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翀
何? ? 明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原副院長、呼吸病研究室主任,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世界中醫(yī)藥聯合會呼吸病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北京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呼吸病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擅長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診療各種呼吸疾病,如各種急慢性咳嗽、難治性哮喘、肺纖維化、肺部結節(jié)等。門診時間:周三全天、周四上午、周六下午
據考證,孫思邈生于公元541年,是我國唐朝著名的醫(yī)藥學家,在近百年的行醫(yī)生涯中,他十分重視民間的醫(yī)療經驗,正是秉持著萬事萬物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治學態(tài)度,他一邊治病,一邊走訪總結,不斷積累民間經驗,終于寫成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中醫(yī)學經典著作,還在唐高宗顯慶四年編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被后人尊稱為“藥王”。
“藥王”孫思邈不僅學術上登峰造極,在養(yǎng)生方面亦是無人能出其右,直至公元682年(唐朝永淳元年)才與世長辭,享年141歲。在數千年后的今天,若能學習和掌握他所總結出的“養(yǎng)生至寶”,必定也會對我們的延年益壽有所裨益。
“藥王”的養(yǎng)生至寶十分簡潔明了,即“噓、呵、呼、呬、吹、嘻”六字,下面我們就對這六字長壽訣一探究竟。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的何明教授對這僅有六字的長壽訣精心鉆研了多年,她發(fā)現,這長壽訣中的六個字合在一起,其實是一套帶有動作要領的呼吸吐納方法,其中的每一個字都對應著一個臟腑。
多年來,何教授身體力行,堅持按照孫思邈的六字長壽訣來養(yǎng)生保健,她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按照長壽訣中隱藏著的關鍵點來做,就能糾正臟腑陰陽之偏,增強臟腑功能,達到強身延年之效。
很多人認為,呼吸問題僅僅與肺部有關,不需要用到調補六個臟腑的字訣,但何教授指出,這是一個典型的誤區(qū)。《黃帝內經》有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焙粑鼏栴}從生理結構上看雖然是肺部的問題,但是從病機上看卻與各個臟腑密切相關,臟腑虛損是多種慢性肺系疾病發(fā)病的根本因素。
在諸臟腑中,肺位最高,故稱“華蓋”;又由于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被邪侵,故又稱“嬌臟”。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fā)肅降,即肺氣有將體內的濁氣排出體外、向上宣發(fā)衛(wèi)氣和向外周布散水谷精微物質的作用,亦有向下通降使呼吸道保持潔凈的功效。
肝主疏泄,即肝氣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的作用。肝藏血,即肝臟具有貯藏血液、調節(jié)血量的功能;肝為風木之臟,主升發(fā),其氣主升主動。如肝氣不舒,氣機停滯,血緩而瘀,痰濕積聚,就會形成結節(jié),所以針對肺部結節(jié),我們還須從肝臟入手進行調治。
何教授分享了她臨床上常用的扶正活血散結方,同時傳授了六字長壽訣中補肺氣的“呬”字訣與平肝氣的“噓”字訣。
【藥材】黃芪、當歸、太子參、香附、三七、莪術、夏枯草、浙貝、蜈蚣、蒲公英、制鱉甲、生牡蠣、昆布
【功效】益氣補血,清熱活血,軟堅散結。
【主治】肝郁氣滯、肝不藏血所致的氣血痰濕積聚之證。
【方義】黃芪、當歸、太子參均有調補氣血之效;香附、三七和莪術能夠活血化瘀;夏枯草、浙貝、蜈蚣和蒲公英能夠清熱解毒;制鱉甲、生牡蠣、昆布則可以軟堅散結。藥味雖多,但配伍得當,是疏肝行氣、補血活血、清熱軟堅之良藥。
專家提醒:扶正活血散結方是專業(yè)藥方,需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進行加減,如果您也有相關癥狀,可以找專業(yè)醫(yī)生進行配伍。
“呬”字訣既能補益肺氣,又可以起到改善肺功能的效果。
【方法】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在肚臍前逐漸向上抬到乳腺位置,然后立掌夾肘,仰頭縮項,使勁往后頂,雙手向前慢慢往前推,口說“呬”字;然后雙手外旋,掌心向里,慢慢站起來,雙手回到胸前約10厘米的位置。重復6次,每天2組。
“噓”字訣主要能疏肝理氣、清肝明目。
【方法】兩手放于腰間,向左旋轉腰部,伸出右手向前伸,念“噓”字,注意眼睛看著手掌;然后將手慢慢收回至腰間,再向右轉,伸出左手念“噓”字,最后復位。反復做6次,每天2組。
何教授告訴我們,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最常見的兩種可以引起氣喘癥狀的呼吸疾病。哮喘與肺胃氣虛關系密切,而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則多預示著肺腎雙虛的情況。
冬季是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高發(fā)期,從2007年至2018年,它的發(fā)病率從8.2%上升到13.7%,也就是說,8個人中就可能有一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針對這兩種情況,何教授分別介紹了自己臨床常用的兩個方藥:溫陽固本平喘湯和補腎健脾益肺方。除此之外,她也教給大家六字長壽訣中針對脾和腎的兩個調補字訣:培脾氣的“呼”字訣和補腎氣的“吹”字訣。
【藥材】干姜、肉桂、川椒、地龍、蜂房、蟬蛻、黨參、黃芪、炒白術、茯苓、炒薏仁等
【功效】溫陽益氣,祛風平喘。
【主治】脾肺兩虛所致的喘證,常表現為面色少華、手足不溫、怠倦食少、咳嗽、短氣、氣促、氣喘、痰多等癥狀。
【方義】干姜、肉桂、川椒均為溫熱之品,能夠在溫陽的同時補氣行氣;地龍、蜂房、蟬蛻可以祛風平喘;黨參、黃芪、炒白術、茯苓、炒薏仁等其他藥物則均有益氣健脾之效。數藥合用,對脾肺兩虛所引起的喘證有良好的效果。
專家提醒:此方為專業(yè)藥方,切勿擅自服用,如有需求請及時就醫(yī)。
【藥材】人參、蛤蚧
【功效】補肺益腎,助陰益陽。
【主治】肺腎兩虛所致的喘證,常表現為短氣息促,動則尤甚,吸氣不利,咯痰質黏起沫,腦轉耳鳴,腰酸腿軟,不耐勞累等癥狀。
【方義】人參補肺氣,蛤蚧則能夠補肺益腎、助陰益陽、補腎填精,兩藥相輔相成,是補肺益腎之良方。
專家提醒:藥方服用應遵醫(yī)囑,切勿自行服藥。
“呼”字訣能補益脾氣、促進胃腸消化。
【方法】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把手放在腹前約10厘米的位置,緩慢下蹲,手向前撐成圓形,嘴說“呼”,起身恢復站姿,注意呼氣時要鼓肚子。重復6次,每天2組。
“吹”字訣可以強腰補腎,瀉腎臟之濁氣。
【方法】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抬起,兩手向后滑成弧形,撫摸到后腰部,然后向下滑慢慢下蹲,嘴說“吹”,兩手屈肘向前,虎口相對,逐漸收回起身。重復6次,每天2組。
“呵”字功補心氣,可治心悸、心絞痛、失眠、健忘、盜汗、口舌糜爛、舌強語塞等心經疾患。
呵,讀(kē)??谛蜑榘霃?,舌頂下齒,舌面下壓。
【方法】呼氣念“呵”字,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手掌心向內,從小腹前抬起,經體前至胸部兩乳中間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氣盡吸氣時,翻轉手心向面,經面前、胸腹緩緩下落,垂于體側,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動作6次為一遍,調息。
“嘻”字功理三焦,可治由三焦不暢而引起的眩暈、耳鳴、喉痛、胸腹脹悶、小便不利等疾患。
“嘻”的口型為兩唇微啟,舌稍后縮,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
【方法】呼氣念“嘻”字,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手自體側抬起如捧物狀,過腹至兩乳平齊,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并向頭部托舉,兩手心轉向上,指尖相對。吸氣時五指分開,由頭部循身體兩側緩緩落下,并以意引氣至足四趾端。重復6次,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