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遠
呼吸窘迫綜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一種肺部疾病,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一直致力于NRDS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的研究[1-3]。X線和超聲是臨床診斷肺部病變的重要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討肺超聲評分在新生兒NRDS肺部病變診斷及隨訪中的可行性及臨床價值。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疑診為NRDS新生兒120例,男62例,女58例,胎齡34~40周,平均(37.03±2.72)周;出生時間0.5 h~4 d,平均(1.79±0.23)d。均因不明原因呼吸困難疑診為NRDS,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紺、鼻翼翕動、呼吸頻率>60次/min,均排除先天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患兒監(jiān)護人均知情同意。
1.影像學檢查:120例新生兒均行肺部超聲和胸部X線檢查。①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患兒無需經(jīng)過機械通氣且生命體征平穩(wěn)達到24 h)對患兒進行肺超聲檢查。超聲檢查使用GE Logiq E便攜式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9L-RS探頭,頻率9 MHz?;純喝⊙雠P位或側臥位,以胸骨旁線、腋前線、腋后線、后正中線、雙乳頭連線為邊界,將雙側肺分為前上、前下、腋上、腋下、后上、后下共12個區(qū)域,對12個區(qū)域進行常規(guī)超聲掃描,獲取圖像后,由2名專業(yè)超聲醫(yī)師閱片作出診斷。②X線檢查使用Philips Practix160床邊X線檢查儀,管電流、管電壓分別為1.4 mAs、50 kV。患兒取仰臥位,獲取胸部X線圖像后,由2名X線診斷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獨立閱片做出診斷。
2.肺超聲評分標準:根據(jù)經(jīng)胸肺分級標準和新生兒肺部超聲圖像特征,對新生兒肺部病變進行評分。參考文獻[4]分別對肺12個區(qū)域的超聲表現(xiàn)進行評分,單個區(qū)域正常計4分;輕度異常(僅在呼氣相橫隔上方可見散在放射狀排列的未融合B線)計3分;中度異常(吸氣相橫隔上方可見放射狀排列的未融合B線,呼氣相橫隔上方可見大量融合B線)計2分;重度異常(吸氣相、呼氣相均可見大量的融合B線)計1分,總分為48分,得分越高,表示肺部病變越輕微。
3.治療方法:對NRDS新生兒實施機械通氣治療和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①機械通氣治療:給予患兒鼻塞,經(jīng)雙側鼻孔連接BiPAP呼吸機進行持續(xù)正壓通氣治療,呼氣末正壓4~9 cm H2O(1 cm H2O=0.098 kPa),氧流量6~10 L/min,氧濃度20%~60%,采集患兒橈動脈血進行血氣分析,根據(jù)血氣分析結果調整呼吸機參數(shù)。②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將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劑(華潤雙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70 m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2128;批號:1712994),每支加水2 ml,然后用手復溫至室溫,輕輕振蕩值均勻混懸液,經(jīng)氣管導管將肺表面活性物質注入患兒肺內,一次注入100 mg/kg,注射完畢后對氣囊加壓60 s,給藥后6 h內禁止對患兒進行吸痰。
以臨床綜合診斷結果為標準,計算并比較超聲、X線在NRDS診斷中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率,并分析超聲、X線診斷結果與臨床綜合診斷結果間的一致性。比較治療前后NRDS新生兒肺超聲評分變化。
應用SPSS1 9.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一致性分析行Kap pa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 果
120例呼吸困難新生兒中,90例經(jīng)臨床綜合診斷證實為NRDS,余30例為暫時性呼吸增快癥。超聲、X線檢查結果具體見表1和圖1,2。
以臨床綜合診斷結果為標準,超聲診斷NRDS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率分別為95.56%、96.67%、95.83%,X線診斷NRDS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率分別為86.67%、80.00%、85.00%,兩種檢查方法診斷效能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表1 超聲、X線檢查診斷結果分析 例
X線診斷NRDS與臨床綜合診斷的一致性為中等(Kappa=0.607),而超聲診斷NRDS與臨床綜合診斷的一致性為良好(Ka ppa=0.789)。
NRDS新生兒治療前肺超聲評分為(19.62±5.11)分,低于暫時性呼吸增快癥新生兒(40.35±6.8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NRDS新生兒治療后肺超聲評分為(38.57±7.04)分,較治療前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圖1 暫時性呼吸增快癥新生兒超聲圖像,超聲評分36分
圖2 NRDS患兒治療前后超聲和X線圖像
討 論
NRDS主要是由于新生兒肺部表面缺乏足夠的活性物質導致肺泡塌陷、肺泡內殘留氣體量急劇減少而引發(fā)的呼吸功能障礙,多發(fā)生于早產兒、低出生體質量兒,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癥狀,主要為面部紫紺。若在發(fā)病后未能及時治療,則可能引發(fā)呼吸衰竭致其死亡。因此,臨床上需充分重視新生兒NRDS,予盡早診斷和及時治療[5-8]。影像學檢查是新生兒NRDS的常用診斷手段,包括胸部X線、肺部超聲檢查等,其中胸部X線是肺部病變最基礎的診斷方法,具有操作簡便、檢查成本低的優(yōu)點,但其易受胸廓內臟器重疊的影響,圖像清晰度不足,對肺部微小病灶的顯示不清,極易漏誤診[9-12]。超聲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影像學檢查方法,檢查方便、無創(chuàng)、圖像清晰度較高。隨著近年來超聲設備的不斷更新和超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超聲在肺部病變診斷中也逐漸得到應用。正常新生兒的肺部聲像圖中可見光滑的胸膜線、平行等距分布高回聲線;當肺部發(fā)生病理改變時,因其肺泡、肺間質的含水量增多,導致胸膜線異常,高回聲線呈放射狀分布,存在束帶樣偽影,偽影隨著肺內含水量增多而逐漸增多,可對肺實質病變予以反映。肺超聲評分系統(tǒng)的引入可實現(xiàn)對肺部病變的量化診斷,不但圖像清晰度更高,還可避免在診斷時忽視肺部微小病灶,彌補X線檢查的局限性,此外,超聲還具有動態(tài)觀察的優(yōu)勢,無X線輻射,可避免復診時對同病房其他新生兒產生X線輻射損害[13-14]。
本研究以臨床綜合診斷結果為標準,超聲診斷NRDS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率分別為95.56%、96.67%、95.83%,均高于X線(86.67%、80.00%、85.0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超聲與臨床診斷的一致性良好(Kap pa=0.789)。NRDS新生兒治療前的肺超聲評分均低于暫時性呼吸增快癥新生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NRDS新生兒治療后的肺超聲評分較治療前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超聲對新生兒NRDS的診斷價值優(yōu)于X線。應用肺超聲評分還可對患兒肺部病變及治療效果予以判斷和評估。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NRDS新生兒治療前的肺超聲評分均低于暫時性呼吸增快癥新生兒,提示診斷新生兒NRDS時,還應注意NRDS與暫時性呼吸增快癥相鑒別,這兩種疾病的超聲圖像中均存在胸膜線異常、高回聲線消失情況,但NRDS多表現(xiàn)為支氣管充氣征,暫時性呼吸增快癥多表現(xiàn)為雙側白肺,可根據(jù)患兒肺部不同掃描區(qū)域內的病變超聲評分進行量化鑒別[15-16]。
綜上所述,應用肺超聲可敏感、準確地檢出新生兒的NRDS病變,肺超聲評分可反映新生兒肺部病變及預后情況,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