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英 梁倩華 葉飛燕
【摘要】 目的:分析急診綠色通道搶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應用效果。方法:將筆者所在醫(yī)院創(chuàng)建急診綠色通道1年(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急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設為觀察組,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創(chuàng)建急診綠色通道前(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急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平均輸血量、病死率、手術率、復發(fā)出血率。結果:觀察組手術率、復發(fā)出血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輸血量、住院費用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急診綠色通道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搶救,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可降低病死率、手術率及出血復發(fā)率,并且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關鍵詞】 急診 綠色通道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doi:10.14033/j.cnki.cfmr.2020.03.07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20)03-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in rescuing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Method: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for 1 year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50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verage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mortality, operation rate and recurrent bleeding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operation rate, recurrent bleeding rate and morta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to rescue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has obvious clinical effect, reduce mortality, operation rate and recurrent bleeding rate, and reduce the economic burden of patients.
[Key words]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First-authors address: Yangji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gjiang 529500, China
上消化道出血為臨床消化內科較為常見急性危重癥,其指的是患者因為受到上胃腸道疾病、上胃腸道四周組織疾病、門靜脈高壓和全身性疾病等影響,導致屈式韌帶上方的食管、胃、十二指腸等消化道出現出血病變,并且出現出血癥狀[1]。本研究分析了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急診綠色通道搶救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創(chuàng)建急診綠色通道一年(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急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觀察組,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創(chuàng)建急診綠色通道前(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急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滿足上消化道出血標準。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20~75歲,平均(41.63±2.12)歲;13例胃潰瘍,14例十二指腸潰瘍,10例急性胃黏膜病變,7例消化道癌癥,6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1~76歲,平均(41.71±2.15)歲;15例胃潰瘍,12例十二指腸潰瘍,8例急性胃黏膜病變,5例消化道癌癥,10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急診治療,首先急診護士接診,引導患者進行相應檢查;然后通過急診醫(yī)師診斷和確診,為患者開放靜脈通道輸液,穩(wěn)定病情,然后對患者臨床表現進行觀察,決定是否開展手術[2]。
觀察組:實施急診綠色通道搶救。首先,在患者到院后立刻進入到搶救室進行急救搶救,嚴密檢測患者生命體征;有效創(chuàng)建靜脈通道,糾正休克,快速補液;對血離子、血常規(guī)、凝血常規(guī)進行化驗,必要時備血;對患者進行腹部彩超和心電圖檢查,積極實施藥物治療,并且和內鏡檢查中心聯系[3];其次,加強治療措施,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和內鏡醫(yī)師共同判斷是否進行內鏡診治。如果患者狀態(tài)比較差,則要送到觀察病房進行經驗性評估、診斷和治療,使能夠使用內鏡診治的患者到內鏡中心檢查和治療;最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送到急診觀察室或者病房中,科學評估出血情況,對原發(fā)病進行積極治療[4]。
護理方法:(1)指導患者臥床休息,患者取平臥位,雙腿稍微太高,保證腦部血液供應充足,對患者呼吸、血壓、脈搏和體溫進行記錄。如患者體溫升高或者下降,立刻報告主治醫(yī)師,判斷患者是否為出血后感染或者失血過多。記錄患者出血情況,以患者嘔血、便血的顏色對患者出血部位進行判斷,如果患者便血和嘔血次數增加,要加強護理并且報告主治醫(yī)師。(2)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多種不良反應,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嘔吐。護理人員使患者頭部轉向一側,避免患者因為嘔吐出現嗆咳[5]。及時清除患者口腔殘留嘔吐物,避免口腔殘留嘔吐物對患者造成刺激。(3)主動和患者溝通,耐心地為患者解答治療過程中的疑問,使患者掌握病情,為患者康復提供合理化建議,改變患者緊張心理情況,消除患者不良情緒,為患者講述成功治療的案例,提高患者康復信心,主動的配合治療。(4)正確指導患者用藥,了解患者用藥過敏史,避免患者藥物過敏。(5)為患者普及疾病相關健康知識,詳細講述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對病情的影響,提醒患者戒煙、戒酒,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6]。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效果,包括手術率、病死率、復發(fā)出血率。比較兩組臨床指標,包括輸血量、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復發(fā)出血率、手術率、病死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輸血量、住院費用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為臨床較為常見的病癥,發(fā)病比較突然,患者瞬間感覺劇烈疼痛和不適,需立刻送到醫(yī)院就診治療,不能自己用藥干預。另外,臨床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主要特點為急性,雖然現代醫(yī)療中大量技術與措施,都能夠給患者提供幫助,但是需及時進行干預,提高實效性,以此從本質上為患者提供合理化干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雖然在臨床中比較常見,但是因為出血位置比較特殊,因此需要盡快進行治療,以此保證患者病情的穩(wěn)定性。合理的使用急診綠色通道搶救,能夠提高治療有效性[7]。雖然臨床在急診綠色通道進行搶救時具有嚴格的規(guī)范和標準,各個措施也需要遵守相應體系。但是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還是會利用靈活方式實現,不會由于內容的死板而對患者造成不利影響[8]。
3.2 急診綠色通道的使用
在使用急診綠色通道過程中,患者被送到搶救室,要及時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快速掌握患者病史,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創(chuàng)建靜脈通道,快速補液,從而糾正休克;實驗室檢查患者的凝血常規(guī)、血常規(guī)和血離子。如果患者出血量較大,則需及時備血。實現床旁消化系緊急彩超檢查,結合查體和病史,對患者是否為肺靜脈曲張或者靜脈曲張進行評估,基于經驗性藥物治療。15 min后內鏡醫(yī)師到達搶救室,和急診醫(yī)師共同評估患者病情和內鏡診斷風險、獲益程度,實現診治方案的制定。在急診綠色通道中,內鏡下治療為中心環(huán)節(jié),經驗豐富的內鏡醫(yī)師親自進行操作,然后轉到病房和內科進行鞏固治療,全程有醫(yī)護人員陪同[9]。在對患者使用急診綠色通道的過程中,對患者開展相應的護理措施,能夠提高治療效率。急診綠色通道能夠保證急診內鏡實效性與病變檢出率,對患者的病因診治進行重視。
利用急診綠色通道使用診、治、療一體化現場診救,患者在進入到急診科后立刻進行連續(xù)有效的救治,通過診斷、檢查和救治,全過程在急診科內一次性完成。利用資源整合,基于綠色通道,打破學科圍墻,實現以急診內科為主題,急診創(chuàng)傷外科為輔和其他學科群支撐的模式,減少急診救治環(huán)節(jié),能夠在短時間內對病因診斷進行明確,降低不必要的藥物浪費,為合理化使用資源的主要渠道[10]。針對已經止血潰瘍或者內鏡中診斷急性胃黏膜損傷等低危險度患者,可以門診治療或者及時出院。如果患者的危險系數比較高,要在急診監(jiān)護病房中治療,從而降低患者經濟負擔。另外,對于單純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住院時間和費用存在差別。急診內鏡和藥物治療結合,使止血成功率得到提高,雖然硬化劑、套扎等治療費用得到提高,但是利用止血時間縮短,減少生長抑制用藥、住院時間和輸出量,使住院總費用得到降低,為對急性靜脈曲張出血治療的主要方法,對大部分患者出血進行有效控制[11]。保證急診內鏡實時性,使病變檢出率得到提高,尤其是急性胃黏膜損傷等黏膜淺表病變,強調病因診治。急診內鏡一般都是在出血后12~24 h內進行,對于急性大出血患者,內鏡檢查越早越好。筆者所在醫(yī)院急診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入院后1 h內進入到內鏡診治中心,可提高治療效果。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診診治專家共識推薦,必要的時候要進行血管造影、小腸鏡檢查、胃腸鋇劑造影或者放射線核素掃描[12]。
3.3 急診綠色通道的使用效果
實施急診綠色通道構成了具備急診科特色專業(yè)性、規(guī)范化的治療急性消化道出血流程,利用靜脈曲張、Forrest Ⅰ和Ⅱa等活動性出血時及時止血,從而降低醫(yī)療資源消耗量。本此研究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入院1 h內進入到內鏡診治中心,從而提高了治療效果。急診內鏡的診斷率比較高,能夠探查到超過90%的出血病灶。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率、病死率、復發(fā)出血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利用急診綠色通道后的臨床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表示急診綠色通道在搶救過程中的效果較好。首先,在落實此方法的過程中對患者病情正確的判斷,以此為患者提供有效干預措施,避免因為不必要的觀察與討論浪費時間,及時對患者病情進行穩(wěn)定。另外,在綠色通道開展的過程中,通過患者臨床情況實現決定,在接收急救電話后完成綠色通道,患者在進入到醫(yī)院后,以事先安排的路線、方法實現急診治療,對患者病情控制后決定是否要開展手術,對患者實施藥物干預,對患者臨床表現進行密切的觀察。以此可以看出,在使用急診綠色通道搶救的過程中,通過一站式治療的模式,對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進行及時、全面、可靠及安全的干預搶救[13]。
綜上所述,使用急診綠色通道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搶救,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可降低病死率、手術率及出血復發(fā)率,并且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周紅珠.院內綠色通道優(yōu)化護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203-205.
[2]陳玉娟.急診綠色通道搶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65例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4):5691-5692.
[3]馮艷萍.急診綠色通道搶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4(2):166.
[4]王貴龍.急診綠色通道搶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應用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8,22(13):1862-1863.
[5]金立貝,趙發(fā)桐,趙林,等.院內外一體化急救模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6,11(11):1143-1144.
[6]葉峰,王舟波,何平杰.急診一體化綠色通道模式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8,25(22):2894-2897.
[7]陳安琴.基層醫(yī)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綠色通道規(guī)范化治療應用分析[J/OL].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5):60.
[8]王海虹,丁銳,何彩娣.綠色通道信息化在急診搶救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數字醫(yī)學,2017,12(8):106-108.
[9]姚世斌,何忠杰,李志輝,等.急診綠色通道對急性顱腦損傷患者搶救時效性的效果探討[J/OL].中華衛(wèi)生應急電子雜志,2015,1(6):35-37.
[10]李美鳳,林惠文,馬麗珍,等.急診一體化轉運模式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價值[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5):129-130.
[11]何亞婷.院內綠色通道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優(yōu)化處理的臨床價值[J].臨床研究,2019,27(2):186-188.
[12]羅珊.急診護理質量指標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2):136-137.
[13]李海春.急診結腸鏡檢查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診治價值分析[J].罕少疾病雜志,2019,26(1):57-59.
(收稿日期:2019-09-20) (本文編輯:桑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