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秀 李莉
摘? ?要:青年編委會可作為傳統(tǒng)編委會的有效補充。闡述了青年編委與我國學術期刊的關系;分析了青年編委會的職能,包括把控稿件質量、引進優(yōu)質稿源、擴大期刊宣傳以及為期刊發(fā)展出謀劃策;探討了青年編委會的形成與激勵措施。
關鍵詞:學術期刊? 青年編委? 編委會
中圖分類號:G2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2(a)-0245-02
Abstract:Young editorial board can be an effective supplement for the traditional editorial boar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oung editorial board member and academic journal is described. The functions of the young editorial board are analyzed,which includes controlling the article quality,introducing high-quality article,extending journal propaganda,and giving counsels for journal development. The formation and incentive measures of the young editorial board are discussed.
Key Words:Academic journal;Young editorial board member;Editorial board
編委會是學術期刊的職能機構,也是學術期刊的重要名片,編委會成員的知名度與學術實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期刊的層次。目前已有不少關于激發(fā)編委會職能[1-3]的研究,然而實際中我國學術期刊的編委會更多的還只是名片功能,職能發(fā)揮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編委與期刊相互需求的不匹配。近年來,青年學者對學術期刊的助推作用越來越顯現(xiàn)[4],青年學者逐漸受到學術期刊的重視,組建青年編委會作為傳統(tǒng)編委會的補充,可充分借力青年編委提升期刊實力。目前關于青年編委會的研究鮮有文獻報道[5],筆者擬探討我國學術期刊發(fā)展過程中的青年編委會策略。
1? 青年編委是我國學術期刊的天然盟友
對青年編委而言,其對我國學術期刊有較高的認同感及積極性,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青年編委正處于積累科研實力的時期,我國學術期刊對傳播其科研成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青年編委與我國學術期刊的關系較為密切,其對我國學術期刊的認同度較高;第二,社會榮譽是對一個人某方面能力或者品質的認可,青年編委由于事業(yè)還處于成長期,有著價值被認可的需要,而青年編委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其科研水平的認同,因此,對青年編委有較強的吸引力,同時該身份進一步強化了青年編委對我國學術期刊的責任意識;第三,由于身處科研一線,青年編委具有學術及人脈資源優(yōu)勢,我國學術期刊的合理需求正好能發(fā)揮青年編委的價值,青年編委往往能夠欣然接受而不會有過大壓力。
對我國學術期刊而言,依靠青年編委是其獲得發(fā)展的一條有效途徑。一方面,相較于普通編輯,青年編委更能把握學術前沿與熱點,同時青年編委與學術圈中小同行關系也更為密切,因此,青年編委在提供選題、約稿等方面更具優(yōu)勢,是學術期刊與學界溝通的重要橋梁。另一方面,我國學術期刊相對于傳統(tǒng)編委會的編委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傳統(tǒng)編委會的編委或工作繁忙或對期刊發(fā)展缺乏熱情,導致無法保證期刊任務完成,而我國學術期刊與青年編委處于平等或略占優(yōu)勢,同時,青年編委對期刊有較高的熱情與投入,因此,依靠青年編委能夠更有效地推動期刊任務的執(zhí)行。
2? ?青年編委會的職能
青年編委有其獨特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青年編委會的職能中。
(1)把控稿件質量。期刊的層次本質上取決于稿件的質量,青年編委工作于科研一線,對學科進展有很好的把握,并且由于時間相對充裕且熱衷于期刊事業(yè),其對稿件質量的把控顯現(xiàn)出較強的責任心,能夠在期刊要求的時間內返回具有建設性的審稿意見,這對于嚴格控制稿件質量以及縮短稿件處理周期具有重要意義。
(2)引進優(yōu)質稿源。在期刊同質化現(xiàn)象較為嚴重的環(huán)境下,獲取優(yōu)質稿源是期刊保持競爭優(yōu)勢的保證,期刊的引用絕大部分來自少數(shù)優(yōu)質稿件[6],因此優(yōu)質稿源是決定期刊影響力的重要因素。青年編委是科研工作者和科技項目參與者,處于成果高產的階段,是優(yōu)質稿源的潛在提供者,另外,青年編委在學界人脈資源廣泛,且小同行間有共同語言,溝通更為有效,便于為期刊需要引進優(yōu)質稿源。
(3)擴大期刊宣傳。宣傳是擴大期刊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稿源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對于知名度還較低的期刊??梢越枇η嗄昃幬ㄟ^多種途徑來幫助宣傳期刊,如:可以通過青年編委在其所屬單位對期刊進行宣傳,以獲得持續(xù)稿源,尤其是在高校中,青年編委與碩、博士生關系密切,能起到關鍵性的引導作用;年輕的青年編委思維活躍,擅長各種新媒體應用,可以借助青年編委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轉發(fā)期刊重要資訊,以達到快速、大范圍宣傳期刊的目的;青年編委活躍于各種行業(yè)交流會議,這也是宣傳期刊的好契機,可以通過青年編委在做學術報告時介紹其在期刊發(fā)表的重要文獻等方式來對期刊進行宣傳。
(4)為期刊發(fā)展出謀劃策。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不變則難免落后甚至被淘汰,只有跟隨社會發(fā)展不斷與時俱進才能保持期刊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青年編委集作者、讀者、審稿者身份于一身,同時作為期刊社與外界聯(lián)系的紐帶,能夠從多方位對期刊的同行評議、出版流程、宣傳推廣、選題策劃等提出意見,期刊社應予以重視并不斷做出改進,才能適應新時代科技傳播的需求。
3? 青年編委會的形成與激勵
3.1 青年編委的任用機制
打造一支具有生命力的青年編委隊伍是青年編委會職能實現(xiàn)的關鍵,傳統(tǒng)編委會的編委大多為相關學科領域的帶頭人,具有很強的科研實力,這也是學術期刊任用編委的主要標準,而由于青年編委會不同于傳統(tǒng)編委會,青年編委也有其獨特的任用機制:(1)雖然青年編委在科研實力上還處于積累階段,學術水平仍然是任用青年編委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除了通過熟悉的編委進行考察外,可通過知網、Web of Science、Bing學術、AMiner等學術平臺以及百度百科、青年編委所在單位網站等個人介紹頁面查詢青年編委所承擔重大項目及發(fā)表成果信息;(2)充分發(fā)揮青年編委主動性的基礎是青年編委熱心期刊事業(yè),自主自愿地參與期刊建設,因此,在任用青年編委時應與其明確權利與義務,著重考察其參與期刊工作的意愿;(3)為廣泛發(fā)揮青年編委會的作用,在青年編委的分布上應考慮學科和地域分布的均衡性,在學科上,應在學術期刊采稿范圍內的重點學科任用數(shù)量相對較多的青年編委,而在地域上,則應在包含相關學科的高校、科研機構較多的地域任用數(shù)量相對較多的青年編委,因此,在學科和地域之間也需要妥協(xié)和平衡。
3.2 青年編委的激勵措施
有效的激勵措施[7]是青年編委會良好運轉的保障,鑒于學術期刊輔助科技成果傳播的服務屬性,對于青年編委可采用提供優(yōu)質服務為主,同時輔以適當物質獎勵的激勵措施。
(1)優(yōu)質服務。在輔助科技成果傳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青年編委可享受期刊社的“VIP待遇”:對于青年編委來稿或推薦稿件,期刊社第一時間響應安排優(yōu)先處理,錄用稿件可優(yōu)先出版,而退稿稿件可給予一次修改重投的機會;在新媒體運用愈加廣泛的背景下,可根據(jù)青年編委宣傳科研成果、實驗室等需要,利用期刊微信公眾號與期刊網站對其進行推廣;建立青年編委微信群并定期召開青年編委會,為青年編委搭建相互交流討論的平臺,促進青年編委的成長。另外,期刊社可為青年編委頒發(fā)青年編委證書,對于貢獻突出的頒發(fā)優(yōu)秀青年編委證書,為其提供社會榮譽。
(2)物質獎勵。期刊社可根據(jù)青年編委審稿、組稿、宣傳及出謀劃策的貢獻度,為青年編委提供一定的物質獎勵,使青年編委充分感受到期刊社對其工作的認可。
4? 結語
在我國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下,學術期刊應抓住政策紅利,通過各種途徑來提升期刊的影響力,推動期刊的高質量發(fā)展。青年編委年富力強,對期刊工作充滿熱情,若能有效協(xié)作,必然能切實提高期刊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亞秋,陳峰,王家暖,等. 強化編委職能 實現(xiàn)科技期刊可持續(xù)發(fā)展[J]. 編輯學報,2011,23(3):244-245.
[2] 張瑞麟,范敏. 論科技期刊編委責任制的建立與完善[J]. 編輯學報,2013,25(4):361-363.
[3] 劉崗,魏海明,王婉,等. 編委在科技期刊發(fā)展中的作用探討[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39-243.
[4] 丁巖,吳惠勤,龍秀芬,等. 中文科技期刊應對稿源不足的策略與實踐[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29(2):113-117.
[5] 蔡斐,李明敏,徐曉,等. 青年編委的遴選及其在期刊審稿過程中的作用[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9):856-860.
[6] 丁佐奇.“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資助期刊的影響因子貢獻因素分析及啟示[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305-311.
[7] 郭萌,范永德,李敬文,等. 編委考核、激勵措施助推新創(chuàng)辦期刊影響力快速提升——以《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為例[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29(8):798-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