術教育融合過程中,學前教育機構處于弱勢,需要積極主動地與當地博物館溝通交流。
第一,雙方達成合作后,幼兒們在博物館學習過程中,博物館需要派遣為低齡段幼兒們進行講解的工作人員,或者幼兒們的教師提前對博物館陳列展品進行了解和學習,也可以在工作人員講解時,幼兒教師們充當“翻譯”。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出現(xiàn)博大精深但幼兒們不知所云的情況,從而挫傷幼兒們對美術的學習熱情。并且因為幼兒們的年齡較小,自控能力較低,但是博物館是面向大眾的機構,參觀人員需要保持安靜。因此,幼兒們在博物館的學習時間要控制在20分鐘左右,可以多次學習,解決學習進程問題。
第二,因博物館是面向大眾的公共場所,幼兒們沒有自保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幼兒們多且活潑好動,幼兒們的安全問題需要時刻注意。學前教育機構和博物館雙方需要在學習之前,詳細制訂幼兒們參觀路線,博物館需要做好安保工作。因人數限制不容易配備多名講解員,所以學前教育機構需要在幼兒們進行博物館學習時,一支隊伍配備多名老師負責幼兒們的安全??傊谟變簜冞M行博物館參觀時,既要防止幼兒對博物館展出文物造成損毀破壞,也要保障幼兒們在博物館參觀時的安全。
3.2 增加博物館親子學習
除了學前教育機構定期舉辦由園方帶領和組織的幼兒參觀博物館活動外,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使家長們參與進來。家長的陪伴在教育過程中比教育本身更加重要,所以學前教育機構需要定期策劃并且舉辦親子學習活動,家長與幼兒們一起在博物館進行學習,使家長同幼兒們一起成長。同時,能使家長近距離感受幼兒對美的感受和對知識的渴求,通過類似這樣的活動,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需求。因為博物館特有的環(huán)境氛圍,家長的感觸比幼兒們的感觸更加深刻。在幼兒們學習的過程中,家長也受到一定的文化熏陶,達到了幼兒們與家長共同進步的目標。家長與幼兒們有了共同話題,增加了家庭歸屬感。此外,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增加親子陪伴時間,令家長感受到陪伴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在之后的日子里自發(fā)地帶領孩子一起參加科普或者趣味性的參觀展覽等活動。
3.3 博物館教育走進學前教育機構
在博物館教育與學前美術教育融合的過程中,學前教育機構處于弱勢,學前教育機構應該主動同博物館人員進行接洽協(xié)商,達成一致合作,積極將博物館文化引進學前教育中。如請當地博物館中的講解人員到學前教育機構中為幼兒們講解知識,然后再到博物館中參觀?;蛘唛_設博物館趣味課堂,幼兒們在周末由家長帶領參觀博物館,在趣味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參觀成果。有條件的地區(qū)還可以在當地開設兒童博物館??傊?,在財力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幼兒們的戶外學習需求。
4 總結語
學前教育應順應時代潮流與博物館教育相結合。為博物館教育不僅具有受眾范圍廣,方便家長與幼兒一起學習,一起收獲新知,無形中在家庭討論中增設了話題,增加了家庭歸屬感的優(yōu)勢,而且展品歷史悠久,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可開闊幼兒視野,并將家長、老師口中的傳說具體化,使幼兒們對文化有一定的認知。利用博物館中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將幼兒們的奇思妙想展現(xiàn)出來,可增強幼兒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參考文獻
[1]王佳玲.當代博物館教育與學前美術教學融合策略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9):162-163.
[2]陸玉珠.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整合與利用問題研究[J].文物鑒定和鑒賞.2019(1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