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環(huán)
【摘 要】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側重于知識點的識記,而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學生語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通過語言的積累來提高課堂的講解效率,在閱讀與表達的交織中做到對語文學科的實質性認知,使語文課堂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從常規(guī)的語文教學手段出發(fā),談談優(yōu)化語言積累的教學過程。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語言;積累
對小學生來說,語言積累的意義遠不僅僅停留在閱讀量的提升上,更多的是通過語言積累來讓學生形成鮮明的認知,對行文主旨與詞匯運用形成自身的看法。從這個角度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摘抄活動,從預習、朗讀等過程來幫助學生學習語言的運用方式。另一方面,語言積累也能幫助學生形成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對于社會上流行的垃圾文化形成一定的抵制,其思維在良好的教育過程中能夠得到健康發(fā)展,通過語言知識的學習、記憶與積累,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具文化氣質,人文素質教育也有了重要的發(fā)展。以下通過聯系性的語文教學來幫助學生完成語言積累與教學目標的融合。
一、展開熟讀背誦,深化語言積累
語言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展開教學時,教師應該注意到閱讀對小學生獲得知識的效用,在閱讀中幫助小學生完成知識的傳遞?;诖耍陂喿x的延伸發(fā)展中,教師應該讓小學生展開熟讀背誦,加強語言上的積累,在背誦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熟練性記憶,在腦海中存留一個基礎的印象。
如在四年級上冊《觀潮》的教學中,教師就應該讓學生進行課文的背誦,在記憶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對文章景色描寫的良好理解。在熟讀背誦之下,學生能夠獲得足夠的知識基礎,對文字的表現張力有更深的認識。而這樣的語言背誦積累,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課文中,學生能夠有意識地積累詞匯,對相關的顏色描寫與動作描寫加強積累,起到了優(yōu)化學習的效果,對于整體的語文綜合能力提升是相當有幫助的,學生在面對相關的情境時,能夠下意識地回想起背誦的內容,在運用背誦內容的過程中完成新一輪的語言積累。在根據其學習與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自行背誦喜歡的文章,在自主性的學習探究中做到語言的良好積累。
二、組織課外互動,強化語言積累
小學生更多地處于知識學習的基礎階段,課本上的知識不能夠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養(yǎng)料。因此,教師需要積極開展課外閱讀的活動,在定期的讀書交流中讓學生發(fā)表自身的閱讀觀念與感悟,在交換思想的過程中深化語言積累過程。在交流活動中,學生能夠對經典作品形成不一樣的理解,從常見的手法運用到綜合的知識學習,語言積累過程更為快速具體。
如在五年級上冊《少年中國說》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去延伸課外閱讀,在深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后,對課文所承載的梁先生的殷切希望與復雜情感的交織做到深入理解,并能夠學習具體的語言運用,同時通過課外閱讀,了解同時代背景下的其他名作名篇,學生能夠感受到國家環(huán)境的風雨飄搖與愛國人士的拳拳熱忱之心,激發(fā)愛國主義精神。另外,對相關的檄書、公告等學習其語言,在理解、內化與吸收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小學生對常見的字詞運用能夠加深理解,在學為所用的過程中拓展閱讀量,發(fā)揮出課外閱讀的優(yōu)勢,語文教學產生更多的變化。
三、積極展開詩文學習,綜合強化語言積累
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詩文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與語言價值,在語言的精煉性上無出其右。因而,要讓學生強化語言積累與語文學習過程,教師可以展開詩文學習的部分,在針對性的古詩文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
如在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的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去理解每一個字的表現效果,觀察其對整體表達的效用,從“落紅”“無情物”到“春泥”“更護花”,事物的動作與意象充分交織在一起。透過詩文學習的過程,學生對精煉的詩詞語言能夠深入學習,在大量的閱讀與嘗試中,語言積累過程與閱讀、思考充分結合,從而深化理解詩句,更好地體會詩詞中的感情。在詩文中,通過個人思考與詩句的對比聯系,學生能夠感知到詩文的簡約美,在對詩文的誦讀與背誦中,通過對其停頓與節(jié)奏的把握,使語言積累學習過程更為高效。
總之,面對目前的教學實踐體系,教師應強化學生的語言積累,在優(yōu)化表達與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中使學生能夠獲得足夠的語言知識基礎,在訓練中逐步加強學生的寫作與敘述能力,使其在交流過程中占據主動地位,進而在語言積累之下進一步養(yǎng)成文化素養(yǎng),也能使學生獲得足夠的生活經驗與文化知識,在名篇佳作的組合下培養(yǎng)出綜合性的語文能力,更好地完成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針對具體的文章內容與情感表現,學生也需要積累足夠的閱讀經驗,形成直觀感受,對于課文內容能夠做到深入記憶,并通過背誦等方式擁有較為牢固的記憶理解,對語言的組織運用能夠調動腦海中的印象,做到語言積累的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王恒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
[2]何倩.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J].才智,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