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盈盈,徐 瑋,陶俊貞
(臺州市中心醫(yī)院婦產科,浙江 臺州 318000)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之一,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療是防治宮頸癌、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措施[1]。研究發(fā)現(xiàn)高危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續(xù)性感染或反復性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發(fā)生和宮頸癌前病變的重要因素[2]。目前作為初篩方案的高危HPV分型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已取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大量報道顯示宮頸癌的發(fā)生與HPV18和HPV16感染相關性最高,但國內外研究爭議性較大,對于不同hr-HPV與宮頸癌及其病變的關系進行探討具有重要意義[3]。本次研究旨在探索宮頸癌篩查婦女中hr-HPV感染狀況及其和宮頸病變的相關性,為臨床上防治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提供參考依據。
選取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于臺州市中心醫(yī)院接受宮頸癌篩查的2 846例婦女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行常規(guī)婦科檢查和HPV檢測?;颊吣挲g18~65歲,平均(38.24±18.12)歲。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有性生活者;③自愿接受HPV分型檢測并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有子宮切除或宮頸錐切史;②有宮頸放化療史;③妊娠期婦女。
宮頸涂片檢測結果參照《子宮頸細胞學報告系統(tǒng)》中的診斷標準,分為:①未見宮頸上皮病變或惡性改變(no intraepithelial lesion malignant,NILM);②未明確診斷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typicai squamous cell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ASCUS);③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不除外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atypicai squamous cell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 high lesions,ASC-H);④低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squamous lesion,LSIL);⑤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squamous lesion,HSIL);⑥宮頸癌(包括鱗狀細胞癌、腺癌),ASCUS以上病變?yōu)榧毎麑W檢查陽性。
所有患者行HPV分型檢測,由取得相應資格認證證書的實驗室人員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法進行HPV檢測,所采用的檢測試劑均由上海浦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包括17種高危亞型(HPV16、18、31、34、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和6種低危亞型(HPV6、11、42、43、81、83)。
細胞學診斷為ASCUS及以上病變或高危型HPV感染者實施陰道鏡檢查,必要時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①不同年齡婦女高危HPV感染情況:包括HPV18型、HPV16型、其他高危型HPV、高危型HPV總感染率以及混合感染率;②宮頸癌篩查婦女病理活檢不同級別中高危型HPV感染情況:將病理活檢中宮頸上皮內瘤病變1級定義為低級病變,宮頸上皮內瘤病變2級和3級定義為高級病變,比較兩組婦女的高危型HPV感染情況;③不同年齡婦女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情況:比較不同年齡婦女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情況,包括低級病變、高級病變以及宮頸癌等。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846例婦女中HPV感染率為25.44%(724/2 846),高危型HPV感染率為21.01%(598/2 846),低危型HPV感染率為4.43%(126/2 846)。高危型HPV感染率前5位依次為HPV16、18、52、58、53。高危型HPV感染中單一感染率為84.28%(504/598),雙重感染率為14.72%(88/598),多重感染率為1.34%(8/598)。
不同年齡組婦女HPV18感染率、HPV16感染率、其他高危HPV感染率、高危HPV總感染率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均P<0.05),以21~30歲年齡組高危HPV感染率最高,其次為≤20歲年齡組,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婦女高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情況比較 [n(%)]
不同年齡組婦女高危型HPV單一感染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雙重感染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隨著年齡的增加,單一感染率逐漸增加、雙重感染率逐漸降低。而多重感染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501例患者可疑宮頸病變行活檢獲得組織病理學診斷,結果顯示不同宮頸病變高危型HPV感染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隨著宮頸病變級別的升級,高危型HPV感染率呈升高趨勢,見表3。
不同宮頸病變中均以HPV16感染率最高,其次為HPV18,見表4。
不同年齡組婦女宮頸低級別病變患病率、高級別病變患病變、宮頸癌患病率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均P<0.05),以41~50歲年齡組患病率均最高,見表5。
表2 不同年齡組高危型HPV單一感染與多重感染情況比較 [n(%)]
注:★為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
表3 不同宮頸病變與HPV感染關系[n(%)]
注:★為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
表4 不同宮頸病變與HPV感染型別的關系 [n(%)]
注: 1例宮頸癌為HPV16、18雙重感染,2例高級別病變?yōu)镠PV16、18雙重感染,2例低級別病變?yōu)镠PV16、18雙重感染,3例慢性炎癥為HPV16、18雙重感染。
注:★為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
高危型HPV是人群中常見的感染疾病之一,持續(xù)感染將導致宮頸癌發(fā)生。感染高危HPV的患者前期多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屬隱形感染,不易發(fā)覺。宮頸癌嚴重危害著我國女性的生命安全,是我國疾病防控的重點之一,發(fā)病率致死率都較高[4]。宮頸癌早期無明顯癥狀,但隨著病情的進展,將會形成浸潤癌,患者病情將會飛速進展,癌細胞迅速生長擴散,危機患者生命[5]。宮頸癌的分布還存在著明顯地區(qū)差異,我國中部地區(qū)患宮頸癌的婦女較多,城市發(fā)病率低于農村,而平原的發(fā)病率顯著低于山區(qū)。發(fā)生宮頸癌的相關因素有發(fā)生性行為年齡過小,身體發(fā)育不完全;月經期間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長期服用避孕藥以及吸煙等。盡早發(fā)現(xiàn)并治療宮頸癌是有效控制疾病發(fā)展進程,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重要方法。目前已證實的高危人乳頭瘤病毒類型有HPV68、59、58、56、51、45、39、35、33、31、18以及16型,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shù)宮頸癌發(fā)生都與HPV16感染和HPV18感染有關[6]。不同地區(qū)人群的HPV感染檢出率及HPV分型結果有一定的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2 846例婦女中HPV感染率為25.44%,高危型HPV感染率為21.01%,低危型HPV感染率為4.43%。高危型HPV感染率前5位依次為HPV16、18、52、58、53。高危型HPV感染中單一感染率為84.28%,雙重感染率為14.72%,多重感染率為1.34%,這與夏艷等[7]報道的上海市HPV感染率結果相似。韓龍哲等于2019年報道陜西省延邊地區(qū)婦科門診HPV陽性率為30.75%,稍高于本研究報道。一項來自中國西部女性生殖道高危人乳頭狀病毒感染狀況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中國女性人群的高危HPV總感染率在西北地區(qū)為12.21%[6],低于本研究報道。這些結果的差異可能與納入人群的居住地、飲食衛(wèi)生習慣等有關。此外,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組婦女HPV18感染率、HPV16感染率、其他高危HPV感染率、高危HPV總感染率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以21~30歲年齡組高危HPV感染率最高,可能與該年齡組性生活活躍有關,也與美國中期指南的將篩查年齡提前到25歲相符[8]。
不同亞型HPV感染對宮頸細胞惡性變的發(fā)生、發(fā)展存在差異,而HPV感染又有明顯的區(qū)域性,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HPV感染基因分型的分布也不同。在歐美地區(qū),HPV16、18、31常見于宮頸癌,其中近一半的病例感染的基因型是HPV16。Serrano等[9]研究發(fā)現(xiàn)亞洲最為常見的高危型HPV是HPV16、18、45、31等,Clifford等于2003年研究發(fā)現(xiàn)HPV16是HPV感染的主要亞型,與宮頸鱗癌密切相關,而岑堯等[10]發(fā)現(xiàn)HPV52和HPV58在我國南方地區(qū)感染率較高。目前HPV疫苗的保護作用主要針對HPV16和HPV18型。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宮頸病變中均以HPV16感染率最高,其次為HPV18。501例患者可疑宮頸病變行活檢獲得組織病理學診斷,結果顯示不同宮頸病變高危型HPV感染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隨著宮頸病變級別的升級,高危型HPV感染率呈升高趨勢,與上述研究報道基本一致。此外,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組婦女宮頸低級別病變患病率、高級別病變患病變、宮頸癌患病率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以41~50歲年齡組患病率均最高,這與國內大部分學者報道一致[11]。
綜上所述,宮頸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一個漫長漸進的過程,國內外現(xiàn)有研究一致認為高危型HPV持續(xù)感染是宮頸癌變的元兇,特別是HPV16型感染和HPV18型感染,因此,需要在工作中更加重視宮頸HPV高危型別的篩查和后續(xù)分流管理,以降低宮頸癌發(fā)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