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燕
摘 要:近年來,以AI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領域在不斷發(fā)展,各方面技術趨于成熟,服務的領域也日趨多樣化,辦公智能化、購物消費智能化等等不一而足,在教育方面的應用更廣泛。教育方面的人工智能突破了地域限制,實現(xiàn)了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全網(wǎng)共享。在這一大背景下,給幼兒教育帶來了一場巨大的變革。
關鍵詞:幼兒教育;實踐;人工智能
所謂人工智能就是能夠做類似人類的活動和行為的工具的總稱。它可以是機器人,也可以是一種軟件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手機功能和技術。在科學進步社會發(fā)展的當下,時間成本加大,如何用時短效率高?于是人工智能應運而生。
今天人工智能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們的衣食住行已經(jīng)離不開它。大到政府組織一項活動,進行人口普查、脫貧普查等國家大政方針措施,小到我們買東西付錢、日常娛樂等。比如機器人服務員端盤子、機械手臂分揀快遞,還有智能音箱等各領域??梢哉f,在信息時代節(jié)省時間,突破空間限制,提高工作效率是一切活動的最終目的。這一目的被人們津津樂道并一直執(zhí)行。而作為家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智能教育在幼兒教育領域也非常有市場。電腦計算和數(shù)據(jù)處理的多樣化和精準性讓家長們放心且樂意為其買單。而本文就要著重分析智能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一、學習和健康方面
哭鬧、歡笑一直是幼兒表達需求和發(fā)泄情緒的方式。通過對聲音識別的分析,去感知幼兒情緒是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的一項新進展。通過對聲音的分析去判斷幼兒哭的原因是沒吃飽還是尿濕了。而通過臉部表情的識別分析能監(jiān)測孩子是否不舒服等健康狀態(tài)。而這些都不是口說無憑,背后有著大數(shù)據(jù)作支撐。信息庫中采集了全國各地區(qū)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的信息。加上分析經(jīng)驗和案例的增加,識別的精準程度也隨之提升。
今天電視廣告中播出的點讀機、早教機還有各類學習機就是人工智能的載體。可以說在知識儲備方面,計算機和人類已經(jīng)不能同日而語了。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再只是大人講述那么枯燥。人工智能的發(fā)展為幼兒提供了多元化學習模式。聲音配上圖像再加上動畫使知識變得立體,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調(diào)動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特別是一些早教機的語音搜索功能更是能幫助幼兒去自主學習。不僅是自動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發(fā)問—學習—反饋—得到答案,形成一條知識鏈,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表達欲望,使孩子獲得自信。
二、與家長互動方面
小李上班忙,偶爾會讓孩子一個人在家,過去每次孩子一個人在家她都非常擔心,工作不能集中注意力。自從家里安裝了智能機器人,情況好多了。她不僅能從手機App上看到孩子的一舉一動,更能夠和孩子面對面對話。智能機器人還會將孩子的學習情況、娛樂內(nèi)容等實時反饋給她。由此看來,人工智能的服務對象不僅是幼兒還有家長。過去人工智能在幼兒教育中只是起到工具性的作用,如智能書包、智能體溫計等,現(xiàn)在上升到了輔助的作用。家長發(fā)出指令機器人去督促幼兒完成,還能反饋給家長,而且智能系統(tǒng)將數(shù)據(jù)保存,家長隨時都可以調(diào)出來看。
三、家庭教育方面
對于“10”網(wǎng)生一代的孩子來說,從出生一刻起智能工具就始終陪伴左右,如手機、平板、早教機、點讀機等。很多孩子剛剛學會走路就學會了看動畫片、刷抖音。但是手機軟件并不是針對幼兒開發(fā)的,而且小孩子缺乏約束力,過度成迷會對視力健康和良好生活習慣養(yǎng)成造成不利影響。這就需要家長去糾正和溝通。前文說過人工智能起到了輔助家長的作用。那我們這里就對這個作用進行具體說明,那就是溝通和陪伴。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除了家庭主婦外,家長不可能一直陪伴在孩子左右。保姆又滿足不了全面的需求,那就需要兒童智能機器人去輔助完成。這種智能機器人操作簡單,孩子問,它回答。父母在上班時間想看孩子,機器人就視頻鏈接,父母可以和孩子實時溝通。孩子想看動畫片,只要發(fā)出指令機器人就給放映,超過設定時間就自動關閉,還具備聊天功能。大人提問,不懂的單詞可以去問機器人,不會表達,忘記詞語,也可以提問,甚至能夠和機器人玩語言游戲。
四、總結(jié)
人工智能時代已經(jīng)來臨。過去人們總是設想人工智能時代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一些機器人題材影視作品還販賣恐懼和焦慮,什么機器人代替人類工作,人類大規(guī)模下崗。人腦比不過機器人,最后人類被機器控制甚至淘汰。這些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但是過分夸大了智能工具的作用。人類是絕不會因人工智能而淘汰的。人腦除了思考還具有思維意識,人類會更新技能還會創(chuàng)新。而教育就是一種不斷創(chuàng)新進步而去傳承人類文化,發(fā)揚人類美德的高尚行為。無論時代怎么變遷,物質(zhì)文明發(fā)展到何種高度,科技改變不了教育立德樹人的目標,人工智能也不會。人工智能會不斷更新技術而更好地為教育而服務。
父母教會孩子要有禮貌,要勤奮,要懂規(guī)矩。而老師則教會孩子們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教孩子們?yōu)閴粝牒瓦h方而奮斗。人工智能能給孩子提供海量的知識和信息,但是不能幫助孩子分辨是非,能給孩子各種標準答案,卻教不了孩子解決方法。教育所帶給孩子的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樹立,讓孩子建立自信、自尊去擁抱這個世界,這些都是人工智能給不了的,因為機器再厲害也只是機器。要想培養(yǎng)好孩子還是要家長和老師從細節(jié)抓起,從小做起。
參考文獻:
[1]馮翔,王亞飛,吳永和.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新發(fā)展[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8,28(12):6-9.
[2]劉德建,杜靜,姜男,等.人工智能融入學校教育的發(fā)展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8,24(4):31-40.
[3]賈積有.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與學習[J].遠程教育雜志,2018,36(1):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