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濱芝
教學《兼葭》一課時,在賞析了詩歌重章疊句、一唱三嘆的結構和男子因對女子苦苦追尋而不得而失望、惆悵的情感后,有學生突然提出:“老師,詩歌中為何只寫男子追求女子不得而憂傷,卻對女子只字不提呢?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女子讓這個男子如此愛慕呢?”有感于此,我順勢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下是實錄。
師: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伊人”讓這個男子如此強烈的思念,苦苦追尋不得因此失望、惆悵呢?甚至有人驚詫到:“他愛上她,真是有些奇怪?!痹姼柚袑τ凇耙寥恕眳s幾乎一字未提,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詩歌中“伊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請同學們按照詩歌的形式,在橫線中填入四字詞語:所謂伊人,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所謂伊人,___________,宛在水中沚;所謂伊人,___________,宛在水中坻。
生1:所謂伊人,舉止端莊,宛在水中央;所謂伊人,溫柔賢淑,宛在水中沚;所謂伊人,落落大方,宛在水中坻。
生2:所謂伊人,出水芙蓉,宛在水中央;所謂伊人,傾國傾城,宛在水中沚;所謂伊人,玉貌花容,宛在水中坻。
生3:所謂伊人,婀娜多姿,宛在水中央;所謂伊人,膚如凝脂,宛在水中沚;所謂伊人,美目盼兮,宛在水中坻。
生4:所謂伊人,大家閨秀,宛在水中央;所謂伊人,溫文爾雅,宛在水中沚;所謂伊人,眉目如畫,宛在水中坻。
生5:所謂伊人,小家碧玉,宛在水中央;所謂伊人,二八佳人,宛在水中沚;所謂伊人,香艷脫俗,宛在水中坻。
……
師:通過同學們的描述,詩歌中的“伊人”簡直就是一個仙女(生笑),完美無瑕。那么如此美好的一個女子果真存在么?
生6:我覺得“情人眼里出西施”,越是喜歡,越是覺得女子完美。
生7:我同意他的看法,詩歌中的男子苦苦追尋女子卻不得,有一句話說: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得到。在這種想得—得不到—更想得的循環(huán)中,感情愈加強烈,女子在男子的眼里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完美。
生8:我覺得這樣的人現(xiàn)實當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應該是男子幻想出來的。詩歌中對于女子的描寫幾乎沒有,這就說明了這個女子應該是男子想象出來的,這個女子應該是男子追求愛情的理想伴侶,或者說這是他幻想愛情的理想境界。
生9:詩歌當中的女子若隱若現(xiàn),漸行漸遠,仿佛在夢中一樣,這種朦朧的意境讓人感覺很虛幻,所以我認為詩歌中女子應該是不存在的。
生10:我課前查找的學習資料中,有的資料說“伊人”不僅僅是指女子,還有其他的意思,比如:愿望、理想等。
師: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之所以意見不同是因為看待女子的角度不一樣,一個是從男子的角度出發(fā),一個是從旁人的視角看待女子。朱光潛先生曾說:“你在初嘗戀愛的滋味時,本來也是尋常血肉做的女子卻變成了你的仙子。你所理想的女子的美點她都應有盡有。在這個時候,你眼中的她也不復是她自己原身而是經(jīng)你理想化過的變形?!?/p>
生11:老師,您的意思是說這個女子可能存在,但是只是在追求她的男子的眼里是一個完人,盡善盡美;但是女子畢竟還是一個普通人,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
師:是的,這首詩歌的美不僅僅是詩歌當中重章疊句、一唱三嘆的結構美,也不僅僅是男子對于女子的強烈思念、苦苦追尋而不得的惆悵之情讓人感動,還有詩歌當中對于人物的藝術化處理。所謂藝術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戀愛中的對象是已經(jīng)藝術化過的自然”。
生12:我覺得就像是西方所說的“柏拉圖式愛情”一樣,追求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上的愛情,追求的是一種心靈溝通。
師:你的觀點非常新穎。其實朱光潛先生也曾說過類似的話,他說:美得欣賞極似“柏拉圖式的戀愛”,他進而說道:你在理想中先醞釀一個盡美盡善的女子,然后把她外射到你的愛人身上去,所以你的愛人其實不過是寄托精靈的軀骸。你只見到精靈,所以覺得無瑕可指;旁人冷眼旁觀,只見到軀骸,所以往往詫異道:他愛上她,真是有些奇怪。
師:我們要賞析詩歌中的愛情,欣賞其中的美,就要明確一點,欣賞美和普通的戀愛不一樣,普通的戀愛都帶有強烈的占有欲,而欣賞美就要像老子所說的那樣“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
[作者通聯(lián):山東東營市實驗中學遼河路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