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必須根植于課堂,根植于學生,才有生命的旺盛的活力。在新課改下,教師要有“的”放矢,教育教學目標明確。否則,學生難以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教學內容學生琢磨不透,影響教育教學效率。以前的應試教育,沉重的課業(yè)給學生造成了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身體不能良好的發(fā)育,心理不能良好的發(fā)展,個性特長得不到張揚。在新時期下,面對新的挑戰(zhàn),教師也要迎難而上,與時俱進,不斷學習,開拓進取,成為創(chuàng)新型教師。所以新課改下,我覺得只有讓學生發(fā)掘興趣,因勢利導才可以構建高效務實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精通教材 目標導向 喚醒激發(fā)
一、教師精通教材是構建務實高效的生動的課堂的首要問題
我們作為教師,首先要求自己精通教材。只有精通教材,才能寓教于學,使學生領悟語文的博大精深,使中華文明的瑰寶在高中學生身上得到發(fā)揚和傳承。
(一)首先要投入,依據教參要求,定下階段目標,課時目標等。然后學生再掌握基本知識點、教學的重難點。只有精通教材,深知學生的學習基礎,才可以把課文的精髓變成學生的精神財富。我認為只有教學目標與課程目標一致,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語文教學內容是學生的學習內容,教材是教學的素材,教學中我們只能活用教材,使學生真正掌握教學內容。
(二)多元化解讀教材。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紐帶,教師要教好學生,離不開教材,教師只要讓學生在教材這所美麗的樂園里看到各式各樣美麗的鮮花,看到有趣的事物,就完成了教學目標。因此我們應該以一種樂觀欣賞的心態(tài),引領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教材。語文課程目標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養(yǎng)成運用語言文字的功底。教師就要具備相應的基本功。實際語文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達到身心健康成長的狀態(tài)。
(三)擴充學生課本外知識?!笔怪Z文素質更高,人生體驗更豐富。例如只有通過具體事物的描寫,才能使學生掌握形象思維的一般規(guī)律,才能使學生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學習語文”最后達到完美境界。
二、目標是導向,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是重中之重
在這樣的理念下,才可以讓語文教學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讓學生主動的學習語文,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就要精通教材,精通課文,將課文中具有價值的東西提煉出來,使學生的語言感受力,文章美學鑒賞力,都有提高,豐富情感,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良好的世界觀以及價值觀。
三、不局限現有教學三維目標的要求,根據課程具體狀況,以及實際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
以及實際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是構建務實高效語文課堂的基本。只有學生課堂上盡興,盡情的學習,才能形成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興趣是老師。教師語言要簡練,通俗易懂,清晰準確、邏輯性強。英國學者羅素說:“一切學科本質上應從心智啟迪開始。教學語言應是引火線、沖擊波、興奮劑?!盵1]只有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才能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勾起深入探究的欲望,使頭腦中的信息不斷豐富,自己主動,自覺帶著“問題”學習語文課文。教材是具有閱讀價值的,因此必須充分閱讀教材。也只有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在閱讀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聯系自己實際,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多渠道提升自己的感悟。通過淺讀、深讀、精讀課文,漸次加強對文章的領悟,使學習不再是壓力,變學習為樂趣,達到掌握知識、養(yǎng)成良好情操,使身心靈健康發(fā)展,成為生命的主人,輕松快樂的成長!
(二)認知到理性飛躍。“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索和感悟?!盵2]語言要清晰流暢,寓情于景,使學生易于并樂于接受新的知識。教學目標要適度合理,學生有可能達到”最近發(fā)展區(qū)“。聯系學生的實際特點,使他們自然而然的產生”我要學”的心理需求。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怎樣把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使他們在語文教學中活出真正的自我,關鍵在于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所以課堂上,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為根本,深深的植根于學習生活,創(chuàng)設“開放的平臺”,教師使之做學習的主人,自己主動演戲唱戲,使教材由書本上的知識變?yōu)閷W生“活”的教材。讓學生在朗讀課文、熟悉教材,熟記精彩語句、模擬表演、角色轉換等生動活潑的課堂生活中,掌握語文基本知識。在與老師的情感呼應中,快樂學習,與教學目標完美契合。
(三)師生肝膽相照。陶行知說:“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盵3]教學就要克服教師一頭沉,以教師為主體的模式。教師是引領者,卻不是學習的主人。所以現代教學需要的是師生交流,師生相互溝通,相互合作,達成師生情感和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完美契合。這也對現在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除了在課前深入備課,(備教材,備學生)我認為還要備表情,備感情。做到進入教室就面帶微笑,把微笑注進課堂,注進學生的心理。把親人般的愛帶進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構建一個輕松,愉悅其樂融融的教學氛圍,這樣學生對老師“信其道而行之”,就能輕而易舉的完成教學目標,學生與老師情感之路暢通,學生也會自覺地聽從老師的指引,在教學中輕松愉悅的完成學習任務。
(四)做好課堂課后練習。課堂練習不僅可以檢測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也是教師檢測教學質量的手段,從而完善教學。也是拓展學生知識面的有效方法。教師在完成某些教學目標后,要針對教學基本點,難點設計一些練習題,形式可以多樣,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訓練。熟知課堂知識,同時能溫故而知新,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運用評價是平衡的尺度
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盵4]在教學中,達成學生對語言技巧的運用,學習比喻.擬人.記敘等寫作技巧,這不僅是對學生能否達成目標是一種檢驗,教師也可以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與總結。例如學生是否都有收獲?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該怎樣提高?學生的收獲是否出于主動學習還是被動接受?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被喚醒?有沒有繼續(xù)努力的動機?我的講課是否滿足了學生不斷增長的求知欲?我的教學設計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嗎?等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務實高效的語文課堂。作為教師,是要能喚醒學生巨大的潛能,激勵鼓舞學生發(fā)現自己身上的無限美好,使學生的身心靈得到健康發(fā)展,使他們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這就需要及時鼓勵與表揚,讓他們在前進的道路上無畏艱難險阻,向著陽光成長。使個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信心與能力,美好與魅力,讓他們與時代一起奔跑。讓教師的鼓舞陪伴他們成長,成為他們現在與將來的最好的引路人。
教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教育,教育需要教師具有詩人的情懷,幽默的談吐,良好的形象;教育需要青春的活力,新鮮的空氣;教育更需要無私的愛,愛可以使沙漠變綠洲,使每一個渴望陽光的心靈不再有黑暗。學生是好的學生,關鍵是怎樣引導,只有教師用心去澆灌每一朵花,才能迎來教育的百花齊放的春天。而這些離不開語文素質的訓練。在學習生活中感知感悟語文課程的精髓,提高語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美好的情操,成為新時期快樂成長的高中生!
參考文獻:
[1]王尚文.走進語文教學之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山林.語文教學內容辨證[J].語文建設,2006,(02).
[3]胡衛(wèi)平.中小學生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課堂教學影響因素[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8).
[4]鄭桂華.凸顯文本的語文核心價值[J].中學語文教學,2008,(03).
(作者簡介:軒闖,本科學歷,一級職稱,彰武縣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