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話習作能力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但是就目前來看,小學生語文寫話習作能力還是處于弱勢。因此利用好部編新教材,采取一定措施提升學生的寫話習作能力,為今后更好地進行寫話習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勢在必行。本文將圍繞小學語文部編教材寫話習作的教學實踐研究展開討論。
【關鍵詞】語文;寫話習作;部編教材;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3-0078-01
【本文著錄格式】黃書琴.小學語文部編教材寫話習作教學實踐研究[J].課外語文,2020,19(13):78,82.
部編版語文教材更加注重閱讀與寫話習作的結合,彌補了傳統(tǒng)部編版語文所出現的重視閱讀、輕視寫話習作的情況,這對于提高寫話習作教學質量有著顯著意義?;谏鲜鏊榻B的語文部編版教材寫話習作部分的特點,教師應當加強對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研究,及時依據此教材中的新變化進行教學方案的制定。
一、讓學生的習作知識在教材的研習中升華
教師交給學生的閱讀任務可以是課上的也可以是課后的。其實,更好的是讀課上的,因為教材是眾多專家學者反復斟酌的經典篇目,若教師能帶領學生真正研習、讀懂教材,積累寫話習作知識,教材就會成為學生寫話習作知識的寶藏和源泉。關鍵是教師怎么去帶領學生研習教材,解讀教材,利用教材。
以薛法根老師所講解的部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下冊中《火燒云》為例。教學中薛老師著力引導學生去發(fā)現課文語言與自己語言的差異,關注課文如何運用詞語,如何組織句子,通過對課文的研習來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質量。薛法根老師先問學生“什么叫火燒云呢”,然后出示“火燒云”詞典義——日落或日出時出現在天邊的紅霞。薛老師又問“現在讀課文,看看作者筆下的火燒云和詞典中的火燒云有何不同?”接著出示《火燒云》中的解釋: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薛老師問:“你更喜歡詞典上對火燒云的敘述,還是作者筆下的火燒云?”薛老師通過不同語言表達的比較,認識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語言表達沒有好壞之分,要根據不同的需要和語境進行選擇。在學習火燒云顏色的文字時,薛老師模擬一個學生的描寫,“紅的、黃的、紫的、金的……”然后請學生比較《火燒云》中對顏色描寫的文字。通過對比,學生不僅領會了作家描寫的高明,而且對低水平語言表達和高水平語言表達有更深切直觀的認識,并且在課堂上留出足夠的時間來讓學生對教師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質量產生積極影響。最后薛老師要求學生模仿火燒云的顏色或形狀寫一段文字。通過這種對教材的研習引導的寫話習作教學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寫話習作知識積累,增強學生的寫話習作能力。
二、讓學生的習作語言在經典詞句的摘抄中豐富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只有不斷“積”才能有所“得”。同樣的道理,學生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是寫不出好文章、好句子的。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積累經典語言,制作積累本,尤其及時摘抄課文中一些有新鮮感的優(yōu)美詞句,也可以記錄語文課本上“語文園地”中“日積月累”板塊知識,以此幫助學生進行古詩詞、名言等流傳深廣的經典語句的學習,為學生形成好的語感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詞句的不斷積累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和詞語運用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寫話習作興趣。重要的是,這種筆記積累方法具有保留時間長、成效好的優(yōu)點,可以讓學生時常復習、內化,但是其難點就是對學生的意志力要求較高。
以部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的《珍珠鳥》為例。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先引領學生對文章的架構進行了解,進而來引起學生的文章閱讀興趣。然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按照文章架構進行內容閱讀,并讓學生將閱讀中所看到的優(yōu)美句子進行記錄整理,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如學生可以記錄“起先,這小家伙……瞧,多么像他的母親: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白點”,“隨后在屋子里飛來飛去,一會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又跳回到畫框上去了”等,當學生自己選擇記錄句子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按照《珍珠鳥》中優(yōu)美的句子進行模擬寫話習作,從而提升學生的寫話習作能力,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模擬寫話習作成果進行分享,并在充分考慮老師、同學等人的意見上進行一定修改。
三、讓學生的習作情感在生活體驗的觀察中美好
寫作能力不僅源于寫作知識、寫作技巧的學習,還源于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對美的發(fā)現?,F在老師把學生不會寫作文歸因于學生缺乏生活導致無米之炊,這其實是個誤會。學生無時無刻不處于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焉能缺少生活?開展秋游、春游、去敬老院等活動,為“下炊造米”,學生往往受限于各種客觀條件,沒有真實感受,寫不出感人的文章。其實日常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寫作素材,所以與其挖空心思“造米”,不如讓學生從司空見慣的生活中用美的眼睛“找米”。當學生具有發(fā)現美的眼睛時,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感情,而且也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實例,提升學生的寫作成果可讀性。
以部編教材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慈母情深》為例。教師可以先對文章中“七八十臺機器震耳欲聾”“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湊到縫紉機板上”“轉過身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的眼睛”“誰叫我們是當媽的??!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等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母親對“我”的關愛。然后,教師讓學生再現生活中自己向母親要錢時的表現以及母親給我錢時的表現。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觀察將自己與母親的日常生活寫出來,把母親的工作環(huán)境寫出來,并在文章中寫出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通過讓學生對生活中母親的觀察,不僅僅可以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美,而且也可以讓學生體會母親對自己的關愛。
四、讓學生的寫話習作靈感在部編教材的寫話習作中永存
教師對學生的寫話習作教學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所以教師需要注重寫作教學方式,用好統(tǒng)編教材,教好學生作文,逐步養(yǎng)成小學生寫作習慣,讓學生的寫作靈感在部編版教材的寫話習作中永存。
例如在小學1至2年級寫話習作中有“學生在寫話習作中需要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在寫話中要運用生活中所學習到的詞語”“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等要求,所以教師在這一個階段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如在寫話訓練中提出“你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趣事”“你是否可以寫一句話來進行當天天氣的描述”等話題,并讓學生圍繞這些題目先說,最終保證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描述寫在紙上。在學生完成寫話訓練后,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讓學生明白詞語以及各種符號的用法。
五、總結
語文教學的方法不計其數,教師教學生更是有獨到的見解。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部編教材寫話習作部分的分析,列舉了研習部編教材,讓學生制作積累本,用心體驗日常生活,解剖課文中的寫話習作方法,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寫話習作,提升寫話習作水平。時代對學生的要求在提高,對教師的要求也在提高,這要求教師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使用不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教學,幫助學生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鋒偉.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9(25).
[2]袁樂.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問題滲透探析[D].錦州:渤海大學,2019.
[3]王翠霞.淺談小學語文分層教學[J].發(fā)展導報,2016(7).
附? ? 注
本文系“湖南省民族地區(qū)基礎教育發(fā)展研究基地”自助項目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黃書琴,女,1974年生,吉首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民族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