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軍
教學實踐證明: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放在一起進行,往往可以達到“強強結(jié)合”的目的,而且能夠節(jié)約教學成本。然而,就目前情況來看,對于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價值、應用原則和實踐策略等,不少語文教師仍然缺乏認識。對此,筆者以自己執(zhí)教的高中語文學科為例,結(jié)合自己對讀寫結(jié)合所做的探索以及借鑒的優(yōu)秀經(jīng)驗,就如何有效運用讀寫結(jié)合構(gòu)建高效的語文課堂闡述幾點拙見。
課文為載體指導寫作
入選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我國教育領域的學者、專家,根據(jù)新課改目標以及高中學生學習特點精心挑選和編制的,具有權(quán)威性和經(jīng)典性,是語文教師用來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的模板。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以課文為載體,在指導學生閱讀的同時帶領學生分析其中的寫作技巧,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一般來說,入選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無論是題目、選材還是結(jié)構(gòu)、布局等,均有一定的參考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一邊給學生分析課文,一邊對作者的寫作技巧進行講解,促進學生讀寫能力共同提升。就題目來看,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題目大多短小精悍,如古文《赤壁賦》《蘭亭集序》《孔雀東南飛》等,現(xiàn)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等,題目都非常簡潔。教師可以在講課前后可以帶領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說一說這類題目的特色、優(yōu)點,以此提升學生的擬題能力。
又如,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關(guān)于寫人的記敘文,采取的結(jié)構(gòu)通常是“引入——蓄勢——揭題——點化”。其中,“引入”主要采取“外貌描寫+點明題旨”的方式,而“蓄勢”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選取,然后對最能夠?qū)⑷宋锼枷雰?nèi)涵的一件事進行詳寫,以達到“揭題”的目的,如《裝在套子里的人》《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等課文,都采取了類似的寫作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講解生字詞、語法等基礎知識點,還要針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深挖,給予學生寫作指導,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能夠掌握相關(guān)的寫作技巧。
仿寫訓練,提升語言能力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具有內(nèi)涵豐富、語言優(yōu)美等特點。尤其是一些古文,語言精練,描述的意境卻非常深邃,所表達的思想也比較豐富。同樣,入選教材的各類現(xiàn)代文中也含有豐富的美育元素,包括意境美、精神美、自然美、旋律美等,而這些美均是用語言展現(xiàn)出來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在展開閱讀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仿寫的訓練,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為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礎。
例如,在分析《荷塘月色》一文時,教師可以從文中挑選出語言優(yōu)美或意境優(yōu)美的句子,讓學生進行仿寫,如“月光如流水一般……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這句話營造出來的意境非常優(yōu)美,看似簡簡單單的話語,卻將月光下荷塘的靜和美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讓人讀完后很自然地就在腦海中構(gòu)思出相應的畫面,從而產(chǎn)生很強的代入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選擇一景,模仿這句話進行仿寫。這樣的仿寫訓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閱讀能力和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練筆,深化感悟
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往往停留在對字詞的理解和對語法的掌握上,不少學生誤以為只要掌握了所有的生字詞,讀懂每一句話,就是高效地完成了閱讀。實則不然,這樣的閱讀是一種淺層次的閱讀。真正高效的閱讀,除了通過課文掌握豐富的生字詞,還包括對文章內(nèi)涵的理解、對情感的感知和獲取等。尤其是一些富含人生哲理或者教育意義的文章,僅僅靠閱讀表面的文字很難真正讀懂。為了深化學生的閱讀感悟,拓寬學生的閱讀深度,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課堂練筆,內(nèi)容包括續(xù)寫課文、寫讀后感等。
例如,在講解《拿來主義》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寫讀后感。雖然這篇文章具有豐富的育人價值,但是學生很少主動去體驗,去深入思考,導致文章的價值流失。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一些時間,讓學生去分析,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一談感想。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深化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還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在今后寫出更有思想深度的文章。
基于背景拓展,幫助積累素材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是節(jié)選自經(jīng)典名著的文章,此外還有各種古文。學生僅僅閱讀課本上有限的文字,往往很難讀懂文章。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背景知識拓展。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例如,在講解《鴻門宴》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介紹這篇文章的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更多關(guān)于項羽和劉邦的史實。在講解《記念劉和珍君》一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背景知識,包括大沽口事件、“三一八”事件等。這些背景知識的介入,既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閱讀文章,還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讀寫結(jié)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將其合理地運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之中,對于提升教學質(zhì)量、降低教學成本具有顯著效果。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以課文為載體指導學生寫作技巧,通過仿寫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利用課堂練筆深化學生閱讀感悟,并且通過課文背景知識的講解開闊學生視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有所提高。
(作者單位:新疆昌吉州呼圖壁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