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軍 白筱晞
(榆林市府谷縣人民醫(yī)院,陜西 榆林 719400)
臨床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是由結石阻塞膽囊管繼發(fā)性細菌感染并誘導膽汁滯留在膽囊中引起。該病患者的特征是右上腹疼痛,并伴有許多癥狀,如惡心、嘔吐和上腹部壓痛[1]。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大多采用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雖然有效但有創(chuàng)傷較大,并且術后恢復過程長,容易引起各種并發(fā)癥[2]。也就是說,該疾病的患者由于膽囊有更明顯的充血和水腫,并且周圍組織粘附嚴重,因此被認為是微創(chuàng)手術的禁忌癥。隨著微創(chuàng)醫(yī)學研究的發(fā)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不斷成熟,可以有效彌補開腹手術的不足之處[3]。因此我們研究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效果及對炎癥因子及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2日我院收治的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43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15例。對照組男123例,女93例;年齡27~63歲,平均(42.42±4.42)歲;發(fā)病時間為4~21 h,平均(7.52±2.32)h;觀察組男120例,女96例;年齡28~64歲,平均(41.12±4.21)歲;發(fā)病時間為4~22 h,平均(7.18±2.62)h。納入標準:患者均經通過膽囊B超和腹部X線、血常規(guī)檢查被確診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年齡25~65歲,男女不限;臨床資料收集完整;患者或患者家屬均知曉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既往有腹部手術史者;患有嚴重精神類疾病者;患有嚴重心腦系統(tǒng)、肝腎系統(tǒng)等系統(tǒng)功能性疾病者;中途退出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手術操作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通過右上腹部的腹直肌進行手術切口,長度約為10 cm。將腹壁依次切入腹腔,用大號“S”形鉤適當擴大手術范圍,充分暴露膽囊管和膽囊,然后用順反組合方法準確取出膽囊,用無菌紗布徹底吸收滲出液,并將引流管置入內部,有效地清理腹腔后,將傷口逐層縫合;術后進行常規(guī)胃腸減壓,并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4]。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案。術前進行氣管插管,并進行靜脈復合全身麻醉,幫助患者仰臥;成功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后,在臍部下部切開一長度為1 cm的弧形切口;將10 mm的Trocar穿刺套管置入其中,并放入腹腔鏡中以精確探測腹腔情況;主手術孔取自劍突下4 cm,長度為1 cm,并放置大小為10 mm的Trocar穿刺套管;將5 mm Trocar穿刺套管放置于右鎖骨中線肋骨下方2 cm和右肋骨下方2 cm處;試管,建立第二手術孔,充分暴露膽囊管和膽囊,并進行有效地平行分離;在腹腔鏡輔助下進行切除手術,從主手術孔取出標本,完全切除手術區(qū)域,依次縫合手術孔,進行胃腸減壓,并用抗生素預防感染[5]。
1.3觀察指標 手術情況:手術后收集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住院天數(shù),手術前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和炎癥因子含量,包括腫瘤壞死因子(TNF-ɑ)、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8(IL-8)。肝功能指標包括:包括丙氨酸轉移酶(ALT) 、血清總膽紅素(TBIL) 、天冬氨酸轉氨酶(AST) 、谷氨酰轉肽酶(GGT) 。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2.1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2.2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炎癥因子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TNF-α指數(shù)、IL-8指數(shù)、CRP指數(shù)和血清淀粉酶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炎癥因子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肝功能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肝功能指標 ALT、TBIL、AST、GGT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肝功能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21例、心動過緩18例、體動反應15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3.95%;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1例、心動過緩1例、體動反應5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2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手術創(chuàng)傷會促進人體產生炎癥因子,進而引起組織損傷,使患者惡化。當殺傷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時機體會產生大量的炎性介質,例如TNF-α和IL-8,并且級聯(lián)反應可引起人體釋放更多的炎性細胞因子和炎性介質,從而形成瀑布效應的形成[4]。 TNF-α,IL-8參與人體的許多病理和生理疾病,其水平與病理狀況密切相關。TNF-α可以激活、粘附和刺激血細胞,然后進入白細胞的血液循環(huán)[5],促進、誘導人體的炎癥反應并介導相關的炎癥因子,誘導對靶細胞的損害,然后促進疾病[6]。 IL-8衍生自單核細胞,可以單核化并以較高水平活化中性粒細胞,并導致中性粒細胞形態(tài)發(fā)生較大變化,從而促使人體發(fā)生大量的超氧化物過氧化。酶和溶酶體酶的釋放,誘發(fā)許多并發(fā)癥[7]。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各項手術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的炎癥因子明顯低于對照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肝功能,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可以改善患者的手術狀況,降低炎癥反應程度,改善血清淀粉酶水平,促使肝功能盡快恢復,安全性高,實用性強,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