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琳
摘 要:STEM課程是新時代網絡化環(huán)境和日新月異的社會創(chuàng)新變革時期的產物,能使學生從小開始利用科學、數學的概念原理和思維來發(fā)展智力。文章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STEM課程的理念和方向,進行跨學科的教育教學研究探索,初步摸索出小學中年段STEM課程中設置情境進行跨學科教育教學研究的模式。
關鍵詞:STEM課程;跨學科教學模式;情境;教學實際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走固定的路線?!盨TEM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下全新的教育模式,是培養(yǎng)有質疑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研究精神的新一代人才的利器,已經成為各國教育領域的重要發(fā)展戰(zhàn)略。所以,從小學階段開始,STEM課程就有著極其高的實踐價值和研究價值。為此,本文對STEM課程跨學科教學模式進行探究。
一、STEM課程跨學科教學的基礎
三四年級的學生處于小學的中年段,能獨立思考、獨立動手、獨立判斷,但是相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還有很大的差距,普遍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好動、好奇、好學。經過了一二年級兩年的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充滿了興趣,比低年級學生的活力更充沛,對事物普遍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懂得如何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所以往往比低年級的學生更好學。第二,敏感、敏銳、敏捷。中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因此也會有叛逆心態(tài)的出現,具體表現為對事情的敏感程度很高,希望能得到長輩和同齡人的認同和贊賞,同時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大大提高,動手能力也比低年級的學生有了進步,大動作和微小動作的協調能力都更敏捷了。
二、STEM課程跨學科教學的實踐
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師在STEM課程中設置了“保護蛋寶寶”“風力電動船制作與實踐研究”等項目,用以培養(yǎng)學生將科學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興趣,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學生的科學觀、探究觀、人生觀、核心價值觀。第一,賦予生命。在三四年級的英語學習中不難發(fā)現,有很多單詞和句型可以用在介紹蛋寶寶的表述中,賦予蛋寶寶生命價值的同時,能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感,這些都是平常課堂做不到的。在賦予生命的過程中,有很多關系到數學探究的活動可以進行,如量蛋寶寶的身高、體長,還有很多數學游戲可以玩,如在沒有合適測量工具如“皮尺”的情況下如何測量蛋寶寶的最大“腰圍”,這些都由數學教師策劃相關活動。第二,歌唱我心。在音樂課堂上,教師選取了《生命有價》這首充滿正能量的兒歌,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動中,學會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給學生傳遞正能量,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探究,是STEM課程的終極目標。第三,愛繪裝扮。賦予生命的蛋寶寶還需要為它畫上精美的圖案,制作華麗的配飾,讓它更有人格魅力,讓學生能更投入其中。因此,在美術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與蛋寶寶的感情,對活動效果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第四,守護行動。賦予了生命后的蛋寶寶需要格外呵護和守護,這時美術教師可讓家長和學生一起動手利用家里的環(huán)保材料制作便攜安全的護蛋器和蛋寶寶小床。體育教師利用體育課、足球課和體育大課間的時間,教會學生保護蛋寶寶的生命安全。第四,動手時刻??茖W教師利用活動前準備好的“風力電動船”的材料,利用浮力、電力、大氣壓強等科學原理,帶領學生在科學實驗中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還讓學生的大型航模在水池中試航,實踐自己的研究成果。第五,心情日志。語文教師根據每一天學生記錄的所得和心情,以及和蛋寶寶相處的點點滴滴,分享生命的可貴,記錄下本次活動的收獲。
三、STEM課程跨學科教學的實施
準備階段:取得家長和學科教師的幫助,購買材料,做好保護器。經歷階段:做到學科與科學研究整合,實踐與理論整合,玩與學整合,學校學習與家庭、社會學習整合。總結階段:重參與、有所得、容失敗、悟人生。
四、STEM課程跨學科教學的效果
STEM課程中的“護蛋行動”讓學生意識到護送一個雞蛋都需要花費那么多的心血,父母養(yǎng)育自己所花費的心血不知要比護送雞蛋多多少,真切感受到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艱辛。這個活動也讓學生懂得了責任,學會了做事要有耐心、有毅力,只有堅持到最后才能取得成功。學生通過感受、體驗、理解、反思、領悟,增強了“愛”與“被愛”的雙重體驗,也進一步萌發(fā)了愛心,培養(yǎng)了責任心。
第一,打開心靈的窗戶,讓愛走進去。在STEM課程中,學生在護蛋行動中,從家里受人保護的“寵兒”,變成要保護別人的角色,受益匪淺。在最后撰寫活動記敘文的時候,很多學生對自己的蛋寶寶表達了深厚的情感,明白了父母平時照顧自己的一片苦心,知道了教師平時常常講的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是學生心靈之窗打開的標志,是學生受到教育的表現。
第二,學中玩,玩中學。教師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在實踐與體驗中從內心感受到親人的愛,使學生深深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變“說教”教育為“內化”教育,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第三,讓學生懂得感恩。雖然在活動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師生共同努力想出了很多辦法解決問題。這五天的護蛋活動,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五日護蛋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內心的感恩之情,讓學生體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及養(yǎng)育兒女所承受的艱難,讓學生懂得感恩,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五、STEM課程跨學科教學的模式總結
STEM教育促進多學科融合的理念深受教師歡迎,但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將其落地,也給教師帶來困惑。在初期的研究中,通過STEM課程的研究、實施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的摸索、總結、歸納,在收獲豐富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寶貴的實際問題,如在課堂實施的過程中,各學科的目標達成度都很不錯,但是怎樣能使得這些學科的教學能相得益彰,互相促進?在STEM課堂的跨學科實踐中,如何更好地體現STEM課程的內涵和彰顯STEM課程的時代優(yōu)勢?這些都將會成為下一階段的實踐摸索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袁磊,趙玉婷.STEAM理念與小學“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深度融合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8(01).
[2]秦瑾若,傅鋼善.STEM教育:基于真實問題情景的跨學科式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17(04).
[3]陳月新.科學實踐是跨學科學習的有效武器——課程教學的STEM化[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9(03).
[4]段勇.如何進行跨學科融合的STEM課程設計——以“我們用上了自來水”課程設計為例[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