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新萍
摘 要:習作教學如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消除習作的神秘感,令學生產(chǎn)生傾吐的激情,放松習作心態(tài),做到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是老師重點探究的問題。兒童具有天生的講故事才能,教師要讓習作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引導他們講清楚、講生動自己身邊發(fā)生的故事,喚醒他們身上潛藏的“故事力”,告訴他們,講好自己的故事就是最基礎、最重要的作文能力。
關(guān)鍵詞:兒童;故事;作文
一、知道兒童天生的“故事屬性”
講故事對兒童來說輕車熟路,兒童的生活是由許多故事組成的。講自己的故事是他們最大的樂趣,他們會感到生活中充滿了歡樂;如果習作中讓他們寫自己的故事,他們會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其中。老師在習作教學中,如何將兒童講故事的才能激發(fā)出來,解放其講故事的天性,引導他們講清楚、講具體,顯得尤為重要。
1.兒童具有“故事眼睛”
站在兒童的角度看世界,你會看到成人眼中的世界與之有巨大落差。兒童的視角是故事性的,他們往往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展現(xiàn)出成年人不易看到的原始生態(tài)的生命情境,勞碌的螞蟻、高空上的浮云、南飛的大雁……一切朝著建立自己的“童話”發(fā)展,并順其自然地把所有納入其故事系統(tǒng),不斷詮釋著、豐富著。
2.兒童具有“故事嘴巴”
兒童天生愛講故事。他們只要碰到觸發(fā)情緒的事情,就會忍不住去找人傾訴。兒童精神世界中存在的最明顯的特征是無論何時何地都存在交流“故事”的欲望:在最安靜的狀態(tài)下,只要有兒童的身影,那一定是張開嘴、揮動手臂的樣子;在鬧市中,只要有兒童的身影,那場景一定是七嘴八舌、激情勃發(fā)的。
3.兒童具有“故事思維”
傾聽兒童的故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故事畫面中的王子一定是正義感爆棚且騎著白馬而來,落難的公主一定會在合適的時間、地點遇上前來拯救她的王子,巫婆一定是穿著黑披風的又老又丑的女人……這,就是兒童眼中的世界,它寄托著兒童全部的美好和理想。
4.兒童具有“故事動作”
兒童不僅會講故事,還會“演”故事,這世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可以走進他們的故事,借助于動作來演繹的……當孩子們熱衷于創(chuàng)造一個“新故事”時,他們會努力把各個感官調(diào)動起來,唱、練、做、打,十八般武藝輪番上場,舊故事經(jīng)過再加工,就使得故事的“喜劇”效果更精彩地演繹出來!
二、了解兒童故事的“存在狀態(tài)”
陶行知先生曾云:“教當其時,則事半功倍?!痹诹曌鹘虒W中,必須了解兒童的存在狀態(tài),這樣才能發(fā)掘兒童故事資源。在習作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三種狀態(tài)存在于兒童的故事性習作資源中。
1.“沉睡狀”
童年的故事大多是短暫的且事先不確定的。即使是當天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圍與己相關(guān)的故事,他們也做不到歷歷在目。有兩個鮮明的特點存在于“過去時”的故事中:一是司空見慣。匆匆而過,沒有梳理和積累的必要,它的狀態(tài)是“離散”和“屏蔽”的。二是歷歷在目。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故事可能會突起發(fā)生記憶“短路”,如果一旦打開塵封的大門,慢慢開始恢復,通過小伙伴的啟發(fā)逐漸清晰,隨后便會豁然開朗,侃侃而談。
2.“即時狀”
在兒童的世界里到處存在著有趣和令人興奮的故事,只要有效地引導,就可以把故事的整個過程融合在一起。
一是在故事開頭。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兒童在活動中出現(xiàn)的“故事苗頭”,引導兒童走進故事。譬如,花壇里會傳出各種昆蟲的叫聲,當孩子們駐足傾聽時,不妨讓他們細細辨析:是哪些小昆蟲在發(fā)出聲音,從聲音里,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是在故事的過程中。如果孩子的興奮點調(diào)動起來進入了故事狀態(tài),老師在這個時候要審時度勢,通過各種辦法為孩子們拓寬視野,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故事,為孩子們的寫作提供素材。譬如大課間,學生都喜歡跳繩,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們進一步開動腦筋,發(fā)明與眾不同的花樣。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不僅能跳出來且能講清楚、講具體,如果能圖文并茂,編寫成冊,該跳法就以自己的姓名命名。三是在故事發(fā)生后。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開展一些活動用于故事分享,例如,舉辦“班級故事會”,故事的內(nèi)容是講述班級中最近發(fā)生的有趣故事,最后選出“故事大王”;引導孩子們?nèi)绾蝿?chuàng)建屬于自己的故事,并將這些故事記錄下來,成為一本“成長故事集”。
3.“可能狀”
每個兒童擁有的故事都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或?qū)砜赡馨l(fā)生的。一些孩子可能會經(jīng)歷相同的主題并擁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但另一些孩子根本沒有這種經(jīng)歷。因此,教師必須開辟另一個語言教育渠道,使孩子們想象自己的潛在生活。比如在主題習作《生日》時,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教學:一個是寫“一個幸福而獨特的生日聚會”,另一個是生日party創(chuàng)意設計 “我希望這樣過生日”。讓每一個孩子都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故事和經(jīng)歷。尊重兒童愛講故事的天性是我們習作教學的側(cè)重點,引導不同層次的兒童講清楚自己的故事、講明白,多激勵,少束縛,“故事性習作課程”就會自然生成,兒童必將不會再“談作文色變”,兒童的寫作就會充滿生機。
三、結(jié)語
童年是讓人留戀的,因為它充滿了繽紛的故事。兒童的作文用自己的語言描寫自己的故事,表現(xiàn)了自己的特征:充滿童真,生動有趣;作文是兒童心靈的窗戶,通過兒童作文,他們將自己的精神世界毫不保留地呈現(xiàn)給教師,真正“讓習作教學成為兒童生活和生命中的自然生成”。
參考文獻:
[1]陳惠珊.核心素養(yǎng)下的兒童習作教學[J].黑河教育,2020(1):54-55.
[2]陳思.借助故事,消除兒童習作神秘[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7(1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