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2020年的寒假格外漫長。因開學時間無法確定,教育部適時提出了“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各學校也都給出了學生居家學習建議。當然,居家學習的主要內容依然是學科知識,輔以體育鍛煉、課外閱讀、家務勞動等;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我們能做的不止這些。疫情是災難,但同時又是一冊特殊的教材:災難面前,無數(shù)的醫(yī)生、戰(zhàn)士、普通人為這場疫情阻擊戰(zhàn)拼盡全力,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課程資源,是學生們超長寒假中的精神加油站。
這是一冊關于責任的教材。疫情發(fā)生之后,“高齡戰(zhàn)士”鐘南山、李蘭娟院士帶領團隊奔赴一線,給人民以信心與力量;上海市新冠肺炎醫(yī)療專家組組長張文宏的一句“把所有崗位的醫(yī)生全部換下來,換成科室所有的共產黨員”,是擲地有聲的擔當;十天建成火神山醫(yī)院,背后是成千上萬人的全力付出……他們是專家,是醫(yī)生,是普通人,同時也是充滿責任擔當?shù)挠⑿邸R粋€人沒有擔當,就沒有骨頭;一個人不懂得承擔責任,就永遠不會長大。一個個抗疫故事就是最好的有關責任的教材,我們要讓學生從這冊教材中學到:平靜的書桌、靜好的歲月背后,是無數(shù)人的勇敢擔責、逆行守護;學生的責任,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將來為家國福祉履行更多的責任。
這是一冊關于敬畏的教材。目前,雖不能百分之百確定,但所有證據都指向新冠病毒來自野生動物。這讓人不由想起,17年前的那場非典也是來源自野生動物。有人做過統(tǒng)計,78%的新發(fā)傳染病都源自野生動物。但是,傳染病的罪魁禍首不是野生動物,而是濫食野生動物的人。人類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打破自然的平衡,遲早會招致自然的報復。新冠疫情用沉重的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學會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悲劇才不會重演。我們要用好這冊關于敬畏的教材,引導學生從小關注社會,關注自然,關注生活,啟發(fā)學生思考:用捕鳥器抓鳥玩好不好?餐桌上的野生美味吃不吃?媽媽的皮草大衣美不美?……從小懷有敬畏之心,學生就會更加熱愛生命、熱愛自然,我們的社會也將更加和諧。
這是一冊關于理性的教材。新冠肺炎肆虐,社會上各種信息滿天飛,一則“雙黃連口服液抑制病毒”的消息讓雙黃連口服液全網迅速售罄,朋友圈里時不時出現(xiàn)“飛機空中噴灑消毒液”“十年前就有人預測疫情”等所謂“內部信息”“驚天內幕”,還有抽煙防肺炎、喝酒殺病毒等不實信息在線上、線下瘋傳,令很多人眼花繚亂、莫衷一是。毋庸諱言,平時我們對學生理性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教育太少,這次新冠疫情提供了一冊難得的關于理性的教材。我們要利用好這冊教材,引導學生在應接不暇的信息轟炸下,在喧囂嘈雜的網絡聲浪中,務必保持理性的判斷與清醒的思考,懂得基本的科學常識和社會常識,不被洶涌而來的信息涌浪所裹挾,做到融入信息社會但不迷失自我,暢游網絡空間而不盲從盲信。
這是一冊關于行動的教材。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力行動起來支援武漢,支援湖北。且不說“一省包一市”的偉大壯舉,就是普通百姓的自發(fā)行動也往往讓我們淚目:把蔬菜直接拉到醫(yī)療隊分文不收的農民,放下20萬元捐款轉身就走的大爺,每天主動為醫(yī)護人員免費提供快餐的個體戶,第一時間捐贈5000只口罩的“杭州保姆縱火案”受害家屬林生斌……這些感人故事匯成了一冊關于行動的教材。我們要引導學生思考:他們?yōu)槭裁磿@樣做?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又該如何做?我們要引導學生行動:可以搜集整理有關疫情的各類信息、各種故事,提煉研究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邀請同學或朋友展開線上行動,共讀一個抗疫故事,共創(chuàng)一幅抗疫作品,共跳一套抗疫體操,共唱一首抗疫歌曲;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暖心行動——當社區(qū)志愿者,為疫區(qū)捐款捐物,和疫區(qū)的小朋友網上拉起手、線上云交流……
疫情,就是我們特殊的教材;抗疫,就是我們特殊的課堂。我們要利用好這冊教材、這個課堂,培養(yǎng)有責任擔當、有敬畏之心、有理性思考、有行動能力的人。
(陳子,常州市武進區(qū)牛塘中心小學校長,213163)
責任編輯:楊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