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實際出發(fā)明確了高中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的必要性,以高三語文作文教學為例,舉隅了新課標下高中作文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策略,即把握教材課文并挖掘辯證思維觀點,通過概念闡述來強化辯證思維,利用成語典故,提升辯證思維。
關鍵詞:辯證思維;高中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
自新課標實施后,高中作文教學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有了巨大改變,作文教學目標不再局限于積累語言詞匯和訓練寫作技巧,而是更加關注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并將此作為提高學生作文綜合水平和寫作興趣的突破點,讓學生能夠喜歡上寫作,避免作文內容千篇一律的問題,提高作文的創(chuàng)新性。這就給高中作文教學對學生辯證思維的培養(yǎng)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學生具備思維辯證意識和辯證能力,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寫作內容單一、觀念單薄、情感不夠深入等問題,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由此可見,研究新課標下高中作文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辯證思維培養(yǎng)問題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一、高中作文辯證思維培養(yǎng)的必要性
現(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高中生創(chuàng)新思維中的辯證思維意識以及能力尚未滿足學習需求,特別是教育改革相對落后的農村高中生,因為從小接受的思維訓練不足,加之生活閱歷淺顯,所以在作文寫作過程中,存在著分析問題過于片面、孤立和靜止問題,影響了作文寫作質量[1]。雖然高中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涉及到一些辯證思維內容,不過學生普遍難以將思政課程中的所學通入到作文寫作中,需要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科學指導,才能夠實現(xiàn)學生辯證思維的順利遷移,所以,推進高中作文教學學生辯證思維的培養(yǎng)非常必要。
此外,縱觀近年來的高考作文,命題式的作文越來越少,給出一段閱讀材料或者小故事的開放性作文越來越多,一旦學生缺乏辯證思維很容易在寫作中出現(xiàn)偏題、跑題情況,直接影響學生高考整體成績。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在作文教學中做好對學生辯證思維的強化訓練,將此作為學生高考的一份保障,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可知,在新課標的實施下,培養(yǎng)學生作文辯證思維及時教育改革的客觀需要,也是順應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必然趨勢,需要引起廣大高中語文教師的重視,積極參與到這項課題的研究和實踐積累中。
二、高中作文辯證思維培養(yǎng)的策略
(一)把握教材課文,挖掘辯證思維觀點
語文教材是高中語文教師開展作文教學的主要依據(jù),對學生辯證思維培養(yǎng)起著重要作用,新課程改革后的高三語文教材中,設置了豐富的辯證思維內容,教師能否在課文里挖掘出這些辯證思維內容,直接關系著教材應用價值的發(fā)揮[2]。因此,高三語文教師要把握教材課文,結合對課文的深入解讀,明確其中的辯證思維觀點,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課文閱讀、文本人物性格分析、本文故事情節(jié)討論等途徑,引出課文中的辯證思維,讓學生加以體會,將閱讀學習與寫作訓練結合到一起,對某一問題運用課文中的辯證思維進行分析,并把分析過程和寫出來,從而實現(xiàn)閱讀辯證思維到寫作辯證思維的融會貫通。
例如,高三語文必修五(人教版)《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篇課文,就具有鮮明的辯證思維觀念,需要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辯證看待“套子”的意義,才能夠掌握課文主旨思想,理解作者諷刺幽默的寫作技巧,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教師在學生閱讀中提出了三個問題:①別里科夫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哪些將自己包裹嚴實的“套子”?②別里科夫在思想上有沒有約束禁錮自己言行的“套子”?③你如何理解別里科夫死了,大家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可是小城不久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個結尾?④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有“套子嗎”,套子”只有不好的一面嗎?層層遞進、逐漸深入的問題讓學生片面性思維逐漸向著辯證性思維發(fā)展,在寫出這些問題的答案過程中,學生開始逆向思維,辯證的看待,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法律,法律就是套在我們身上的套子,既可以約束我們的行為,規(guī)范我們的生活,也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有序、更有安全感,學生的寫作中充分體現(xiàn)出了辯證思維的發(fā)展。
(二)通過概念闡述,強化辯證思維
高三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各種各樣的概念,包括感恩、奉獻、無私、艱苦等等,教師在作文訓練中,積極組織概念闡述訓練,有助于學生利用辯證思維說明和解釋具體概念,促進學生透過概念本質將其內涵揭示出來,這是提高學生辯證思維發(fā)散性、靈活性的有效舉措。
例如,在教學高三語文必修五(人教版)《滕王閣序》這篇課文時,教師利用課文中“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介書生)”“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登高作賦,這只有指望在座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盡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所表達出來的自謙,讓學生對謙虛進行解釋說明。有的學生說做人一定要謙虛,這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謙虛使人進步,有的學生則表示謙虛在人才濟濟、人才競爭越來越白熱化的當代社會,會令人失去機會,不如勇敢的展示自己向他人介紹自己優(yōu)勢爭取競爭力。學生在激烈討論后,對謙虛有了不一樣、全方位的認識,能夠從辯證思維角度出發(fā),知道謙虛要有度,一方面?zhèn)鞒泻霌P民族美德,另一方面也要勇敢展示自我。教師在學生完成概念闡述訓練后,讓學生以謙虛為主題寫一篇短文,鞏固學生的辯證思維訓練成果。
(三)利用成語典故,提升辯證思維
成語是很多高中生喜歡應用到作文寫作中的語言形式,能夠增強作文文化底蘊,提升作文寫作的文化素養(yǎng)。不過,很多高中生對成語典故的寫作運用卻十分淺顯,沒有突出成語典故中豐富的辯證思維,導致作文看起來文化韻味十足,實際上欠缺內涵,影響了作文的水平。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成語典故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利用成語典故兼具思維訓練以及語言訓練的雙重價值,提升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4]。
例如,在教學高三語文必修五(人教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課文時,教師詢問學生逼上梁山還算是自己的反抗嗎?學生對“逼”這個字進行了激烈交流,有學生認為“逼”是不得已的結果,在反動統(tǒng)治者一“逼”再“逼”下,上梁山是尖銳矛盾斗爭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有學生認為林沖因為草料場被燒,已無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不算自己的反抗,還有學生認為林沖已認識到反動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本質,對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所以被逼下也是一種自己的反抗。學生的回答從不同辯證思維角度出發(fā),打開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大門,在互相分享辯證思想中,更深刻掌握課文內涵,順利完成了“你如何看待林沖上梁山”的寫作訓練任務,將寫作和個人辯證思想完美銜接到一起。
總之,新課標視域下的高中語文教師要意識到作文教學開展辯證思維培養(yǎng)的必要性,依托教材結合學情采取有效策略,加強對學生辯證思維的培養(yǎng)力度,從而為學生寫出一篇高質量、有深度作文提供重充足的辯證思維基礎。
(作者:朱倩倩,安徽省宣城中學教師)
[責編尹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