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華
力學在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構(gòu)建學生學科基礎的要素之一,也是學生今后學習其他知識板塊的理論根基.對于剛剛接觸力學知識的學生來說,可能會存在各種理解上的障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在理論知識上的吸收與掌握,也要注重自身在教學方法上的調(diào)整與變化.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更好地適應新知識的學習.
一、透過情境創(chuàng)設輔助知識教學
豐富課堂上知識教學的展開形式,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難度,從而大幅度提升知識教學的效率.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在分析一些特定知識要點時,學生如果存在較大的理解認知障礙,教師可以基于情境創(chuàng)設來化解學生的疑問.比如,可以基于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直觀感受力的作用方式,幫助學生快速在頭腦中建立認知,從而消除學習障礙.教師也可以透過多媒體給學生呈現(xiàn)知識在生活中的體現(xiàn),透過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延伸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產(chǎn)生更加深入的學習印象,這會有助于化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種疑問.合理地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為知識教學帶來很好的輔助效果,這不僅能夠讓理論知識的學習變得輕松、多元,也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這些都會顯著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效.
比如,在教學《壓強和浮力》這一章節(jié)中關于“壓強”的內(nèi)容時,學生對于“在壓力相同時,接觸面積越小,壓強越大”這一定理的理解不深刻.對此,我讓學生準備以下材料,來證實這一定理的真實性.讓學生準備兩只鉛筆,一只削尖筆頭,另一只保持鉛筆的完整.我首先讓學生用適當?shù)牧Χ劝严骷獾哪且恢ЧP壓在手背上,感受鉛筆所給予皮膚力度的大小,再用另一只完整的鉛筆壓在手背上,同樣感受力度的大小.有了這個情境對比后學生立刻感受到了這一定理的意義.這樣的教學過程輕松直觀,起到的效果也十分明顯.這是合理利用情境來豐富課堂,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認知的方法,是教師在講解力學知識時很值得嘗試的教學模式.
二、透過趣味化實驗輔助知識教學
在講到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力學知識時,教師還可以嘗試設計各種趣味化的實驗來輔助學生吸收知識,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實施方法.力學知識的構(gòu)成十分豐富,同時,各種知識要點在生活中的體現(xiàn)和應用也非常多樣.教師在講到特定內(nèi)容時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直觀的實驗內(nèi)容,尤其是讓學生參與到實驗的過程中,這可以起到非常明顯的教學推動效果.教師可以在教學前做相應的教學設計,選擇一些易于在課堂上展開的小實驗,并且鼓勵學生自主完成.這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教學參與程度,還能建立學生良好的學習印象,對實現(xiàn)知識的吸收掌握,提升力學知識的綜合教學效率會有很好的推動效果.
比如,在學習《力與運動》這一單元的內(nèi)容,講到“二力平衡”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兩個同學進行演示實驗.首先,讓兩位同學站在桌子的兩側(cè),同時抬起桌子,這時后面的同學可以看到,兩位同學力度相同時,桌子和地面是平行的,但是當兩位同學的力度不同時,桌子就會產(chǎn)生傾斜的情況.這就是課本上所說到的: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透過這個簡單的實驗,能夠讓學生快速領會到課本中知識原理的意義,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認知.這種輕松有趣的課堂組織方式可以極大地提升知識教學的成效,讓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更好的吸收掌握,并且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三、透過典型范例輔助知識教學
不少學生會覺得力學知識理論性較強,尤其是課堂上當教師講解的內(nèi)容很多時,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這種印象.對此,教師應當相應地調(diào)整與轉(zhuǎn)變教學實施方法,在課堂上結(jié)合理論知識的分析解讀引入更多有代表性的實例.基于實例展開知識內(nèi)容的分析,可以讓學生的學習印象更加直觀.同時,透過實例的分析解讀也能夠讓學生直接感受到理論知識的應用與體現(xiàn),從而快速在頭腦中建立學習認知.這會讓課堂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推進,不僅能夠提升知識教學的綜合實效,對學生自身的分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也是一種培養(yǎng)與鍛煉.
比如,在教學《力》這一章節(jié),講到“摩擦力”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簡單地以黑板擦為例給學生做示范.黑板擦向下擦動時,學生可以知道摩擦力向上,同理,學生自己在課桌上將課本向左推動時,可以得出摩擦力向右的結(jié)論.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我們在向前走路時,腳會給地面一個向后的推力,所以摩擦力同樣是向前的.教師可以基于這些來源于生活的典型實例的剖析,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摩擦力的大量存在和廣泛應用.不僅如此,基于這些實例的剖析還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方式,并且能夠訓練學生的受力分析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知識教學得到良好落實,也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