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小兵 黃文靜 裴贛峰 劉美 李慧玲 鮮昭利
【摘 要】“互聯網+”視域下自主網絡學習空間在建構過程中,依據對網絡學習空間的特征分析,可以從技術、環(huán)境、學習三個層面提取出建構網絡學習空間的要素。自主網絡學習空間一般由學習中心、互動交流空間與評價空間三部分構成,應用有獨立應用與“混合學習”應用兩種基本方式。
【關鍵詞】“互聯網+”視域;自主網絡學習空間;構建研究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0)04-0008-03
網絡學習空間是一種能讓學習者開放獲取、自由參與、互動交流的網絡化數字學習環(huán)境,它高度重視學習資源、信息資源、技術資源、設備資源以及人力資源的無縫鏈接和集成,在各種因素的共同支持下,為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提供全面幫助[1]。如何在自主學習系統中構建基于“互聯網+”的網絡學習空間,以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空間的資源開放性、過程交互性、學習自控性、評價及時性特征來提高自主學習系統的信息化水平,改進學習模式,提升自主學習的實效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1 ? 網絡學習空間構建要素
在建構網絡學習空間的過程中,可以從分析網絡學習空間的特征出發(fā),從技術、環(huán)境、學習三個層面提取出網絡學習空間的構建要素。
1.1 ?技術要素
技術要素即在建構網絡學習空間時的技術影響因素,可以從技術易獲取性與技術可操作性兩個維度進行考慮。從技術易獲取性方面應該多考慮免費以及技術壁壘低的技術,如網絡上眾多免費學習工具、免費資源發(fā)布平臺、免費資源共享平臺、免費互動交流工具等;從技術可操作性方面可以多采取大眾易使用、較常見、易接受的獲取方式,如二維碼、微信推送、長圖片、網頁鏈接等。
1.2 ?環(huán)境要素
環(huán)境要素即在建構網絡學習空間時應考慮的環(huán)境因素??梢詮沫h(huán)境支持性與環(huán)境可交互性兩個維度考慮。環(huán)境支持性主要體現在搭建的網絡學習空間環(huán)境能否支持多樣化學習資源獲取、學習過程內容展示、學習數據收集甚至學習評價的建立。如常規(guī)的學習普通網絡多媒化環(huán)境就能夠滿足要求,一些特殊的學習可能需要一些帶有智能感知與測評功能的環(huán)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自主網絡學習空間必須要考慮可交互性,空間搭建中需要具有交互功能的網絡空間部分,使學習者之間、師生之間能及時進行交流與溝通,及時更新知識,及時答疑解惑,增加網絡學習的時效性、共通性以及交互性。如植入社交媒體的交互式學習平臺,QQ群、微信群等,更好地發(fā)揮網絡學習的優(yōu)勢,提高網絡學習的效率
1.3 ?學習要素
學習要素即在構建網絡學習空間時應該考慮的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主要涉及媒體的形態(tài)、學習組織方式、學習者三個維度。媒體的形態(tài)需要考慮媒體的表征方式與學習內容適配度、學習者的媒體傾向。如文本資源形態(tài)主要適合大量信息材料的展示,圖片資源形態(tài)適合直觀的信息的展現,動畫資源形態(tài)適合過程性展現等。音、視頻資源形態(tài)隨著在線學習的普及,已經成為極其重要的一種資源形態(tài)。尤其值得注意,以微課形式形成的視頻,因其對學習內容進行了碎片化處理,降低了展現知識的難度[2];在學習組織方面涉及以行為主義為基礎的授導方式,以聯通主義為基礎的探究方式。其典型的代表分別對應于兩種不同的慕課形態(tài):xMOOCs與cMOOCs;在學習者方面應該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年齡特征和心理要素,在構建自主網絡學習空間時,可以引入一定的獎勵或其他促進機制,如可以設計學習闖關并且實時顯示排名情況,也可設計知識問答游戲等增加趣味性。其次還要提供適配學習者心理特征、滿足不同類型學習者的層次多樣、內涵豐富的學習內容,以激發(fā)學習者內在學習動力。
2 ? “互聯網+”視域下自主網絡學習空間的建構
2.1 ?“互聯網+”視域下自主網絡學習空間構成
一個典型的自主網絡學習空間應該由學習中心、互動交流空間、評價空間三個部分構成,如圖1所示。
整體架構由一個內環(huán)與兩個半圓形外環(huán)構成。內環(huán)為學習中心,主要承擔空間的網絡學習資源獲取與共享、網絡學習過程實施、網絡學習工具使用的功能。外環(huán)為學習輔助支持,由互動交流空間與評價空間構成,主要為學習提供信息的互動交流、過程的評價記錄等輔助支持服務。結合前面對自主學習空間特征及其要素的分析,其具體構建如下。
2.1.1 ? 學習中心
學習中心可由網絡學習資源、網絡學習平臺、網絡學習工具三部分構成。網絡學習資源可以引入不同的資源網站,專業(yè)學習資源平臺等。近年來在各地政府與企業(yè)的通力合作下,開發(fā)了大量教育共享資源,從文本、圖片、動畫到音、視頻,基本覆蓋了教育大部分領域。網絡學習平臺有提供在線學習視頻的“網易公開課”,有能提供合格證書的“慕課”平臺,也有具有一定智能化功能的學習平臺,如學習元[3]等。在網絡學習工具選取上需多注意工具的移動型,以便能為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自主學習提供盡可能的時、空方便。具體可以參考表1:自主網絡學習空間學習中心內容參考表。
2.1.2 ?互動交流空間
互動交流空間主要是為學習提供充足的互動交流,其在建構的過程中主要通過互動型學習平臺,或基于QQ、微信的互動交流群來實現。其中在選擇學習平臺時最好選擇具有互動功能的學習平臺,如學堂在線慕課平臺,在課程設計時就在平臺中植入了交互平臺,學習過程中如果有問題可以及時地通過平臺交互通道向老師請教,也可以通過同伴間的互助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此外,可考慮建立一個資料庫系統(類似于語料庫)。學生在學習結束之后,反饋之后,想要及時解決的問題,系統自動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篩選,區(qū)分學生所問的問題是固定答案問題還是開放性問題。若是固定型提問,系統直接給予學生即時反饋,讓學生能立即解決學習困惑。若是開放性問題則發(fā)送給教師尋求解決,這樣可以建立省時省力高效的學習模式(仿照淘寶客服問答模式)。當然,如果網絡學習時由于學習內容的特殊,沒有選擇到成熟的課程平臺進行學習,只是通過收集分散于網絡各處的分離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則可以通過與有同類學習經歷的同學互加QQ、微信并建群的方式來實現互動交流。
2.1.3 ?評價空間
評價空間的建構涉及三個途徑,一個是借助網絡學習平臺,一個是學伴之間的互動評價,一個是學習過程的自我評價。比較成熟的網絡學習平臺,在課程學習完成后都有課程的評價功能,借助它可以很方便地完成課程學習完成后的評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學習過程中學伴間的互動交流,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間接評價。值得提醒的是,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還需要養(yǎng)成及時記錄自己學習狀態(tài)、進度及學習過程情況的習慣,借助像“云筆記”這樣的網絡化文本記錄工具形成數字化數據,這些數據將來也可以成為自我學習評價的依據。評價過程中還可以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包括學習時間、學習頻率、有效參與提問和討論等進行評價,這種評價可以是學習平臺提供的,也可以線下通過QQ群、微信群打卡記錄、分享學習心得體會等來實現。
2.2 ?“互聯網+”下自主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
自主網絡學習空間的建構能為學習者提供一條實用的信息化程度較高的自主學習路徑,學習者在完成常規(guī)學校學習的同時,可以依托網絡學習空間完成課外知識的拓展與能力提升。在實際的應用中,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開展不同形式的應用,這里提供兩條路徑供參考:(1)開展基于自主網絡學習空間的獨立網絡線上學習。(2)結合學校線下課程開展自主式“混合學習”。這里第2種作一個簡單說明?!盎旌蠈W習”主要指兼具線下(實體教室環(huán)境)與線上(虛擬網絡環(huán)境)的一種學習方式,它的特點是能較好地利用信息化學習工具的優(yōu)勢,創(chuàng)建較為靈活的學習方式,特別適合于成人學習者采用[4]。通過建構的自主網絡學習空間與學校線下學習相結合,可以充分利用學習空間技術渠道,獲取與教學相關的拓展性知識,突破學校課程學習中較復雜的知識難點,以形成對常規(guī)課堂學習的補充,進一步提升學習實效。
3 ? 總結
“互聯網+”視域下自主網絡學習空間構建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實現自主學習的新路徑,它為信息時代的自主學習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容。應該看到,隨著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學習空間的理論與實踐還在不斷地向前演進,自主網絡學習空間的建構在實際運作中還會遇到一定問題[5],但要相信,只要堅持用“互聯網+”的思維來更新觀念,時時關注信息技術發(fā)展,及時地改進自主學習空間,基于“互聯網+”的自主網絡學習空間,一定會在未來的學習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繼新,鄭旭東,黃濤.非線性學習空間的設計與創(chuàng)建[J].中國電化教育.2010(1).
[2]陳子超.基于微課和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9).
[3]余勝泉,段金菊,崔京菁.基于學習元的雙螺旋深度學習模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7(6).
[4]王斯瑩.基于混合學習的“遠程教育學”課程設計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17).
[5]楊現民,趙鑫碩,劉雅馨. 潘青青,陳世超.網絡學習空間的發(fā)展:內涵、階段與建議[J].中國電化教育.2016(4).
【作者簡介】
譙小兵(1969~),男,成都大學師范學院教師,講師,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工程碩士,研究方向:教育技術,信息技術,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