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潮
社會音樂教育一直是教育管理中常被忽視的部分,所以,有人將其比喻為野草,或無序瘋長,或無征兆地衰微。雖然它們常為社會音樂團體自我管理狀態(tài),但由于它們滲透到社會基礎教育的各個角落,因而它們又在國民素質的提升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科學、規(guī)范、有序、可控地發(fā)展社會音樂教育?尤其是它們多為應用型課題,在近20年來吸引了不少研究者的重視,甚至作為碩博士論文和專著的選題。另一方面,中國的社會音樂教育因其利益豐厚而一直以來成為各方爭分的蛋糕之一,但搶占利益帶來的惡意競爭,使得社會音樂教育陷入了漩渦之中,混亂無序,方向迷失,低層次性,惡性循環(huán),很多家長和琴童都覺得這是雞肋,參與的積極性也在逐漸衰退。目前所見的弊端有很多,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教材問題,僅以考級曲目為其坐標。它們多缺少規(guī)劃,各家標準不明,還相互拆借,技術性、藝術性不明,甚至還缺乏實用性,多是東拼西湊之作,尤其表現在聽覺訓練的教材上。在表現形式上,有的直接選用大學里的視唱練耳教材,有的則是簡單化的隨意編寫。在這種情況下,引進國外成熟的教程,并進行切實地針對性地推進,是社會音樂教育工作者們目前快速解決矛盾的可行性形式之一。日前出現“英皇考級”叢書之一的《聽覺訓練教程》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由享有國際聲譽的知名教育家[英]保羅·哈里斯和[英]約翰·萊內翰編著,由國內資深基礎音樂教育者周詩蕾翻譯,并由樂于擔當的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刊印發(fā)行,出版社的周松、穆杉杉等,在出版之后還組織國內外的專家進行面授,先將教師加以系統化有效使用地培養(yǎng),力圖使教材可以發(fā)揮最大效能。武漢音樂學院黃茜副教授所帶的研究生段旭,還將“英皇考級聽力測試教學體系”作為學位論題進行辨析,從而將這套書推演到學術思辨的層面。本文將以這套教程所隱含的藝術性、學術性進行辨析,進而最大化地挖掘其社會音樂教育中的實用性,從而為相關的使用者所參考。
有的人覺得社會音樂教育注重娛樂性,意在興趣培養(yǎng),是孩童生活的調味品,音樂的藝術性退而求其次。其實不然,越是直接面對大眾的藝術類教材就是越要注重藝術性品質,但可以采用相對隱含的形式,弱化技術的表面棱角,運用普適性的方式,將其內在藝術性滲透在教材之中。就像電腦,雖然不要每位使用者了解它是怎么造出來的,科技含量是哪些,但每一臺新型的電腦必須是充滿科技含量的,否則,它就不能在社會發(fā)展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坝⒒士技墔矔敝械摹堵犛X訓練教程》(以下簡稱《聽訓》)就是這樣一套將藝術性隱含于內的教程,用起來常會使人感到快意,甚至獲得藝術性的享受。
一是其表達(express)方式的藝術性。它以進階的形式將其內容分為8個級別,三冊書在封面設計上還給人以童趣,讓小孩子一面之緣就會有好印象。它的每一級別開始之處都以“聽覺技巧為什么很重要”為設問,這就是在委婉地表達“提高音樂的聽覺能力會使你有不斷的驚喜”,因為它會使你學習其它技能變得容易起來,音樂表現力、音色的敏感、音準的辨識、記憶力甚至創(chuàng)造力,都會隨著聽力的提升而悄然發(fā)生改變。由此可知,編寫者在以由內而外的表達形式上以其潛意識而引導受訓者積極地去享受聽力訓練的過程。
在此觀念引導的基礎上,教程精準把握每一個可控方式或形式的有形訓練之法,以節(jié)拍、音高、聆聽變化、學習聆聽音樂、建立聯系等五個單元,從而將其表達形式落到實處。這種表達形式不僅使小孩和家長有抓手,也使老師能抓得住,以具體的、形象明確的訓練形式而推進,如它以每節(jié)小火車拉的四分音符,從一到三增加的數量來直觀地進行節(jié)拍的訓練,這種表達方式使一開始的聽力訓練充滿可視的藝術性、趣味性,在這樣的基礎上,很容易使孩童愿意去學,主動去練。在音高感覺的培養(yǎng)上,教程以生活化的形象對高、中、低的不同音高進行明確聽辨,并以所能聽的音域、所能玩的游戲而進行訓練。這樣的表達是在將枯燥的聽音訓練變得有形可抓,有趣可循,有規(guī)范可遵守,自然給人以較強的藝術性品質。
二是呈現(demonstrate)形式的藝術性。在聆聽音的變化的環(huán)節(jié),以掃碼方式就能進入音頻聽辨,緊接著的內容呈現上,教程配以圖形而予以引導,這種方式會使圖片的形象在不同的音高上得以對應性呈現,而非生硬地置入。這里的呈現因其是一種直觀的孩童愿意接受的形式,尤其是將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呈現在同一界面( mediums or media)上,它對于孩子的理解也是一次助力,不再是無形可依的胡亂猜想,而是對應性的直觀呈現,這樣的呈現形式還以孩童的視角而面對聽音能力的訓練,藝術性地呈現使得學習者、教學者、監(jiān)管者三方都會變得輕松,而能輕松訓練或自修。
三是循序漸進訓練中的藝術性。在基礎環(huán)節(jié)的節(jié)拍、音高的直觀訓練之后,如何獨立完成實訓的作業(yè),是聽力訓練的落腳點,訓練的好壞也就是藝術性與否的關鍵。在聆聽音樂和建立聯系的環(huán)節(jié),教程采用不斷加量、變難的小游戲而切入與推展,學會仔細聆聽自己或別人演奏的音樂,是這次游戲過程中學習者的任務,建立聽力訓練與生活中聲音之間的聯系,使得訓練聽音不再是孤立的形式,而是與對象之間有可以依托的紐帶,如大小、斷連、漸強與漸弱。它還以短小樂曲的形象,以聽辨、模仿而讓小孩在訓練中很容易找到準繩,由此使訓練推進下去,甚至在自我訓練中也有形可依。而音階、音色、音程、視奏、背譜、節(jié)奏等,都是可以建立起來的聽覺聯系。而此時的內容還引入了各個歷史階段的最典型歷史中的音樂,巴洛克、古典、浪漫甚至20/21世紀等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音樂在形象上與聽覺在循序漸進的逐步推演中而建立起聽覺聯系。
由此可見,以內涵化的藝術性,依托表達、呈現及循序漸進地發(fā)展等直觀可行的方式,《聽訓》將其藝術性融入無形之中,最終實現技術訓練的能力獲得,其目的雖然是追求聽覺的技術韻律,但以藝術性的親切方式,小孩子在訓練過程中并無聽辨時的枯燥和亂猜時的茫然等問題,而是以更為趣味性的活動,在玩樂之間建立起來節(jié)拍、音高、音色等聽力內容的技術訓練。
相比于上述的藝術性內涵,實用性則是《聽訓》更為外在的表現特征?!堵犛枴吩趦热萁Y構上以具體的節(jié)拍、音高為其切入點,在此基礎上,它進而引入音色、音樂風格等訓練項目。還以外在的音響形式為其訓練找尋易于實現的通道。如:采用對應性填空的形式,將強弱的不同音樂形態(tài)聽辨,將音樂的表演形式如斷與連、漸強或減弱的聲音形態(tài)等而逐一辨明。這些訓練項目是建立在循序漸進的進階方式之上,從而使其聽力訓練簡單易行。
一是完成任務的明確,使得訓練變得很實用。漫無目的、終點的加練,可能是很多學習者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堵犛枴返拿總€部分要求完成的任務非常明確,比如第2級的節(jié)拍訓練部分,要求訓練的任務是兩拍子、三拍子與華爾茲、進行曲的對應性聽辨,在聽辨中,強弱規(guī)律的變化是解決這一聽辨的關鍵。書中以希臘人的“前奏曲”在美國而進行形象的語言式的強弱對比提示,使得所要完成的任務變得明確而易于達到訓練之用。我曾現場臨觀過教學,這樣的場景營造和語意的表達,很容易使學生完成任務。在聽力小游戲環(huán)節(jié),這種對應性訓練會略為增加任務,但卻是前述訓練的變化形式,而此時的學生已經有了“經驗”,即使任務多一點,它在以量變的不斷增加而為能力提升的質變做準備。尤其讓人感覺的是,他們的任務完成并不難。明確的任務使得訓練易于推進,教程實用性強的特點凸顯。
二是訓練進階的發(fā)展可控,使得教學易于不斷深化。能看得到成績,是學習者興趣增強的動力之一,很多的時候,國內聽力訓練教材的隨意性破壞了它們的實用性?!堵犛枴吩诿恳患墑e之間有著明顯的能力提高的外在表現形式,如第一級在音高訓練內容上是兩個音,第二級升為三個音,并且明顯地增加了音高間的近距離感,第一級中所要認知的高低音程感,在這里有了能力體現,而近距離的體現還以向上、向下的音樂進行形式予以呈示。所以,這一增加到三音的聽訓內容也是很容易完成任務。同樣的進階形式還表現在第三級的音高上,它增加為四個音,并且有了跳進的音程,這是因進階方式變化而產生的教學效果。它所包含的級進式的階梯音高感,也因其在之前高低訓練中已經獲得了這樣的能力,從而使這一項目可以較為容易地完成任務,但卻不知不覺中擴展了音域。
三是訓練內容板塊明晰,使得教學易于不斷推進。如前所述,每一級別的訓練內容在板塊布局上是明確的,但又會在每一板塊之中增加任務的數量,這也是符合高一級別能力訓練提升的實際需要。如:第三級在節(jié)拍上變?yōu)楦近c節(jié)奏音型,還有了復拍子的復雜化推進,而在音高聽辨上又有了四個音的不同組合,在建立聯系訓練的環(huán)節(jié),還增加有弦樂四重奏、木管三重奏、銅管五重奏、打擊樂合奏等聽辨內容,這些調性、配器辨析的聽力訓練項目,對于后面的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及后來時期的音樂風格的進一步辨別是鋪墊式漸進,這些推進的方式以其板塊式內容而明確,從而使得它的聽辨任務并不難完成,實用性凸顯。
《聽訓》的實用性既表現在外在形式和內容,以明確的圖示、生活場景的對應性關系,再在訓練的內容、板塊等方面的前后級別的相互對應之間予以緊密聯系。這樣聽力訓練就因實用性較強,從而便推進與深化的階段性也變得明確起來,這就使看似不可控的聽力訓練變得有抓手、可布控、再加上趣味性、歷史性音樂內容的巧妙融入,從而使聽力訓練內容具體,其效果也簡單有效,易于推行。
從上述闡釋中亦可看出,教程在學術性的品質上也有可圈點之特色,它在選擇聽訓的內容中依托于歷史經典,又在聽訓的任務中選擇了學術性較強作品,在聽訓的范疇上著眼于寬廣的視野,從而使訓練在級別的不斷精進之中又有了藝術需要的日益變化。而教程緊緊依托孩童的接收心理學而設計結構、內容與形式,最終給我們展現了其系統化布局的編寫觀念。我想,這些內化于具體任務訓練的藝術品質,是《聽訓》教程得到大家喜愛的內外因素。本文通過藝術性和實用性兩個主要特色的辨析,力圖以點帶面地認識這套訓練系統的最突出品質。當然,這一套教程還有其它的特色或優(yōu)勢,筆者將從其它教材系列而再行展開,如樂理精講、鋼琴、小提琴的進階等教程。本文只是系列研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