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wǎng)5月10日文章,原題:與中國對抗,澳大利亞要三思大家都喜歡大衛(wèi)和巨人歌利亞的故事。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都為勇敢的小堪培拉站出來與強大的北京對抗而歡呼。但結(jié)果呢?在《圣經(jīng)》里,大衛(wèi)打敗了歌利亞。而在現(xiàn)實中,大衛(wèi)更可能得到了一次有關實力的深刻教訓。
但我們也要問一問,澳大利亞是如何與中國陷入了一場其放棄不了又無法取勝的爭執(zhí),并為未來吸取一些教訓。畢竟在21世紀新的亞太地區(qū),澳大利亞會再次遇到此類問題。
對于澳大利亞而言,第一個教訓是不要無謂地與中國對立,尤其是在需要與中國合作的時候。無論澳大利亞自我感覺有多良好,其對北京的大膽挑釁都會適得其反。
迄今,(澳總理)莫里森在與北京打交道時小心翼翼,試圖確保他從前任繼承下來的“深度凍結(jié)”的澳中關系不會變得更糟。但奇怪的是,在疫情要求合作的關鍵時刻,他卻選擇與中國對抗。
最有可能的解釋是,他這樣做是為了取悅?cè)A盛頓。特朗普政府顯然決心炒作中國對此次疫情的責任,這既是為了轉(zhuǎn)移國內(nèi)對其對危機管理不善、有時甚至是鬧劇的批評,也是為了在亞洲和全球的地緣政治爭奪戰(zhàn)中打壓北京。不難想象,白宮敦促堪培拉出手相助,加入到他們對北京的指責大合唱中來。
但只有當華盛頓采取明智的行動,制定出符合澳大利亞利益的可信戰(zhàn)略時,這樣做才是明智的。這意味著既要管控中國的強硬態(tài)度,又不致不必要地導致緊張局勢加劇或妨礙必要的合作。從白宮或華盛頓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證據(jù)表明這一點。恰恰相反,目前的新冠疫情大流行進一步激起了美國各政治派別對中國的憤怒——中國人對美國的敵意不斷升溫也反映了這一點。
華盛頓對此負有責任,如果澳大利亞鼓勵并呼應美方的信息,那么澳大利亞也有責任。因此,澳大利亞應該從當前與北京的關系危機中吸取的第二條教訓是,不要讓華盛頓左右其對華政策。
第三個教訓?澳大利亞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亞洲權力的新現(xiàn)實,并學會如何面對。所謂“基于規(guī)則的全球秩序”并沒有取代國際事務中實力的分量。而現(xiàn)在,這種實力已掌握在后來者手中。
中國是亞洲最強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對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國家,但中國不是澳大利亞的盟友,甚至也不是朋友。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第一次面對這種情況。這個國家對澳大利亞的看法,充其量只是冷淡。澳大利亞之前沒有與此類國家打交道的經(jīng)歷。
我們不要自欺欺人地認為,中國威脅澳大利亞是大錯特錯。當然,澳大利亞不喜歡這樣,但這本來也不是中國的目的。中國想通過向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展示自己的實力,讓他們知道,中國可以以微小的代價給澳大利亞造成巨大的損失。這就是國際關系中實力的本質(zhì),而中國人有的是實力。
不論澳大利亞喜歡與否,一旦它想反對中國,就會面臨艱難的選擇。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澳大利亞有權做自己想做的,但必須接受其選擇的后果。批評中國是澳大利亞的主權,反制澳大利亞也是中國的主權。誰都不喜歡被人擺布,但毋庸置疑的是,實力有其自身的邏輯。所以,在挑起對抗方面,澳大利亞需要更明智。▲
(作者休·懷特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名譽教授,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