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與很多電子設(shè)備一樣存在輻射,但是其實PETCT的輻射主要來自于示蹤劑18F-FDG。18F-FDG是指氟代脫氧葡萄糖,葡萄糖是人體三大能源物質(zhì)之一,可以被PET探測并形成影像的正電子核素18F所標記,即18F-FDG。因為18F-FDG可以準確地反映體內(nèi)器官與組織的葡萄糖代謝水平,因此被譽為“世紀分子”,是目前PET-CT顯像的主要顯像劑。而PET-CT掃描一次接收到的輻射量大約是10mSv左右,其中CT劑量1.3~4.5mSv,藥物劑量(示蹤劑18F-FDG)是根據(jù)體重計算,每公斤需0.1~0.15mCi,80公斤重的人注入10mCi,輻射量是7mSv。如果需要加一次局部的延時現(xiàn)象,則為12~13mSv左右。PET-CT示蹤劑的半衰期僅2小時,也就是檢查后2小時,體內(nèi)就有一半示蹤劑已經(jīng)被代謝掉了。顯像劑的放射性對人體是沒有太大影響的,而且會很快代謝并隨人體的尿液排出。因此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PET-CT檢查的輻射很小,在檢查后幾個小時內(nèi),受檢者身上大部分輻射量都會代謝掉,而且受檢后多喝水可以加速代謝,加快顯像劑的排出,因此,基本不會對患者身體產(chǎn)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