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玲(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產科,河南 南陽473000)
分娩是育齡期女性的重要生理過程,指胎兒自母體脫離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包括宮口擴張期、胎兒娩出期、胎盤娩出期的3個產程[1]。因分娩過程常伴有劇烈疼痛,加之部分產婦產程較長,分娩經驗不足,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依從性較差,進而影響產程;同時承受能力較低、自信心不足等因素,促使多數產婦選擇剖宮產,導致自然分娩率下降[2]。個體化護理干預以患者為中心,以護理干預為基礎,依據患者個體化差異,給予高效、優(yōu)質、有序的護理服務,以滿足產婦心理需求。鑒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接收的110例產婦,探討個體化護理干預對分娩結局及產后抑郁狀態(tài)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接收的11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單胎妊娠,胎兒發(fā)育良好;具備陰道試產條件;各項生理指標正常。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嚴重器官臟器疾病者;合并其他并發(fā)癥者。110例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 (28.71±3.42)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 (39.24±1.12)周;其中初產婦28例,經產婦27例。觀察組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 (28.93±3.57)歲;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 (39.08±1.02)周;其中初產婦30例,經產婦25例。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產婦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已知曉本研究并審核通過。
1.2護理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飲食指導、健康宣傳及基礎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個體化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認知干預:依據產婦及其家屬的文化水平,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分娩知識及護理注意事項;將產房環(huán)境及分娩流程通過視頻、圖片的方式向產婦展示,全面解答疑惑,增加其對分娩場所的了解,減少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不安、焦躁情緒;對正確分娩姿勢、用力方式、呼吸法等內容進行培訓,提高醫(yī)患配合度,緩解宮縮疼痛;為產婦提供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維持室內適宜的溫度濕度,叮囑其保證8~10 h/d的睡眠,并介紹妊娠與情緒波動的關系,促使產婦維持情緒穩(wěn)定。②心理干預:播放舒適的音樂,緩解產婦緊張情緒;向產婦介紹妊娠成功的案例,增加產婦分娩的信心及依從性;在與產婦溝通過程中,通過微笑、眼神、握手等細節(jié)動作,向產婦傳達鼓勵與支持,構建和諧護患關系;鼓勵產婦家屬全程陪同,通過親人的關心與照顧,給予產婦精神及情感支持。③產程護理:在宮縮時,通過親切的語言安撫產婦的情緒,講解鎮(zhèn)痛的原因,指導其合理用力并科學呼吸,同時輕柔按摩腰骶部及腹部,使其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懷,增加信心及配合度;密切關注產婦情緒變化,出現緊張、抑郁等負面情緒時,及時給予心理疏導,為其喂水、擦汗,使其保持身心舒適;幫助產婦調整舒適的體位,在腹部及腰背部放置軟枕,以緩解疼痛;分娩完成后,熱情與產婦交流,給予其鼓勵,分享產后喜悅,使其身心放松,維持情緒穩(wěn)定。④產后護理:向產婦發(fā)放產后評估表,告知其做好自我評估,便于了解睡眠質量、精神狀態(tài)、宮縮情況等,及時調整生活作息;通過微信建立長期、持續(xù)、固定的咨詢平臺,定期向產婦及其家屬發(fā)送產后康復、育嬰指導等知識,樹立保健意識。
1.3評價指標①記錄兩組產婦的剖宮產、陰道助產、自然分娩等分娩結局。②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比較兩組產婦的抑郁狀態(tài),采用抑郁自評量表 (SDS)[3]進行評估,SDS分界值為53分,評分越高表示抑郁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選取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分娩結局觀察組的剖宮產率、陰道助產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分娩結局比較 [n(%)]
2.2 抑郁狀態(tài)護理后,觀察組的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SDS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的SDS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 t P觀察組 55 59.83±5.27 40.14±3.89 22.293 0.000對照組 55 60.08±5.46 49.68±3.52 11.873 0.000 t 0.244 13.486 P 0.807 0.000
近年來,隨著計生政策的轉變,妊娠率不斷增長,多數產婦因害怕分娩疼痛而選擇剖宮產,尤其是第一次經歷分娩的產婦,因缺乏分娩知識及經驗,在心理及生理方面均承受較大的壓力,導致剖宮產率增加[4]。剖宮產可快速結束分娩,減少分娩疼痛,但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需較長時間恢復[5],同時增加出血、瘢痕子宮等風險。
目前,理想的分娩方式是自然分娩,即胎兒自陰道娩出,一方面可較好地鍛煉新生兒肺功能,刺激皮膚神經末梢,促使感覺及神經系統(tǒng)良好發(fā)育;另一方面,產婦產后恢復快,創(chuàng)傷小,利于子宮復原、泌乳,提高母嬰生存質量[6]。研究[7]顯示,產婦的情緒變化影響分娩過程,消極心理易降低疼痛閾值,增加心理壓力,造成惡性循環(huán),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利于改善分娩結局,促進產婦自然分娩。因此,有效的心理干預尤為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SDS評分、剖宮產率及陰道助產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個體化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產婦產后抑郁狀態(tài),提高自然分娩率,利于良好分娩結局。在傳統(tǒng)護理中,護理人員多遵從醫(yī)囑,在圍產期對產婦進行被動式的護理干預,醫(yī)生、護士、產婦三者缺乏溝通,無法滿足產婦的個性化心理需求,存在一定局限性。實施個體化心理干預,在圍產期對產婦的認知及心理進行干預,以幫助產婦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提高配合度及信任感,充分做好分娩前準備。妊娠是一個長期過程,多數產婦伴有抑郁、焦慮等情緒,加之復雜的分娩流程,對新生兒安全的擔憂,分娩過程強烈的疼痛感,易導致產婦配合度降低,影響分娩的順利進行[8]。適宜的心理疏導可幫助產婦排解負面情緒,維持健康的心態(tài),減少分娩過程不良事件;同時家人的陪伴與支持,可增加產婦分娩的信心,使其具有依賴感及安全感。給予產婦分娩全程悉心的指導與護理服務,使其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心,滿足其生理及心理的需求,可提高身心舒適度,緩解抑郁情緒,同時可減少宮縮乏力現象,有效避免分娩大出血,利于分娩順利進行,改善分娩結局。在產后護理中,幫助產婦自我評估,適時調整生活作息,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同時可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加強護患之間的交流溝通,全面獲取健康知識,改善產后抑郁狀態(tài),幫助產婦盡早恢復身體機能。
綜上所述,個體化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產婦的產后抑郁狀態(tài),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分娩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