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雋
在談及遠古的人們?yōu)槭裁匆4婊鸱N時,法國數(shù)學家勒內(nèi)·托姆說,是因為夜幕來臨之際,火光燦爛多姿,是最美最美的。他的答案勝在了氣度。誠然,溫暖是要有的,但夜幕降臨時那熠熠跳動的火苗,卻成為了最遠古的詩情畫意。高曉松曾作詞:“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蔽覀冊趯こ0偈轮畜w會世間味道,更在詩與遠方中覺醒自我。
我深情地望向遠方,希望忘卻塵世的煩惱。蘇軾以他孩童般的聰慧可愛,在人世間留下了佳話。他才高八斗卻豪放不羈,數(shù)次被流放。在黃州,他建雪堂,自號“東坡”,自給自足;在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儋州,他給愛妾王朝云寫下“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雖有時發(fā)出“寂寞沙洲冷”的輕嘆,卻一生行走在“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磊落中。縱然食不果腹,衣不舒適,甚至身染重病,他仍未放棄自己的堅守,為人,也為國。從前恣意張揚的少年變?yōu)闅v經(jīng)坎坷的中年人,他仍憑借自己曠達的心靈,乘著一葉扁舟,滄海寄余生。歷經(jīng)百事滄桑,仍不放棄對遠方詩意的追尋。蘇軾每次與世間的溫柔凝視,都讓旁觀者自愧不如,知趣避過。
架在鍋下的火提供溫暖,燒熟食物,而夜色中的火溫暖人心,暖意縈懷。人生在世,所求不過爾爾。但要想活得優(yōu)質(zhì),精神食糧是不可或缺的。伯夷、叔齊保持清高不食周粟,朱自清保持風度不領美方的救濟糧,錢學森放棄國外優(yōu)厚待遇回國,說的就是這個理。
反觀現(xiàn)在這個物欲橫流、五光十色的時代,保持一顆向往遠方的心更是難上加難。高官落馬、學術造假的新聞屢見不鮮,若只是為了榮華富貴,便茍且一生,豈不令人扼腕嘆息?
人生在世,當你大快朵頤、圍坐篝火邊時,可曾想到夜色下坐擁的煙火也有自己驚人的美?當你疲于奔波,為生活所迫,可曾想過是否有一盞不甚耀眼的燈,照亮你執(zhí)著前行的路?
浮世三千,吾愛有三:日,月,夢。日為朝,月為暮,夢為朝朝暮暮!
(作者系新疆哈密伊州區(qū)市第二中學學生,指導老師:祝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