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煒 李秋子 方婉婷 明 健
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為球形雙鏈DNA病毒,具有宿主細胞特異性,依其致病的嚴重程度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1]。至今已經分離出120多種亞型[2],高危型感染與宮頸癌、高度宮頸上皮內瘤變、頭頸部腫瘤等高度相關,低危型感染與尖銳濕疣、扁平疣、低度宮頸上皮內瘤變、流產等病變有關[3]。目前對同時期性別間HPV感染基因型別差異的比較分析較為鮮見,我們回顧分析了本地區(qū)421人次HPV23亞型感染狀況,為臨床防治相關疾病提供診療依據(jù)。
1.1 對象 研究對象為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來我院皮膚科門診進行HPV檢測的就診者,所有就診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實驗方法 檢測采用PCR體外擴增-DNA反向點雜交的芯片技術。嚴格依照說明書,將樣品震蕩離心后,進行PCR擴增和分子雜交,再孵育、顯色,最后對結果進行判讀。檢測均符合質控要求。
1.2.2 取材 皮膚科醫(yī)師采集男性肛周、尿道口處、冠狀溝、包皮等處的分泌物以及組織標本和女性宮頸脫落細胞,采集后立即送檢。女性就診者采集前3 d內無性生活及陰道用藥或沖洗治療等情況并避開月經期。同次不同部位取材以陽性結果部位計入,最終只記錄為1人次(本研究中未出現(xiàn)同一就診者同次不同部位取材,檢測結果陽性型別不一致的情況)。同一就診者,不同時期來檢,依據(jù)就診者身份證號、姓名和年齡進行匹配和確認。
1.2.3 試劑 使用深圳亞能HPV基因分型(23型)檢測試劑盒,可以檢測HPV基因型中的17種高危型 別 (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和82) 和6種低危型別(6、11、42、43、81和83)。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分析,不同性別、年齡組別間感染情況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年齡HPV感染檢出情況比較(表1) 共檢測421人次,包括男155人次,女266人次,其中檢出陽性248人次,總陽性檢出率為58.91%。男性陽性檢出率為17.34%,女性陽性檢出率為41.57%,性別間檢出率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14,P<0.01。男性就診者中陽性檢出占男性的47.10%,女性就診者中陽性檢出占65.79%。
2.2 HPV感染檢出亞型分布情況(表2) 23個HPV亞型均有檢出,但男性中高危型33型未檢出,女性中高危型82型未檢出。男性和女性就診者中均是低危型6型和高危型16型陽性檢出率最高,分別占17.59%和10.67%。HPV陽性檢出率最高的5個和最低的3個亞型分別為:6型,16型,11型,52型和81型;82型,45型和83型。
2.3 HPV單一亞型及多重感染分布情況(表3)單一亞型感染有119人次,占全部陽性樣本的47.98%,其中單純低危亞型感染55人次,占22.18%;單純高危亞型感染64人次,占25.81%。全部就診者中,單純低危亞型多重感染最多為二重,單純高危亞型多重感染最多為四重,高低?;旌细腥咀疃酁槭?。感染亞型最多的男性為七重感染,女性為十三重感染,是1名16歲女性。男性單一亞型感染率為54.79%,多重感染率為45.21%。女性單一亞型感染率為45.14%,多重感染率為54.86%。性別間高危型感染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2,P=0.17。
2.4 年齡分布 本研究中收集的男性就診者最小年齡18歲,最大68歲;女性就診者最小年齡15歲,最大67歲。各年齡組別均有HPV陽性檢出者,陽性者以21~30歲年齡組居多,年齡組別間HPV陽性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5 HPV重復檢測情況(表4) 此研究期間共確認重復檢測47人次,占全部檢測人次數(shù)的11.16%。男性就診者中重復檢測20人次,涉及9名就診者,其中7名就診者檢測2次;2名就診者檢測3次;女性就診者中重復檢測27人次,涉及11名就診者,其中6名就診者檢測2次,5名就診者檢測3次。同一就診者多次HPV檢測結果比較可以看出,有的就診者呈持續(xù)未感染狀態(tài),有的由多重感染轉至低重感染和未檢出感染的狀態(tài),還有的由未感染或低重感染轉至多重感染的狀態(tài)。
表1 不同年齡HPV感染檢出情況比較(n)
表2 HPV感染檢出亞型分布情況
表3 HPV單一亞型及多重感染分布情況 單位:人次
表4 HPV重復檢測情況 單位:人數(shù)
隨著HPV篩查的普及和HPV疫苗的推廣,女性對其主動檢測的意識明顯提高,研究中421人次HPV檢測結果中男性155人次,女性266人次,總陽性檢出率為58.91%,男性陽性檢出率(17.34%)低于女性(41.57%)。但在病毒傳播中起到“中介”作用的男性就診率和重視程度令人堪憂,未就診者中感染情況不容樂觀[4],如果能對男性采取有效干預防治措施,會打破傳播鏈條[5],對HPV感染起到至關重要的控制作用。
宮頸癌是第二大最常見的女性癌癥,是非洲和亞洲國家的主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報告了大約84.3%的宮頸癌[6],全球每年新增病例超過55萬例,死亡約27萬人[7-8]。眾所周知,HPV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病毒,是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這種病毒可以分為兩個亞型,高風險和低風險亞型,高危HPV基因型已被報道為宮頸癌及其前驅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9]。在美國,每年有42 000人被診斷出由HPV引起的癌癥[10]。由于早期發(fā)現(xiàn)高達90%的病例是可以治愈的,因此,早期診斷宮頸癌是很重要的[11]。
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不同人群中HPV流行感染的亞型有著明顯的區(qū)別。Park E等[12]對韓國4 081位HPV感染的女性調查中發(fā)現(xiàn),HPV16、58、68和56亞型為最常見的基因型。Pacheco-Domínguez R L等[13]對墨西哥城未接種疫苗的257名9~14歲男孩的檢測中發(fā)現(xiàn),HPV18和6亞型檢出率最高。張春玲等[14]對天津地區(qū)女性調查發(fā)現(xiàn)HPV型別感染較高的是58、52和16型。李水鳳等[15]對廣州地區(qū)的調研發(fā)現(xiàn)HPV感染亞型以6、11、16、52、58和51居多,與本研究結果HPV陽性檢出率前5位亞型分別為:6型,16型,11型,52型和81型較為相似。
感染亞型最多的是1名16歲女性,為十三重感染。就診者中最小年齡15歲,最大68歲,各年齡組別間HPV陽性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反映了兩方面問題:首先低年齡人群,一方面對開放性行為過于容忍和接納,另一方面是性教育的嚴重缺失和落后的封閉。其次隨著思想意識的改變,社會經濟水平和身體素質的改善,高年齡人群也進入HPV感染上升期。以經性傳播為主的病毒感染,不只是侵襲性活躍人群,而是向全人群播散。這不單純是HPV感染引發(fā)的醫(yī)療問題,而是各種病毒借此媒介向更多健康人群傳播,最終造成全社會醫(yī)療負擔。
綜上所述,本研究比對了同時期就診的男女HPV檢測情況,感染主要以低危型6型和高危型16型為主,陽性者以21~30歲年齡組居多,女性就診者陽性檢出率高于男性。HPV感染情況不同地區(qū)存在各種差異,這可能與受教育的程度、衛(wèi)生經濟狀況、就診的便利性和可及性、生活方式以及社會開放接納程度有差別導致的。此次研究填補了遼沈地區(qū)同時期男女HPV檢測比對情況分析的空白,為了解本地區(qū)感染情況提供科學根據(jù),為臨床防治提供診療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