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業(yè)福 董健華
摘 要:由于各種各樣不同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地域資源。德育資源則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極強的道德教化力量,對于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和精神的塑造有著重要作用。將地域德育資源與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相結合,就地域德育資源學科滲透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地域;德育資源;學科教學;德育素養(yǎng)
德育資源,指的是對培養(yǎng)人的德性起作用的一切因素,其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且正向的影響。地域德育資源,則是特定區(qū)域在悠久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所獲得的文化財富和歷史財富、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統一。將地域德育資源與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進行融合,有利于從歷史英雄人物事跡中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有利于從歷史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學會以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變化,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本文以山東省淄博市為例,從人物資源、物化資源、精神資源這三個角度展開文本論述,希望能夠讓大家有所借鑒。
一、利用人物資源,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
區(qū)域人物資源,主要包括特定地區(qū)的歷史名人、現代名人、革命烈士等。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之中,出現了許許多多令人尊敬和敬仰的人物形象,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實際行動為整個社會以及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古往今來,山東省淄博市涌現了許多著名的人物,比如扁鵲、姜子牙、孫臏、房玄齡、田忌、焦裕祿、李振聲等,他們的事跡和經歷即使經歷時間的流逝依然被人們所銘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這些名人的事跡,讓學生在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中感受其高潔的志趣和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在《感受生命的意義》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分辨什么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去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生命的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出示扁鵲、姜子牙、焦裕祿等人物的經歷和典型事跡,進而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人為什么活著?”“如何讓生命更有意義?”等問題并且進行回答。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在其中體會到這些名人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并且努力創(chuàng)造自我生命的價值。
二、巧用物化資源,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
地域物化資源,是指特定地區(qū)的文物古跡、革命遺址、自然景觀、人造景觀等。在這些建筑遺跡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其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本民族的歷史發(fā)展過程,讓學生感受生活的來之不易,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意識。與此同時,在欣賞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了解本地的地域特色并且感受自然的力量,獲得多樣的審美體驗。所以,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有效利用本區(qū)域的物化資源,帶領學生走入當地的建筑以及景觀之中去了解民族發(fā)展的歷史,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精神。例如,在《心系公共利益》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尊重和關愛他人,用實際行動去維護公共利益。山東省淄博市是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其有眾多旅游風景區(qū)。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向學生展示旅游景區(qū)中所存在的一些不文明行為,進而讓學生針對這些行為去探討“維護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如何去維護公共利益”這些問題,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
三、活用精神資源,增強學生精神力量
區(qū)域精神資源,主要包括特定區(qū)域的民間藝術以及典型精神,其中蘊藏著豐富的精神力量。這些文化和精神在歲月的流逝中依然閃耀著耀眼的光芒。當我們在觀看這些民間藝術和了解這些典型精神時,必然會深入其中而感受其內在的精神價值,進而從中獲得力量。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山東省淄博市的精神資源,讓學生在其中感悟內在價值和深層力量,進而從中獲得美的體驗。比如,在《守望精神家園》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學生繼承和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神力量。淄博是齊文化的發(fā)祥地,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展示淄博陶瓷燒制作品、鷓鴣戲、聊齋俚曲等淄博市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帶領學生走進文學藝術的殿堂去體會其中的韻味,使學生了解我國文化的深刻內涵,并且從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力量。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是初中階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在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中,教師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識、法治意識和責任意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將地域德育資源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在多樣的歷史文化內容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和文化修養(yǎng),助力每一個學生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繼成.有效利用課程資源提升德育滲透力:道德與法治學科滲透德育主題探究[J].教師,2017(22):10-11.
[2]宿美奉.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德育內容的滲透[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1):36-37.
編輯 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