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英 陳繼珍 張胡 吳建敏
有研究顯示,臨床自然流產發(fā)病率約為10%~15%,且部分胚胎在著床早期即停止發(fā)育,實際發(fā)病率更高[1]。復發(fā)性流產是指連續(xù)出現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產,其發(fā)病率約為5%,發(fā)病原因包括母體原因、胚胎因素及母體與胚胎之間的相互作用3種[2]?;颊咝睦韷毫薮?甚至長時間處于應激狀態(tài)而出現抑郁情緒,影響正常工作、生活[3-4]。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自然流產患者,分析出現抑郁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60例,均為自然流產患者,年齡20~41歲,平均(32.98±3.4)歲。本科及以上34例,大專及以下26例?;辇g1~15年,平均婚齡(6.09±3.99)年。納入標準:連續(xù)出現2次或2次以上自然流產;已婚,無子女;受教育程度為小學以上;溝通能力及認知功能正常,能夠配合相關調查;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伴有嚴重意識障礙或精神類疾??;不具有正常的性生活。
1.2 研究方法與工具 自制一般資料調查表,由研究人員向研究對象進行問卷填寫的指導,告知其研究的目的,指導其根據實際情況及感受填寫問卷,對存在疑問的調查內容進行講解。確認填寫完整后,當場回收試卷,以確保回收的有效性。調查內容:患者的年齡、受教育情況、婚姻狀態(tài)、月收入、人工流產及自然流產情況等資料。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5]評估患者的不良情緒,該量表由20個條目構成,評分≥53,表明伴有抑郁癥狀。具體分為:輕度抑郁,評分≥53分,<60分;中度抑郁,評分≥60分,<70分;重度抑郁,評分≥70分。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或K-WH秩和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不同情況下患者SDS評分的單因素分析 不同婚姻狀態(tài)下患者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受教育程度、結婚時間、家庭月收入、人工流產、自然流產次數下患者SD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情況下患者SDS評分比較(分,
注:1)為H值;2)為t值;3)為t’值。
2.2 復發(fā)性自然流產抑郁情緒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將所有調查因素納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結果顯示,年齡、受教育程度、結婚時間、家庭月收入、人工流產、自然流產次數是影響患者抑郁情緒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復發(fā)性自然流產抑郁情緒多因素分析
復發(fā)性自然流產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病發(fā)病與免疫缺陷、內分泌失調、染色體結構均有一定的關系[6]。婚后反復性流產導致患者作母親的愿望連續(xù)破滅,且部分患者對原因了解程度較低、家庭壓力較大,甚至受其丈夫或公婆的責備,因此復發(fā)性自然流產后患者易發(fā)抑郁情緒[7]。
3.1 影響因素分析 表2顯示,年齡、受教育程度、結婚時間、家庭月收入、人工流產、自然流產次數是影響復發(fā)性自然流產患者抑郁情緒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分析如下:(1)應對方式。受對事物認知水平及自身價值等因素影響,消極的應對方式將提高應激反應程度,加重其不良情緒;年齡、閱歷及知識水平都直接影響患者的應對方式與水平,從而影響患者抑郁程度。(2)社會支持。其作為社會心理刺激的緩沖因素,對處于應激狀態(tài)下的心理狀態(tài)有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維持一定程度的良好情緒體驗、良好的社會支持能夠提高面對生活及疾病的信心,幫助其降低抑郁程度。(3)結婚時間和家庭月收入。均直接關系著患者的社會支持程度,結婚時間越長的患者家庭支持力度越大,收入越高的患者經濟壓力越小,從而提高社會支持力,進而影響患者抑郁程度。賀立穎等[8]指出,結婚時間及年齡對其不良情緒也存在一定影響,結婚3~5年患者SDS評分更高,產生的原因為該階段較為年輕,對生育的需求程度更大,而對于結婚時間較長的,由于夫妻感情進一步加深,且其經濟基礎也普遍提高,因此心態(tài)更為平和。(3)艾森克人格理論[6]認為,情緒穩(wěn)定性與自主神經的靈活性存在一定關聯,情緒穩(wěn)定性較差的患者,其組織神經功能穩(wěn)定性也較差,日常生活中易激怒、對刺激的敏感性較強,且一旦被激怒難以平復,易因自身癥狀而出現抑郁情緒。人工流產次數和自然流產次數的增加會影響患者心理,進而影響神經承受能力,次數較多的患者再次復發(fā)自然流產后,神經敏感性更強,情緒調控力更差。
3.2 護理對策 (1)心理干預。了解出現抑郁情緒的具體原因,對患者提出的疑問及時解答,消除其疑慮;指導患者有效避孕,避免快速懷孕,消除其不良情緒;讓患者充分認識到不良情緒對其日常生活、妊娠的影響[9],學會調節(jié)、控制自身情緒。(2)提高認知。龔艷等[10]指出,反復性自然流產多伴有對妊娠、生育及流產等知識的錯誤認知,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導致不良情緒的出現,因此,組織講座、培訓,幫助其挖掘自身不良認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對妊娠及流產的正確認知,形成理性的、現實的認知模式[11],緩解其抑郁情緒,最終提高生活質量。(3)開展護理專訪工作。開展護理專訪工作,引導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睡眠充足,為機體的快速恢復及再次受孕做好充分準備;進行飲食及運動干預,盡可能減少食用涼性食物;指導患者適當運動,以提高其機體免疫功能;定期隨訪,監(jiān)督日常生活行為,及時解除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疑慮。(4)改變不良個性。抑郁情緒的產生與情緒不穩(wěn)定及精神質的個性有關,其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現煩躁、易怒,加強管理,通過轉移注意力,緩解其因對自身疾病過分敏感而出現的嚴重不良情緒;改善不良個性特征,使其能夠有效控制自身情緒,提高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幫助其快速懷孕,避免再次出現流產癥狀[12]。(5)提高社會支持度。與家屬,尤其是丈夫溝通,指導其盡量在物質、精神上滿足患者,通過主動安撫、體貼,減輕其心理壓力;告知其目前精神狀況及癥狀,提高患者在家庭及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改善其不良情緒;提高家庭成員間的溝通,加深家屬同理心,以達到緩解患者不良情緒的目的[13]。
綜上所述,復發(fā)性自然流產抑郁情緒的影響因素包括應對方式、社會支持水平及自身人格,而通過采取心理干預、提高認知水平、改善不良個性特征及加強社會支持等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抑郁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