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梅
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在提高管路標識規(guī)范率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1月~7月我院腦外科收治的患者150例的相關資料,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以“提高管路標識規(guī)范率”為活動主題,調(diào)查現(xiàn)狀,分析管路標識不規(guī)范的原因,設定目標,擬定對策,實施相應對策,通過持續(xù)的質(zhì)量改進對活動開展前后管路標識的規(guī)范率進行比較。結果 ?品管圈活動實施以后,管路標識規(guī)范率由原來的90.00%提高至95.33%,品管圈成員在品管圈的應用、專業(yè)知識、協(xié)作精神、團隊榮譽感、責任心、活動信心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結論 ?品管圈有助于提高管路標識規(guī)范率及圈員的綜合能力,進一步提高護理服務質(zhì)量,患者的滿意度,降低護理差錯發(fā)生率。
關鍵詞:品管圈 ;管路標識;規(guī)范率
中圖分類號:R47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06.065
文章編號:1006-1959(2020)06-018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improving the normative rate of pipelin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July 2015, we collected relevant data of 150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brain surger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and established 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 with the activity theme of the activity was "improving the normative rate of pipeline identification",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analyze the causes of irregular pipe markings, set goals, formulate countermeasures, and implement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normative rate of pipeline identific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activity is compared through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C circle activities, the normative rate of pipeline identification increased from 90.00% to 95.33%. The application of QC circle members in QC circl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pirit of cooperation, team honor, responsibility, activity confidence, etc abi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normative rate of circuit identific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ircle members,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s,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errors.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Pipeline identification;Normative rate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之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fā)組成數(shù)人一圈的小圈團體(又稱QC小組),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來解決工作現(xiàn)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fā)生的問題及課題,是一種比較活潑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和提高工作效率[1,2]。我科2015年開展了以“提高管路標識規(guī)范率”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成立品管圈小組 ?2015年1月3日在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腦外科成立品管圈小組,由 ?9名護士組成,其中輔導員1名由科護士長擔任, ?圈長1名由護士長擔任,其他7名由本科室骨干護士擔任,確定圈名為“向日葵圈”。圈長負責組織 ?圈員進行品管圈知識學習,使圈員了解并掌握品管圈理念、目的及活動方法。通過品管圈小組反復的會議討論,最后確定活動主題“提高管路標識的規(guī)范率”。
1.2現(xiàn)狀調(diào)查 ?品管圈小組通過對2015年1月~7月150例腦外科患者的調(diào)查研究得出,管道標識規(guī)范135例,不規(guī)范15例,規(guī)范率占90.00%。
1.3要因分析 ?品管圈小組運用魚骨圖,從人、物、法、環(huán)四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并結合柏拉圖,根據(jù)80/20原則得出6個要因,分別是:制度不完善、培訓欠缺、宣教不到位、標識材料不統(tǒng)一、標識字跡模糊、標識材質(zhì)差,見圖1、圖2。
1.4目標設定 ?目標值=現(xiàn)況值+改善值=現(xiàn)況值+(現(xiàn)況值×圈能力×改善重點)=90%+(90%×86%×72%)=90%+6%=96%.改善重點是原因分析中6個原因在柏拉圖中的累計百分比即86%。圈能力是圈員自評打分的總分占滿分的比值即72%。
1.5對策擬定與實施
1.5.1制定并完善各項相關制度 ?制定管道標識管理制度,完善交班制度及健教制度。管道標識管理制度包括管道標識的目的、適用范圍、注意事項、作業(yè)內(nèi)容等,要求護士根據(jù)管道風險等級及標識要求做好管道標識的工作;完善交班制度即對于管道標識的交班制定一個規(guī)范化的流程標準,責任護士按照管路交班制度流程進行交班,防止少交漏交現(xiàn)象的發(fā)生;管道健教制度包括管路的作用、適應對象、注意事項等,責任護士需了解并掌握管道健教制度,為健康宣教打好基礎。
1.5.2加強護士培訓 ?護士長每周組織1次學習,使本科室護士了解并掌握管道標識管理制度、交班制度及健教制度。護士長定期檢查制度落實情況,對于使用不規(guī)范或未及時使用標識的問題迅速反饋、糾正,并不斷完善和改進。
1.5.3加強對病患及其家屬的健康宣教 ?責任護士在置管前或接手術患者返回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置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并告知患者及家屬注意保護標識、盡量避免污染、防止破損、勿自行摘除,如有標識脫落及時通知護士。
1.5.4規(guī)范管道標識牌及使用方法 ?規(guī)范管道標識牌包括四項內(nèi)容,即管道名稱、置管時間、置管者、備注;我科規(guī)范標識牌粘貼位置主要管道為胃管、尿管及腦引管。胃管標識牌粘貼于胃管末端5 cm處,填寫標識牌后沿中線對折,包裹管道后兩層貼緊固定,一面顯示管道名稱及置管時間,另一面顯示置管者及備注;尿管標識牌粘貼于尿管分叉處的注水管道,粘貼方法同胃管;腦引管標識牌粘貼于引流袋上方5 cm處,粘貼方法同胃管;統(tǒng)一使用黑色記號筆填寫管道標識牌,見圖3。
2結果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隨機調(diào)查2015年10月~2016年4月置管患者150例,管道標識規(guī)范143例,不規(guī)范7例,規(guī)范率占95.33%,較活動前提高了5.33%,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3討論
品管圈活動通過科學的方法找出并確定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的解決這些問題,達到業(yè)績改善[3]?;顒悠陂g不同崗位人員針對同一問題集思廣益,圈員間分工合作,從計劃到具體實施,每位成員能夠明確自己的職責,督促落實,使管路標識填寫固定的更加完美、穩(wěn)固,提高了管路標識規(guī)范率。
本次品管圈活動由腦外科科室創(chuàng)建品管圈小組,將品管手段加入到科管道護理操作中,對造成管道標識缺陷的因素展開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對全體參與護理腦外工作人員開展管道標簽應用技術培訓及考核,對管道標簽的粘貼方法及位置做出明確規(guī)范。品管圈活動激發(fā)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4,5]?;顒又校T積極主動的參加活動,各抒己見,使護理質(zhì)量管理不在以護士長為主,而是全員參與實施與改進,圈員有了更高的主動權、參與權和管理權,工作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與此同時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實施品管圈活動以后,我科管路標識規(guī)范率得到了大大提升,使管道標識規(guī)范率由原來的90.00%提高到95.33%。我科更換材質(zhì)較差的舊標識貼為新型材質(zhì)管路標識貼,并統(tǒng)一使用黑色記號筆填寫管道標識,規(guī)范標識貼的固定位置;并規(guī)范各項管理制度,加強護士的學習及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有效的降低了因管路標識不清或觀察不夠仔細而發(fā)生的護理差錯,提高了護理質(zhì)量。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對提高管路標識規(guī)范率具有積極作用,同時對相關護理人員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文麗.應用品管圈提高手術病人管道標識準確率的實踐[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4(2):320-321.
[2]蔡學聯(lián),鄭芝芬,唐曉英,等.運用品管圈質(zhì)量改進工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發(fā)生率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12):59-61.
[3]黃海超,高擎擎,龐曉麗,等.理論實踐—體化教學模式對本科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影響的研究[J].天津護理,2015,23(1):1-2.
[4]李紅,曹家燕.運用品管圈降低氣管切開患者中、重度黏痰的發(fā)生率[J].天津護理,2015,23(1):50-51.
[5]謝曉霞,張旭華.品管圈管理在圍手術期患者管道標識中的實踐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6(1):127-128.
收稿日期:2018-07-05;修回日期:2019-02-25
編輯/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