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銘
小朋友,你聽說過成語“雨后春筍”嗎?意思是說,春天雨后的竹筍,一個勁兒地往上長。竹子是一種常綠植物,它有長在地下的莖,莖上長著筍,有冬筍和春筍。冬筍外面包著尖硬的筍殼。到了春天,氣溫上升,筍殼里的芽向上生長,就變成春筍。春筍生長需要很多水分。春雨沙沙,春筍的芽喝足了水,便冒出地面,很快就長高了。它從出筍到竹子長成,只要兩個月的時間,就高達20 米,大約有六七層樓房那么高。生長期最快時,一晝夜能升高 1 米。所以,農(nóng)民一般都要保護春筍,讓它長大成材;只把那些長得太密和發(fā)得不好的筍子挖出來食用。
那么,春雷會幫助春筍生長嗎?不會。春天天氣轉(zhuǎn)暖了,空氣濕潤了,上下空氣對流加快了,就有可能打雷了。所以,春雷說明春雨充沛、陽光普照,到了春筍生長的好時機了。
我們常常用這個成語來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迅速地涌現(xiàn)出來。比如:本學(xué)期開學(xué)以來,幫助同學(xué)們成長的各種課外活動小組如雨后春筍一樣發(fā)展起來了。
小朋友,愿你們像雨后春筍,快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