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蘭 廖富強 譚飛飛
基于5E教學模式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節(jié)“地球運動”的“晝夜更替”為案例,使用5E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計,突顯5E教學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的巨大作用。
1 引言
“5E 教學模式”是 BSCS主要研究者之一的R.Bybee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建構主義教學模式,這一模式是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法,更契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接受和吸收新的知識概念,提高思辨和推理的能力,培養(yǎng)科學的求真態(tài)度.5E 教學模式主要分為5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吸引、探究、解釋、遷移和評價。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修訂版中提出要構建以地理核心素養(yǎng)為主導的地理課程,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科所特有的科學觀、價值觀和解決問題能力,因此,基于“5E”教學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應以落實地理核心素養(yǎng)為教學目標,才能創(chuàng)新培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2 教學過程
3 總結與反思
轉變學生原有錯誤概念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而 “5E教學模式”就可以解決概念轉變和學生自主構建概念的兩大難題。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嚴格按照 “5E 教學模式”的五步走,在充分理解 “5E 教學模式”的內(nèi)容后,結合學生以及教材的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探究活動中完成教學目標,在探究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能力。
通訊作者:廖富強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