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眾文化活動的豐富和發(fā)展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趨勢,特別是農村的群眾文化活動更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標志。我們國家人口眾多,在全國人口中有三分之二是農民,農民群眾如果物質生活不夠充足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發(fā)展群眾文化,在我們國家群眾文化發(fā)展非常迅速,人們由以前的群眾文化活動單一轉變到現在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多種多樣,人們參與的熱情也較之以前高漲許多,這些變化都說明群眾文化在農村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
關鍵詞:群眾文化;農村;發(fā)展趨勢
在我們的農村人們在休閑時光中都自編自導自演著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娛活動,特別是在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總是能夠看到帶有地方特色的娛樂項目,這些就是活躍在農村最早的群眾文化,人們都是根據祖輩流傳下來的形式,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發(fā)組織起來的,群眾基礎特別強烈,能夠起到引起大眾注意的作用,對于慶祝節(jié)日有一定的影響,深受我們廣大群眾的喜愛。筆者在本文中就傳統(tǒng)農村文化活動的特點,現在我們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發(fā)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發(fā)展前景進行一下具體的闡述,筆者在農村長期的觀察中形成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有助于群眾文化工作者今后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研究。
一、 傳統(tǒng)農村文化活動的特點
在農村中群眾文化非常豐富,有些地區(qū)已經有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這種規(guī)模甚至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這些文化活動主要方式有民間故事、歌謠、諺語等,其中,民間故事是主流,民間故事以老百姓口口相傳的形式,記錄著當地的一些神話故事,這些故事大都是為了滿足農民自己的愿望杜撰出來的,帶有一些神話色彩,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人民都喜聞樂見,雖然知道是虛構的,但是仍然樂于進行宣傳。在每一個地區(qū)都有一些歌謠,這些歌謠有的是歌頌某個人物的,有的是憎恨某種行為的,但是這些歌謠都是出自農民之口,因此雖然文化特色不是特別強,但是非常押韻,能夠讓人聽過一遍后就能夠記住,便于記憶的特點讓歌謠在農村的大人和孩子中廣泛流傳。諺語用經典的語言進行概括,通常用來記錄一些生活習俗,也有一些地方的農諺是用來描述某些耕種經驗的。在農村中傳統(tǒng)文化都帶有一些神奇的色彩,帶有一些夸張性的特征,深受廣大農民的喜愛。
二、 現階段我國農村文化活動的發(fā)展現狀
在我們的廣大農村,人們的生活水平可能有一定的限制,但是人們對于藝術的追求卻沒有停止過,比如在我們的東北地區(qū),人們在工作勞累時總是用一段二人轉來消除疲勞,在笑聲中把勞累都拋灑到遠方,還有一些少數民族中的摔跤、騎馬、劍術等都非常精彩,這些具有民族特點的群眾文化人其他地區(qū)的人們都羨慕不已,許多的人都利用休閑時間專門到當地欣賞這些藝術表演。在日常經濟滿足的前提下,人們對文化生活如下棋、舞蹈、健身等方面有了需求。
三、 當前我國農村文化活動所存在的問題
現在我們農村的群眾已經有了進行群眾文化的思想,已經意識到只有思想境界提高了,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但是在農村的群眾文化活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第一,基層建設人員對于農村群眾文化建設認識不足。由于對農村的認識不夠,有閉門造車之嫌,對農村的群眾文化還不夠了解,沒有注重對農村的文化活動建設,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領導性不夠,還不能夠起到引領和帶動的作用。第二,農村落后的基礎設施導致文化活動場所有限。在農村由于人們居住的不是特別集中,因此在公共設施的建設上較之城市建設差距很大,農村活動場地需要建設在人群居住比較集中的地方,并且要有比較開闊的空地,方便人們進行一些人數較多的活動,但是在農村這樣的活動場地建設還不到位,有些山區(qū)根本就找不到這樣的地方,地方政府對于群眾文化場地的建設資金投入不足也導致農村活動場地和設施不夠。第三,基層文化活動的組織隊伍單薄。群眾文化工作者需要思想比較靈活,創(chuàng)新性強,有一定的帶動性,但是在基層的農村這樣的人才并不多,人們常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沒有一個好的領導者就如同無頭的蒼蠅般,群眾文化活動比較分散,發(fā)展緩慢。第四,政府給予的用于文化活動的經費有限。由于我們的地方政府資金不足,沒有一筆專項資金進行群眾文化活動的經費,因此,在大型活動時都是由群眾進行自己墊資進行活動經費,這也給群眾文化活動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的阻礙。
四、 新形勢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fā)展趨勢
(一)人民群眾文化水平已經基本達到了現代化水平要求
人民群眾文化水平的發(fā)展是一個以移動端為載體的全民手機熱潮。其次,娛樂場所走進人們的生活。最后,節(jié)假日旅游成為每個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在節(jié)假日,由原來的訪友探親變成了與家人一起出行旅游。通過旅游,在了解不同文化風俗的同時,也增進了親友關系。在旅游中感受著文化氛圍。文化的發(fā)展為開放人們的思維提供了條件,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發(fā)生著深刻轉變。
(二)人民群眾對于物質方面的需求逐漸消減
群眾文化的發(fā)展水平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對于農村的發(fā)展和提高農村居民的文化素質有著重要作用。農村群眾文化是群眾文化的重要部分,群眾的文化水平也是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歷史文明水平的代表。在現如今,不斷開放的中國,中國的群眾文化也將融入世界的洪流中,并嶄露頭角。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的人民也步入小康階段,人們的滿足感已經不僅來源于物質的滿足,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滿足。在人們衣食住行得到極大滿足的時候,對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因而,農村文化活動必須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
(三)農村群眾文化將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群眾文化蓬勃發(fā)展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們對于文化生活的極大需求,同時農村群眾文化的發(fā)展也需要人們的支持。在人們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時候,精神需求也極大愉悅。在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時,群眾文化活動就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糧食,是不可或缺的日常中重要部分。
參考文獻:
[1]李麗.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幾點思考[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11):61-62.
[2]朱雪紅.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群眾文化工作[J].新課程,2013(6):41.
作者簡介:
周宏蓉,重慶市,重慶市忠縣白石鎮(zhèn)文化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