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玲
摘要:進入21世紀,中國學生面對嶄新的國際化挑戰(zhàn),應該具備哪些核心素養(yǎng),才能使他們更好地融入未來社會,更好地為推進國家的發(fā)展做貢獻。從根本上來說,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就是要解決“教育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這是教育最終的目的。也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教育的出發(fā)點。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2015年3月30日,我國正式印發(fā)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強“核心素養(yǎng)體系”的建設。核心素養(yǎng)體系處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成為下一步教育工作的“關鍵”因素和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也是新一輪課改的方向。當“核心素養(yǎng)”成為學校新的育人目標,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陣地, 我們應該怎樣把核心素養(yǎng)融入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
1 關注學生語言能力。
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教學設計必須要尊重學生個體,課堂上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思維思維,讓學生真實感受如何用語言進行交際、體會語言交際的趣味性和意義性,對語言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教學七年級unit 7 topic 2 I can dance and play the guitar.SA中。筆者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奇境;下周天要為班上的某某舉辦一個生日宴會,給大家分工,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一下子大家的興趣就調(diào)動起來了。
Activity 1 了解學生的特長。詢問學生 would you like to....?/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邀請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然后自然地引入Can you dance/ sing/etc....? --Yes,I can/ No,I cant讓學生運用這個句型,兩兩討論各自會和不會的特長。
Activity 2 感知句型 I can...學生兩兩開火車進行操練
S1:I can ...... What can you do?
S2:I can..... what about you?
.........
通過這些步驟的操作,及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一下子打開了學生的話,更鼓舞了學生學以致用、大膽說英語的習慣。
2 關注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思維品質(zhì)是指辨析語言和文化表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分類、概括信息,建構新的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并能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極其重要。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維品格,且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發(fā)點看到的問題明顯不同、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是不同的。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學生有不同的理解,積極鼓勵學生敢于質(zhì)疑,提出新的觀點、新的方法和新的設想。比如,筆者在教學八下U5topic2 在教學情緒時,首先會提問學生“Are you often happy?””what do you do when you feel unhappy?可能學生給出的有些是不正確的,消極的。我們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答案,老師可以說“yeah, Im also unhappy sometimes””Its normal to be in a bad mood” “everyone has his own ways to deal with his feelings”來降低學生回答錯誤時的不安情緒。然后筆者就和孩子們交流做這些事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后果,可能會對你自己、他人及社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這就會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最后,筆者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應該怎樣發(fā)泄不良的情緒,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學生的思維會發(fā)生改變,能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去思考問題。接著學生可能就會想到去跑步、踢球等有利身心健康的積極做法。這時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東西、生活的東西、品格的東西,行為的東西全都融合到了語言教學的課堂中,這才是真正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3 關注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
文化品格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知,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xiàn)出的包括知識、觀念、態(tài)度和行為的品質(zhì)。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它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一種交流的工具,而且通過課程的學習達到促使學生獲得文化知識,提升學生文化品質(zhì)的目標,理解文化內(nèi)涵,比較文化異同,吸收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知判斷能力。以九上unit3 topic2 為例,介紹不同國家在文化上的差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一些忌諱。在交流時就避免了因文化差異而引起的誤會。筆者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有哪些文化差異?!包c頭”這個動作在很多國家表示“同意”但是在印度它卻表示“不同意”。在打招呼時,中國人會揮手,還可能會問“你吃了嗎?”但在英美問對方“Have you had you dinner?”會使對方迷惑不解的,甚至反感。了解這些文化差異,可以避免待人接物方面的尷尬,保證跨文化交流的正常進行。
英語教育要焣焦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適時發(fā)展其他素養(yǎng)。初中英語課程應全面發(fā)展必備品格,廣泛發(fā)展關鍵能力,為學生未來發(fā)展創(chuàng)造可能基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其實就是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是一個教師與學生角色、地位的轉化過程。
參考文獻:
[1] 程曉堂,李思琪.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zhì)內(nèi)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05).
[2] 徐丹.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J].陜西教育(教學),2018(04).
(作者單位:福建省羅源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