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定來
“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由此可見,在學校的課程建設過程中,更新校長的課程理念,提升校長對課程的領導力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做好課程規(guī)劃,開發(fā)課程;最后要靠教師通過課堂去發(fā)揮課程的育人作用。為此,校長在課程建設中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加強課程理念的領導
課程理念是一所學校辦學思想的核心,是學校課程建設中的靈魂與標桿。以前,有些學校忽視了課程理念的領導與管理,缺少與之相應的工作安排與制度管理,更是缺乏有效的落地措施,影響了學校課程建設,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一所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加強課程建設的領導,必須從加強課程理念入手,完善學校的課程建設制度,細化課程建設的安排,強化有效的執(zhí)行,引領全體教職工樹立新的課程理念,使理念指導轉化為實際成果。我校在“讓每個紅光人主動和諧發(fā)展”的理念下進行課程建設,讓每一個學生在課程的實施與學習中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力求主動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提高其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修養(yǎng),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和諧發(fā)展,成為具有“紅光氣質,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少年。
同時,課程管理與引領能力是提升課程領導力的非常重要的方面,需要引起校長的高度重視。一方面,校長充分運用了上級部門賦予的管理權力、獎賞權力、人事權力等進行常規(guī)性的有效管理,達到管理控制的目的。另一方面,校長更新管理觀念,改變管理策略,通過對新課程的分析、理解,運用所形成的校長學識水平、感召能力、人格魅力等引領老師和學生朝著學校課程育人目標不斷前行。
做好課程建設的規(guī)劃
學校課程建設,先要做好規(guī)劃,提升課程的內涵,需要先從學校層面做好頂層設計,構建學校課程體系。學校課程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家課程;二是地方課程;三是校本特色課程。因此,學校的課程體系就是對這三種課程的實施及評價進行整體設計和安排的一個動態(tài)過程。因此,學校課程體系構建必須是在學校辦學理念的指導下進行,一定要體現并實現學校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們把學校課程界定為:學校為實現辦學理念——“讓每一個紅光人主動和諧地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這樣學校課程就包含了學科課程、綜合課程、活動課程、隱性課程,同時也確定了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然后,我們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在嚴格落實國家課程、認真執(zhí)行課程計劃的同時,力求“公共素養(yǎng)課程”和“個性特色課程”之間融合、協(xié)調,精心實施學校課程,從而促進學校的課程建設。為此,學校構建了“33618”的課程體系結構,其中,“3”指“三大體系”的3大課程價值;第二個“3”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特色課程”三級課程;“6”指包含了“高尚德行、健康生活、經典傳承、思維敏銳、多元發(fā)展、世界眼光”的6大課程維度;“18”指擬定了18個課程模塊。學校課程體系總共設置了55種課程科目,旨在通過開放、立體、自主、多元的課程科目,充分發(fā)展每個學生的潛在素養(yǎng)。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化,采取“三合”(目標統(tǒng)合、內容整合、資源融合)原則,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化的實施進行了探索,例如,學校教師把《語文》與《道德與法制》相同的內容進行整合在一起教學;把萬州本地的一些資源融合到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進行了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根據課程體系和學生需求開發(fā)30多種特色課程和10多種課程講義,現已出版了《語文微課程》《數學微課程》等特色課程供師生使用,在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
搭好課程實施的平臺
福建師范大學教師何玉鳳認為,課程執(zhí)行力,“是一個國家在影響課程的各方面因素綜合作用下,保證課程政策目標實現的有效力,即各方面因素發(fā)揮同向的積極作用來保證課程改革目標實現的有效程度。其中,作為具有能動性和自主性的人的因素——課程執(zhí)行者是保證課程執(zhí)行力強弱的關鍵”。
做好課程實施安排,保證課程實施的時間 除了按照課程計劃安排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上足上好;還要安排好時間上好校本特色課程,我校星期三下午規(guī)定全校學生參加社團活動,每天課后服務安排學生參加40分鐘的社團活動,以保證校本特色課程的實施。
提升教師素質,保障課程實施的師資 秉承終身學習的理念,以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問題為中心,強調在教、學、研一體化中教師主動參與。通過請進來、派出去對教師進行培訓,積極探索校本培訓方式提升教師素質,暫時無法解決的師資就聘請校外師資,保證課程的實施。
課程執(zhí)行力需要課堂來承載并釋放課程的育人功能 課堂作為育人的主陣地,需要不斷變革,學校抓住“自能卓越課堂建設”這個牛鼻子,不斷進行課堂變革,確立“激趣定向,自主學習,點撥指導,鞏固拓展”的課堂操作程序,“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成為課堂操作關鍵點,激發(fā)學生興趣,用適合學生自己的方法,主動學習,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形成學習能力,主動獲取知識,會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全面協(xié)調地發(fā)展。
課程建設,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不斷引領、躬行與實踐。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qū)紅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