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要求,語文教學應嘗試如何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適應自主學習的模式。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大膽開發(fā)課外閱讀課程化的建設和探討嘗試。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弊病百出,形成重課堂閱讀教學方法傳授輕課外閱讀品質(zhì)養(yǎng)成的學習模式,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諸多不利。課外閱讀不是校園的點綴,而是“課改”賦予語文課程的重要使命。良好的課外閱讀平臺架構,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不僅可以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把課外閱讀納入小學語文閱讀的軌道,實現(xiàn)課堂內(nèi)外閱讀課程化的有機統(tǒng)一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高效途徑。
一、基于閱讀品質(zhì),強化良好動機
閱讀是中小學生增長知識、豐富閱歷、提升寫作、提高素養(yǎng)的最有效的方式;閱讀既是傳統(tǒng)教育強調(diào)的重要讀書經(jīng)驗,又是信息時代人們所必備的學習素質(zhì)。閱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和必要途徑。忽視課外閱讀平臺的建設和開發(fā),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的語文閱讀品質(zhì)養(yǎng)成就會淪為空談,從而使課外閱讀教學活動處于劣勢和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成為閱讀教學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筆者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外閱讀成長平臺建設及閱讀方法進行了些許的實踐和探討,以淺顯易懂的閱讀方法,以循序漸進的過程,以課外閱讀活動為載體,讓學生掌握讀懂文章的方法,自覺地養(yǎng)成閱讀習慣,享受學習的快樂,并希冀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的形成、高效課堂的構建、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形成產(chǎn)生積極作用,從而鑄就語文閱讀品質(zhì)提升。
二、有的放矢準備,夯實興趣根基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實踐和經(jīng)驗一再證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形成語文綜合能力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閱讀,閱讀是語文教學取得成功的最終途徑。基于不同年級不同基礎不同家庭的學生或班集體,其開啟閱讀之門的方法則不同。最適宜的方法在于充分掌握學生閱讀基礎的條件下,引導學生愛上閱讀,并把培養(yǎng)閱讀興趣視作重中之重,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為孩子們開啟閱讀的大門,激發(fā)閱讀興趣,解碼閱讀奧秘,鑄就閱讀品質(zhì)。例如對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的閱讀,可以藉之來培養(yǎng)學生閱讀初期形成的品質(zhì)?!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遍喿x之前,可以默許小朋友們不求甚解,但閱讀前的準備卻不可或缺,這就需要教師在有意注意培養(yǎng)、感知故事情節(jié)、了解人物形象等方面刻意引導,以具體問題細化復雜的閱讀工程,正所謂“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小朋友在讀故事前先猜猜故事中的內(nèi)容……眾多有趣的問題一應而出,環(huán)環(huán)相扣,讀罷,學生的腦海里就會沉淀一個關于表達愛的故事。這一過程既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理,調(diào)動他們的求知欲,又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久之,學生在老師引導下不知不覺對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形成了習慣。這正如劉國正先生所言:“有了興趣和習慣,你不讓他讀都難,幾天不看書,他就會覺得空蕩蕩的,難受?!?/p>
三、營造良好氛圍,搭建閱讀平臺
良好的閱讀氛圍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保障。為了營造閱讀氛圍,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示范作用,引領學生熱愛閱讀。氛圍勝在對細節(jié)的構思上。身為語文老師,言傳身教和刻意引導至為重要。教師刻意在辦公桌上放一些門類齊全饒有趣味而又寓意深遠的兒童文學讀物,對學生愛上閱讀創(chuàng)造了不可或缺的契機。這其中包括學生喜歡的繪本,或者深受學生喜愛的兒童小說,或者神話故事,或者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眾多有趣的課外讀物,會成功地捕獲了孩子們的好奇心,為愛上閱讀奠定基礎。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鑒于低年級學生對繪本特別感興趣,把《愛心樹》《給爸爸的吻》《長大做個好爺爺》等繪本刻意帶到課堂上,每每都能贏得孩子們對知識強烈渴盼的眼神或異常歡喜之狀。水到渠成就即刻澆灌,當學生愛上課外閱讀時,教師就要不失時機地對世界各地有成就的名人軼事大力講解,或對他人熱愛讀書的范例津津樂道,或對學生癡迷讀書的現(xiàn)象贊不絕口,激勵學生內(nèi)省,讓學生深刻明白課外閱讀對自己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激勵他們堅持不懈地進行課外閱讀。在此氛圍下,學生受到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愛上閱讀,如此,學生在校閱讀的氛圍形成,平臺搭建而成。
四、優(yōu)化課程設置,助力閱讀品質(zhì)
教師改變落后的閱讀現(xiàn)狀,須避免繁瑣的內(nèi)容分析,減少冗長的問答和機械式的練習,需要優(yōu)化課外閱讀的方法,優(yōu)化課外閱讀的書目,優(yōu)化課程設置,以每周專設課時的形式承載課外閱讀應有的品質(zhì)塑造。課型要有閱讀方法指導,要用精品書目來濡養(yǎng)閱讀品行。課外閱讀課程化,不是簡單地將課外閱讀引入課堂,它既要求學生由淺入深地閱讀,還要讓學生科學地閱讀,最終讓學生學會選擇卓越,懂得甄選優(yōu)秀作品而讀的方法,讓科學的閱讀方法發(fā)揮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
閱讀方法的確定則根據(jù)內(nèi)容和閱讀需要來確定,情節(jié)性強的文章適合于泛讀,文筆精華或美文可采用精讀。初讀要精讀,二讀要速讀,再讀則要帶著尋覓和發(fā)現(xiàn)去讀。不同學段的學生適合不同的閱讀方法,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和明確的要求。如:初入學的一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閱讀困難,就采用“定位認讀法”引導學生多認字,學生的識字量大了,閱讀興趣增強了,閱讀能力也就提高了。二三年級學生則應重在情節(jié)把握,四五年級則更應突出構思、立意,甚至倡導以品評為主的批注式閱讀。
語文小天地,天地大語文。課外積極閱讀的氛圍形成,平臺搭建好就位,還需要教師持續(xù)助力學生形成閱讀品質(zhì)。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擴大閱讀成果,教師可適時適機地組織開展諸如好書導讀課、讀書報告會、童書閱讀課、經(jīng)典誦讀課、好書推介課、展評讀書筆記、主題演講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展示課外閱讀的成果,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把課外閱讀引入課程,促進了課內(nèi)外的融和。
五、緊扣因材施教,多方聯(lián)動教學
閱讀活動中的因材施教,就是結合每個學生閱讀的基礎開展閱讀活動。實踐證明,針對一年級學生,制定班級繪本讀書漂流活動方案是一種有益而重要的課外閱讀嘗試。漂流活動伊始,可組織 “故事爸爸媽媽進課堂”,亦可邀請家長來校與孩子們分享有趣的閱讀故事。鍥而不舍,一幕幕溫馨感人的親子閱讀可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每周在一個固定的時間來交換繪本,學生每周都可以看到新的繪本。經(jīng)過前期的積累和沉淀,二年級開展讀寫繪活動則水到渠成,用閱讀圖畫書、講故事、用圖畫表達與創(chuàng)造相結合的辦法,來挖掘低年級段學生的學習力與創(chuàng)造力,并通過閱讀、講述等多個細小環(huán)節(jié)打磨閱讀品質(zhì)。
讀書漂流活動應當時常時新,讓學生讀出樂趣,讀出營養(yǎng)。筆者依據(jù)三(1)班學情,確定小青豆讀書會漂流目錄,指定購買書籍并開展每周一次的好書共讀活動。把《綠野仙蹤》《鼴鼠的月亮河》《親愛的漢修先生》《柳林風聲》《昆蟲記》《馴鹿苔原》《養(yǎng)家之人》《紅蠟燭與美人魚》等不勝枚舉的優(yōu)秀書目列入共讀范圍。而共讀環(huán)節(jié)重在讀書分享。共讀《綠野仙蹤》,可跟著多羅茜去歷險活動;品讀《柳林風聲》,以讀書報等形式讓故事情節(jié)重現(xiàn),知曉鼴鼠冒險旅行路線圖;品讀《親愛的漢修先生》,模仿著給漢修先生寫信;閱讀《昆蟲記》,則以知識競賽、昆蟲表演秀。形式多樣的分享會讓班級共讀活動變得可圈可點,于共同的話題中探尋個性的認識和感知,從而在討論中提高個人閱讀的能力,把共讀和個性讀有機結合,個性的讀書方法與共讀的優(yōu)秀品質(zhì)相得益彰,最終以思想紛呈的《小青豆》作文集面世,成了以良好讀書方法給成長打上烙印的最美佐證。
條分縷析深入文本,觸類旁通跳出文本。針對中年級段學生,則灌輸“深入文本”“對比閱讀”的概念。四年級時,筆者帶著學生讀曹文軒的《草房子》,書中有九章節(jié),每章節(jié)有固定的主要人物??梢栽O計問題:你覺得“禿鶴”和“秦大奶奶”的遭遇有什么相似之處?設計的本意是讓學生進入文本中,概括兩個人的命運發(fā)展線索,然后進行對比。這個問題不難,學生七嘴八舌地談論。得出的結論是兩人都是一開始受到大家的排斥和詆毀,最后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尊重。問題討論,始終以形成文學素養(yǎng)為目的,以閱讀品格的提升為宗旨,可謂一舉多得。
同時,筆者執(zhí)教班級多年均有參加多期全國百班千人共讀活動,精選閱讀書目單,創(chuàng)意地完成了閱讀寫作單?!鞍侔嗲斯沧x”,匯聚閱讀的力量,傳遞智慧的火種,用閱讀走遍世界,用文字去了解世界!
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是兒童成長的精神食糧。作為教師,須借助有效的策略將課外閱讀課程化,引領學生走上熱愛讀書的人生旅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對于一個學生來說,他第一應當熱愛的,就是讀書?!?/p>
侯文娟,廣東省中山市坦洲鎮(zhèn)匯翠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