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楊
摘 要 為鍛煉學生耐力素質,在課外活動中進行運動安排具有必要性。針對學生耐力素質訓練,跑步是較好選擇,在培養(yǎng)學生耐力素質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與勇于進取等良好品質。由于目前許多學生不熱愛體育運動,以及跑步運動訓練過程枯燥、練習時間長、運動強度大,學生對于跑步興趣低、積極性不高,就很難達到耐力素質鍛煉目的。綜上所述,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研究如何通過跑步來激發(fā)中職學生耐力素質練習興趣具有必要性。
關鍵詞 跑步 中職學生 教育 耐力素質 興趣激發(fā)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跑步是一項可以對學生身心鍛煉具有促進性運動,特別是對學生耐力素質鍛煉有很強增進作用。但是由于學生對跑步項目本身具有恐懼感易產生心理障礙,不利于學生耐力素質提高。為使學生對于耐力素質練習積極參與,應從學生興趣出發(fā)。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興趣所在,對癥下藥通過調動學生跑步積極性使耐力素質鍛煉擁有最大成效。教育工作者應全方面思考如何有效進行跑步訓練,從而對學生耐力訓練產生正面影響。
1目前影響學生耐力素質練習的原因
在校園中觀察學生運動情況并對此進行調查,不難發(fā)現許多學生對于跑步依舊抱有恐懼心理,缺少積極正面態(tài)度。學生對跑步運動產生恐懼感主要來源于日常體能測試與運動本身所具有的枯燥性,可以從一下幾方面進行剖析:
1.1鍛煉周期長,易產生疲勞性
跑步作為一種全身性有氧運動,及其容易產生疲勞感,而中職生日常體育安排中,往往采取長距離鍛煉。例如,為的使學生體育成績達標往往采取1000KM為周期跑步鍛煉,需要不間斷以較快速度跑三到六分鐘。在這個過程中,乳酸分泌以及心肺功能可能無法發(fā)揮平時作用等原因都會使人產生疲憊感,從而對運動產生厭惡情緒。
1.2鍛煉枯燥,缺乏變化
跑步相較于籃球、足球等運動,形式較為枯燥,在運動過程中通常缺少多人合作、多模式競賽等運動趣味,多為單調性、重復性、機械性運動。盡管相較于籃球等運動運動時間較短,運動量小,但是籃球等運動往往形式多變,易引起學生興趣,且十分具有趣味性。
1.3教師對于跑步運動的安排
在跑步運動鍛煉環(huán)節(jié),教師基本上根據體能目標進行安排,對學生進行跑步訓練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速度,使學生通過體能測試。在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安排具有合理性卻往往忽略趣味性,僅僅為完成教學目標,不利于學生耐力素質聯系。使學生對于跑步鍛煉缺少興趣,抗拒進行跑步訓練,跑步訓練的正面效果也難以發(fā)揮。
2通過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興趣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因為場地等各方客觀原因,對于跑步訓練方式通常是將學生安排在操場并圍繞操場跑步,只是機械化、重復化運動,不具備趣味性。中職學生性格較為活潑,對簡單重復運動往往易產生反叛心理,對跑步運動產生抗拒,這不利于耐力素質練習進行,因此需提高學生對運動趣味性促進學生運動,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2.1采用心理轉移法,緩解學生對跑步訓練心理障礙
對于傳統(tǒng)跑步訓練方式,例如跑圈,我們不必要將其完全否定而是要以新方式使其活起來,使學生減少厭惡心理。在跑步訓練過程中,對于枯燥性較強的訓練,利用具有娛樂性質的形式進行,引起學生鍛煉興趣,就可以達到心理轉移目的。中職生目前正處于較為活潑的年齡段,學生對游戲興趣較強,教師可以采取游戲方式改變學生對于跑步練習所產生厭惡心理,即將學生對于跑步原本的厭惡心理向接受心理轉變。
利用游戲娛樂性中和跑圈任務枯燥性,促進學生進行跑步訓練,最終可達到促進學生耐力素質鍛煉目的。關于在枯燥跑步訓練中賦予娛樂性的具體方式,可以通過以跑圈為例來說明。教師可以在課堂訓練過程中借鑒“大富翁”游戲,教師給出謎語,利用操場邊各種標志物,使學生跑步經過標志物時可以得到相應提示,并根據提示進行相關動作,在跑完一圈之后也可以獲得相應獎勵,在游戲中表現較差的同學可能得到一定懲罰。
2.2提供更多鼓勵,激勵學生進行跑步鍛煉
中職學生在某些方面能力不強,對自己自信心不高,更難以對耐力素質訓練產生興趣,易對自身喪失信心,教師恰到好處進行鼓勵可以緩解這一局面。人前進的原動力之一就是被他人認可,中職生年齡仍處于未成年階段,就更需要教育工作者進行激勵,以此幫助學生進行跑步活動,主動參與耐力素質練習相關活動。
為達到充分激勵學生進行耐力練習相關活動,需要教育工作者建立起一套較為完整獎勵制度。以跑步運動中最簡單且常見的體育課跑步日常訓練為例,可以采取簽到制度,在一周打卡結束后,對于最終全勤,對跑步活動積極參與的同學,可以使用一些小禮物甚至召開班級例會進行表揚,對于出勤較少同學不采取警告,而是請他給全勤同學頒獎。利用合理獎勵制度,對學生始終采取激勵態(tài)度鼓勵學生進行耐力素質練習。
2.3幫助學生設計目標,完成階梯式上升
耐力素質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進步過程本質是循序漸進。在練習初期,學生對于活動興趣不高漲,耐力素質差作為正確現象而存在。低層次到高層次較為遙遠,先設立一個就近目標并向此邁進難度就較小,為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可以先確立最近目標。在目標確立之后,還可以將目標層面學生進行再次調整,例如將一部分層次較低學生放置在中層次,使其感受壓迫與競爭力,從而產生前進動力。
目標設計法在理論上具有很高可行性,(下轉第115頁)(上接第111頁)在日常教學中也可以運用。例如教師可以采取數據表方式,對學生跑步時間、跑步速度、跑步距離等各方面進行記錄,并利用電腦做出柱狀圖,清晰對比學生在一個時間段內跑步水平,再幫助學生設立更近一步目標。學生中一部分進步臺階跨度較大的,教師就可以進行層次調動。教師通過科學利用目標分析法,推動學生進行跑步訓練,直接推動耐力素質練習進行。
2.4通過科學引導,提升學生認識
中職生正處于青少年階段,對自己充滿自信心,通常認為自身各方面身體素質與耐力素質較為優(yōu)秀,進行跑步類耐力素質練習不具備必要性。其次,對發(fā)展耐力素質的方法和作用不具備明確認識。為針對此類情況需要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使學生對于耐力素質教育具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校內開展耐力素質相關教育講座,請校內外體育專業(yè)教育人員來對耐力素質練習進行深層次講解,用科學、專業(yè)、生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相關科學知識講解?;蛘咭园嗉墳閱挝?,進行耐力素質練習相關記錄影片進行觀看,同時要求學生在觀看影片之后,感悟適合自身耐力素質鍛煉的方法,學生對于耐力素質練習有自身更深刻思考后,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采取更適合自身方式進行練習。
3教師發(fā)揮帶頭作用,對學生進行積極訓練
在學生被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發(fā)揮領路人作用,而針對跑步訓練來達到耐力素質練習時,同樣需要教師繼續(xù)發(fā)揮領路人作用。學生進行跑步練習過程也是耐力素質得到提高的過程,教師應將學生鍛煉過程充分利用起來,并在其中充分發(fā)揮積極引導作用,使跑步鍛煉對耐力素質鍛煉發(fā)揮自身積極作用。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運動過程中應充分觀察學生特點,根據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進行跑步鍛煉。在教師本身總結學生興趣點所在之后,將教學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采用多樣化跑步練習方法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通過科學合理手段作為學生與耐力素質練習之間的催化劑,使跑步練習對素質耐力練習具有更大作用。
4結束語
學生耐力素質培養(yǎng)提升,無論通過跑步鍛煉或者其他類似有氧運動會方式,在對于中職生培養(yǎng)過程中都應該采取科學合理方式。跑步對學生陽光性格培養(yǎng)的確具有積極正面作用,但在練習過程中必須采取合理科學方式通過激發(fā)學生對耐力素質培養(yǎng)的興趣來推動學生進步。教育工作者更應該用形式多樣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在通過跑步進行耐力素質鍛煉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興趣為主,才可以將策略發(fā)揮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宋坤.利用“萊格爾跑”提高初中學生耐力素質的教學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2] 徐文超,程宇.耐力素質訓練融入體育教學的方法探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6).
[3] 楊勇.體育教學如何與文化、思想、美育教育相結合[A].十三五規(guī)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二卷)2017.
[4] 羅亞君.四大戰(zhàn)略提高中學生中長跑的興趣[A].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永豐學校,2019.